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明末清初一百零五年

后記

明末清初一百零五年 東山小生01 1165 2022-09-15 20:00:00

  想了很久,我決定寫一個故事——譚嗣同的故事。

  19世紀末,帝國主義列強對落后國家和地區(qū)大肆進行侵略。中日甲午戰(zhàn)爭后,中國民族危機日益嚴重,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維新派打算仿照君主立憲的模式,推行政治、經(jīng)濟改良,以此喚醒群眾思想、爭取國家富強。光緒二十四年,光緒皇帝決定變法,譚嗣同成了主要助手,但是變法遭到了頑固派的堅決反對。維新派打算先采取行動,扶持光緒重掌大權(quán),譚嗣同密會袁世凱,讓其帶兵入京,鏟除頑固派,袁世凱表面答應(yīng),私底下卻改換站隊,向頑固派告發(fā)。慈禧下令抓捕維新派諸人,康有為、梁啟超逃往日本,譚嗣同卻沒有逃,他說:“各國的變法,沒有不流血成功的。現(xiàn)在中國還沒有人為變法流血,這是國家不能強盛的原因。如果要有人流血,就從我開始吧?!保ǜ鲊兎o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最終,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捕,慈禧因沒抓到康有為十分憤怒,特意下令劊子手準備一把鈍刀,讓六君子在痛苦中死去。所謂“鈍刀”,即還未開刃的刀,一刀下去,只能見血,無法致命,要反復(fù)多次,甚至有時需連砍帶鋸才能將犯人處死,此刑罰十分殘暴,跟“凌遲”有得一拼。據(jù)說譚嗣同挨了近三十刀才氣絕。

  譚嗣同本可以逃跑,但他卻用自己的鮮血警醒國人,用生命向昏庸的清朝統(tǒng)治者宣戰(zhàn),成為近代中國為變法流血的第一人。他所代表的是一種精神——心系天下、毫不妥協(xié)、為信仰而獻身……

  魯迅先生曾說:“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華民族的脊梁。”

  譚嗣同,就是中華民族的脊梁。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p>  譚嗣同有個學(xué)生,叫楊昌濟。楊昌濟有個學(xué)生(女婿),叫***。最終,譚嗣同的心愿在***的手中實現(xiàn),這正是所謂的“精神傳承”。

  其實,這二十五萬字我能堅持改完,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每改一次,心中的看法又有所不同。漸漸地,我融入了自己的感情,不再寫純粹的歷史,我想通過歷史表達自己的想法。

  而我想通過譚嗣同的故事告訴大家的是:人的一生中會遇到很多事,人生就是不斷與現(xiàn)實妥協(xié)的過程,但應(yīng)該至少有那么一兩件事,是不能妥協(xié)的。堅持雖然很累、不討好,但卻是正確的,也是值得尊敬的。人,還是要保留點兒精神的。

  好了,既然寫歷史,還是以歷史的方式結(jié)束吧。

  以前在某本雜志上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

  馬克思的女兒燕妮,曾向當(dāng)時德國著名的歷史學(xué)家維特克請教,能否將古今的歷史縮成一本簡明的小冊子。教授含笑答道:不必。他巧妙地用了四句諺語,就概括了古今的歷史:

  一、當(dāng)上帝要滅亡某人的時候,往往先令其有炙人的權(quán)勢;

  二、時間是篩子,最終會淘去一切歷史的陳渣;

  三、蜜蜂盜花,結(jié)果反使花榮盛;

  四、暗透了便望得見星光……

  最后,謝謝大家,真心感謝!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