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jié) 磨盤山血戰(zhàn)
多尼兵分三路的消息傳來,整個永歷朝廷除了絕望外基本沒什么其他情緒。孫可望降清,劉文秀病死,唯一能指望的只有李定國。
絕望歸絕望,抵抗還是要有的,此時的李定國正以自己的方式進行抵抗。
李定國命馮雙禮守關(guān)嶺,祁三升守公雞背,二人相互呼應(yīng),阻擊多尼主力。命李成爵、張先壁阻擊趙布泰。命白文選守七星關(guān),阻擊吳三桂。
清軍勢頭太盛,要殲滅是癡人說夢,靠譜點的只有守。而守是守不住的,云南就這一塊小地方,人就那么多,死一個就少一個,清軍不一樣,可以源源不斷地從四川、貴州、廣西調(diào)來援軍。
失守,只是時間問題!現(xiàn)在最重要的一點,是用這爭取來的一點兒時間做出下一步計劃。
下一步,怎么辦呢?
劉文秀死前建議:如果云南守不住,請永歷去四川,會合川東的夔東十三家。此時不利的消息就如電報一樣,一次次向李定國發(fā)來——北線吳三桂已經(jīng)越過七星關(guān)。南線趙布泰已經(jīng)占領(lǐng)安龍、黃草壩!
清軍入滇已成定局!
李定國不得已下令燒毀北盤江上的鐵索橋,下令全軍撤回云南,留馮雙禮斷后。
這只是在拖延時間!
見索橋被毀,多尼下令:砍伐樹木,制成竹筏,就算是游,也要游過去。
李定國用這一點兒時間,下令:全軍收拾行李,準(zhǔn)備入川。這次搬家可謂是永歷有生之年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搬家,這次搬家除了皇帝大臣外,還有百姓。
在明末,最倒霉的一塊地是陜西,因為這兒不僅經(jīng)常鬧旱災(zāi)、蝗災(zāi),高迎祥、李自成還在這兒折騰,可謂民不聊生。當(dāng)時,如果你出生在陜西,只能自認(rèn)倒霉。但如果你運氣好,投對了胎,生在云南,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在外面打得熱火朝天的時候,云南在沐天波、孫可望等人的治理下欣欣向榮,這地方環(huán)境好,綠化好,百姓安居樂業(yè)。當(dāng)時的云南百姓過的是一種與世無爭的生活,當(dāng)清軍的戰(zhàn)火燒到云南的消息傳到百姓的耳朵里時,人心惶惶,云南百姓表示,只跟沐天波。
沐氏家族在大明公司混了兩百多年,自然是認(rèn)朱老板的,所以沐天波跟永歷。于是云南的百姓、大臣、士兵紛紛收拾行李,準(zhǔn)備入川。準(zhǔn)備到一半的時候,接到消息:不去四川了。發(fā)出這一條命令的是李定國,不錯,他變卦了。令他變卦的人,叫馬吉翔。
在我們看來,要是沒有利益的事兒,馬先生是打死也不會做的。以下是馬先生拒絕入蜀的原因:
“若移蹕蜀中,則文安之必來迎駕,此老非扶、雷之比,我安能不避賢路乎?”
解釋一下這句話,首先馬先生認(rèn)為,若入蜀,文安之就一定會來接駕。文安之是誰?內(nèi)閣大學(xué)士,現(xiàn)在督軍四川,在馬先生看來,這個文老頭比扶綱和雷躍龍(內(nèi)閣成員)更難搞定。
說白了,如果去四川,文安之就有接駕之功,更重要的是這個文老頭從來不會買馬吉翔的賬,到時候馬吉翔獨攬朝綱的夢想就會破滅。
出于這種想法,馬吉翔拒絕入蜀。但馬先生說了不算,現(xiàn)在說了算的是李定國。馬吉翔決定,說服李定國!
