第一節(jié) 南面獨坐
由于錦州有名將祖大壽的駐守,皇太極選擇了安分。
安分,但也沒閑著,他把目光放在了另一處——蒙古。
此時的蒙古帝國早已沒了往日的輝煌,各部落割據(jù)分裂。其中,跟后金關(guān)系搞得最好的是科爾沁部,搞得最不好的是察哈爾部。
早在天聰二年(1628),皇太極就派年僅十七歲的多爾袞出征察哈爾。天聰六年(1632),濟爾哈朗再次出征察哈爾。兩次出征雖撈到不少好處,卻沒能徹底滅掉察哈爾。
天聰八年(1634),察哈爾的林丹汗在逃亡中去世。
機會來了!
第二年,皇太極命多爾袞聯(lián)合科爾沁等部落攻打察哈爾。此戰(zhàn)以多爾袞的大獲全勝而告終,漠南蒙古全部納入后金版圖。
除了土地、人口,此戰(zhàn)多爾袞還收獲了一樣意想不到的東西——傳國玉璽。
所謂傳國玉璽,據(jù)說是秦始皇命人用和氏璧做出來的,從秦漢到隋唐,再到宋元,傳了一千多年。后來朱元璋把元朝趕回漠北,元順帝帶著玉璽跑了,再后來玉璽就失蹤了。
傳國玉璽象征著皇權(quán),誰得到了誰就能當皇帝。但又由于這玩意兒一代傳一代,一朝傳一朝,年代太過久遠,很多人又沒見過,所以各個時期贗品也層出不窮。等到了朱元璋,征了幾次蒙古都沒找到,索性不找了,自己刻一個,傳下去。
現(xiàn)在到了皇太極這兒,玉璽現(xiàn)身了。當然,不少人對這玉璽的真?zhèn)未嬉桑侍珮O一直堅持說自己得到了,那就姑且認為他得到了吧。
既然有了玉璽,就得當皇帝。
等等,在當皇帝前,皇太極想先搞定一個人——莽古爾泰。
努爾哈赤死前,確定了“八大貝勒共掌國政”的制度,但由于當時四小貝勒(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濟爾哈朗)年齡較小,實際上是四大貝勒共掌國政。四人的座位也挺有意思,是并排的,相當于四個領(lǐng)導。阿敏死后,座位變成了三個,皇太極居中,代善、莽古爾泰坐于兩側(cè),仍是并排的。也就是說,但凡遇到個什么事,一人說了不算,必須三個人共同商議決定。雖說皇太極是名義上的后金大汗,但也得賣另外兩位貝勒面子。
大貝勒代善還算老實,對皇太極也比較恭敬,二貝勒阿敏已被皇太極處理,接下來的目標,就是三貝勒莽古爾泰了。
莽古爾泰,努爾哈赤第五子,為人剽悍、作戰(zhàn)勇猛,在努爾哈赤時期,就參與滅烏拉之戰(zhàn)、薩爾滸之戰(zhàn)?;侍珮O上位后,四處征戰(zhàn),屢立功勛。雖說資歷很老,但此人是個二愣子,屬于“一介武夫”型人物。不僅如此,莽古爾泰還有致命污點——弒母。
據(jù)說莽古爾泰的母親富察氏曾跟代善眉來眼去,努爾哈赤很不高興。莽古爾泰為討努爾哈赤高興,殺了自己的母親富察氏。但事與愿違,此舉非但沒令努爾哈赤歡心,反而使努爾哈赤大怒,嚴厲批評了莽古爾泰。
此后,莽古爾泰弒母的丑聞也就流傳了下來。關(guān)于此事史料說法不一,有些史料記載富察氏是因為犯事兒被努爾哈赤賜死,我采用的是《太宗實錄》上的說法。
機會來了!
天聰五年皇太極圍大凌河時,由于莽古爾泰沒有聽指揮,所率領(lǐng)的正藍旗損失慘重,被迫撤退。事后,皇太極召見了莽古爾泰。
“聽說你的人馬不聽指揮,導致戰(zhàn)事失誤,你認不認罪?”(聞爾所部兵每有違誤,果實,爾部兵豈得無罪?)
莽古爾泰本來脾氣就不好,被皇太極這么一說,頓時來了火氣。
“你皇太極處處刁難我,我恭恭敬敬,為什么要往死路逼我?”(上何獨與我為難?我固順承,乃猶欲殺我耶?)
說完,氣憤的莽古爾泰摸了摸自己的佩刀,頗有要動手的意思。
跟莽古爾泰一起來的還有他的同母弟弟——德格類。德格類很清醒,他看到莽古爾泰有自殺行為,立馬給了莽古爾泰一拳。
誰知這一拳非但沒有讓莽古爾泰清醒,反而加重了莽古爾泰的火氣。沖動的莽古爾泰拔刀出鞘,嚇傻了一旁的皇太極。
不搞你還不知道,原來你這么囂張!
事后,皇太極以“御前露刃”的罪名削除莽古爾泰“貝勒”稱號。
天聰六年十二月,莽古爾泰暴斃,皇太極將正藍旗交給莽古爾泰的弟弟德格類。
昔日的四大貝勒,阿敏被幽禁致死,莽古爾泰暴斃,只剩代善還在老老實實做事。
關(guān)于座位的問題,皇太極與代善曾有過一段對話。
皇太極:“自從我即位后,莽古爾泰曾與我并坐,現(xiàn)在他犯了錯,沒座了,怕他國不知道其過錯,反而覺得咱們禮儀前后有異?!?p> 代善十分警覺,瞬間明白了皇太極的心思,答道:“我們既然擁戴您為君,卻與您并坐,確實不合禮儀,從今以后,您南面獨坐,我與莽古爾泰(當時沒死)侍坐下側(cè)?!睆拇藭r起,御殿上只有皇太極一個正座,代善與莽古爾泰分坐皇太極之下的兩旁,一個朝東,一個朝西。
平衡被打破,皇太極一人獨坐,但事情還沒有結(jié)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