馬吉翔實在很聰明,連李定國可能拒絕他的情況都想到了,為此,他精心準(zhǔn)備了一套說辭。
字?jǐn)?shù)略多,就不搬原句了,給大家說說主要內(nèi)容。
“如果將軍執(zhí)意入蜀,陛下剛剛吃了敗仗,沒準(zhǔn)夔東十三家會給陛下白眼看。更重要的,假如夔東十三家收復(fù)了荊襄之地,李來亨、郝?lián)u旗免不了封王,這樣又多了兩個人和你平起平坐。”
李定國一聽,臉色一變,隨后下令:全軍放棄入蜀,撤往滇西。對于馬吉翔這個人,我已經(jīng)無話可說。
順治十六年正月初三,清軍未遇抵抗就占領(lǐng)了昆明。初四,永歷跑到了永昌。其實,并不是所有人都跟著永歷跑到了滇西。事實證明,有眼光的人還是有的。
李定國放棄昆明后,慶陽王馮雙禮、武功伯王會、廣平伯陳建、延安王艾承業(yè)(艾能奇兒子),率眾向四川轉(zhuǎn)移。這些人還是覺得聯(lián)合夔東十三家靠譜,他們都有同樣的身份——劉文秀的部下。不過很可惜,李定國西撤帶走了主力,這支入蜀的軍隊心灰意冷,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最終部下狄三品叛變,馮雙禮無奈率眾降清。
昆明的失陷標(biāo)志著在這場角逐中,永歷已經(jīng)失敗了。
三百年前,朱元璋以南京為中心,四處征戰(zhàn),最終據(jù)有天下,何等威風(fēng)!三百年后,他的子孫被人從北方趕到南方,從廣東趕到云南,何等悲哀!
現(xiàn)在還能去哪兒呢?無處可去了。
最后一戰(zhàn)!
此時的李定國仍然沒有放棄,即使只剩一兵一卒,也要戰(zhàn)斗到最后。他積極地部署這場戰(zhàn)斗,這場他有生之年最后的戰(zhàn)斗,他選擇的地點是磨盤山。
不管勝負(fù),結(jié)束這一切吧!李定國料定清軍占領(lǐng)昆明后必定來追,便在磨盤山設(shè)下了埋伏。李定國的對手,是清朝最能打,也是唯一能打的人——吳三桂。
在吳三桂看來,南明軍隊不堪一擊,他根本不會想到有人還會組織抵抗。
在大理擊敗白文選后,吳三桂來到了那個宿命的地點——磨盤山。李定國手里只有六千人,這六千人是南明最后的精銳。而吳三桂,有三萬人。
為了招待吳三桂,李定國在磨盤山設(shè)下了三重埋伏,每重兩千人。吳三桂進去了!眼看進入了一伏,進入了二伏……如果吳三桂進入三伏,估計康熙是要來感謝李定國的,如此就沒了后來三藩之亂這檔子事兒了。
進入二伏后,變故發(fā)生了!時任永歷朝光祿寺少卿的盧桂生叛變,顯然,他并不看好這個計劃。盧桂生投敵后,將李定國的老底托出,吳三桂驚出一身冷汗,只說了一句話:
“要不是你,我?guī)缀趺鼏视诖??!?p> 計劃失敗!
在即將進入三伏時,吳三桂命全軍撤出包圍圈,李定國眼看功敗垂成,只得率軍殺來。雖說吳三桂沒有進入最深的一重埋伏,但還是不好脫身,面對四起的明軍,清軍大亂。但吳三桂不愧為名將,在混亂的局勢中,為了穩(wěn)住局面,立馬斬殺了亂跑的士兵,隨后下令:“邊打邊撤,切不可自亂陣腳!”最后,吳三桂安全撤了出來,清點人數(shù),三萬人,少了一萬人。
李定國也不是大獲全勝,由于盧桂生的背叛,計劃失敗,李定國的六千人折了四千人。
這場戰(zhàn)役打得十分慘烈,畢竟是名將對名將,清方死了一個旗主,多波羅(趙布泰侄子)戰(zhàn)死,祖澤潤(祖大壽兒子)戰(zhàn)死,叫得上名字的將領(lǐng)死了不計其數(shù)。但明顯,明方損失更重一點兒,本來就只有那么一點兒人,這么一搞,折了一大半,雖說贏了,也是慘勝。
這場戰(zhàn)斗史稱“磨盤山血戰(zhàn)”,作為李定國最后的絕唱,它將永遠載入史冊!此戰(zhàn)以后,李定國再無抗清的資本,此時云南大片地區(qū)已失,永歷無處可待,為了活命,他選擇了出國——去緬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