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重生三國之大將軍何苗

第四十五章 三公已滿

  “既然如此,那就依太傅所議?!?p>  劉協(xié)剛要讓尚書們將策書與詔書寫好,之后再交由自己蓋印,卻沒想到多年未來過崇德殿的蔡邕出班道:“臣蔡邕請奏,以車騎將軍、濟陽侯何苗任南陽郡太守?!?p>  還未等劉協(xié)詢問,袁術(shù)就跳了出來。

  “伯喈公還未入職便急不可耐了么?將二千石大員私相授受?他何苗既無孝廉,又未得賢良方正之舉薦,身上更無特科,如何以這個年紀就出任一方?”

  袁術(shù)這一開口,其他朝臣都不敢出言,要贊成還是反對,得看太傅如何抉擇。

  “此言差矣?!北R植站了出來反駁袁術(shù),接著又對天子說道:“臣盧植附議伯喈公之言,請以南陽太守之職予何苗,斂何進之尸骨葬于鄉(xiāng)中,照拂家中子侄?!?p>  盧植知道學生昨夜未回府中,知道其兄弟三人應該是出了城,恰逢好友舉薦何苗,他也跟著出言駁斥袁術(shù),這也算還了何苗人情。

  “二位還不是三公呢!任一郡守之事還需請公卿決之,得太傅首肯?!?p>  “放肆!”

  坐在殿中的袁隗起身就罵了自己侄兒一句。

  “朝堂之上,豈容一小兒放肆,還不出去!”

  袁隗這句話是表態(tài)了,明著告訴朝臣,何苗年紀尚幼,不得堪此重位。他的確不想何氏一族執(zhí)掌這個位置,何進既死,下一步就是宜家滅族了,更何況皇帝也是這般想法。

  等袁術(shù)出殿后,袁隗又說道:“不過后將軍此言也不無道理,南陽郡險要,不說其離京師就一隅之隔,就說此乃先光武龍興之地,需遣一守成持重之人為之。”

  袁隗的話一出,朝臣紛紛附和,只不過聲勢不顯,沒有一兩個說得上話的人物。

  如今的三公就只有董卓一人,黃琬雖得升官,可其人還在豫州呢。

  袁隗瞟了一眼董卓,見董卓不為所動,又在朝臣掃視,想找出一二個夠分量的人來。

  “臣附太傅議。”說話的人是太中大夫楊彪?!澳详柼貜堊伤責o錯處,怎能輕言換之?”

  朝中除了袁氏外,分量最重的門閥士族就數(shù)弘農(nóng)楊氏。楊氏也是三世三公,并不比袁氏差多少,其祖楊喜為高祖時赤陽侯,先祖楊敞不僅為相,還與太史公結(jié)為親家。故楊氏為士林之魁首,其聲名比袁氏更甚。

  袁隗很意外,袁楊二氏一直有對抗之勢,今日怎會出言幫助自己呢?張咨乃潁川士人,與袁氏更親近些,袁隗從南陽太守離任后就已經(jīng)注意培養(yǎng)張咨接任自己。

  朝臣們見楊彪也支持袁氏,議論反對蔡、盧的聲音就更大了。

  此時朝中唯一的三公,剛從司空升任太尉的董卓出聲了:“臣倒是更贊同二位尚書之見,大將軍乃被閹宦所害,回鄉(xiāng)中安葬也合清理,何苗以車騎將軍之位接任南陽太守也合朝廷法度。朝廷應善待有功之臣,善待宮城之后。”

  若袁術(shù)還在場,那他一定會開口反駁,可袁術(shù)已經(jīng)離殿,已聽不到董卓說的是什么。

  董卓兇名赫赫,甫一入京就行廢立之事,現(xiàn)在正是聲勢鼎盛之時,他一開口,朝臣們馬上就閉住了嘴。楊彪察覺到袁隗與董卓之間的微妙,也入朝班,不再開口。

  董卓有一定要支持蔡盧的理由。首先蔡邕是自己人,而等王允入主尚書臺后,盧植也會是自己人,且盧植與他都是邊地出身,有天然的親近。

  但更重要的是,楊彪竟然開口支持了袁氏。按董卓與賈詡所謀,既決定了不能跟在袁氏后面一輩子,那就要做出應對。

  洛陽周圍的軍權(quán)已呈二分之勢,董卓現(xiàn)在拿到手的兵卒已經(jīng)是極限,多的不僅掌控不了,也養(yǎng)不活,還會引人忌憚。

  如果再要與袁氏抗衡,就必定要引入新的力量入局。王允蔡邕兩人入尚書是一招,舉薦袁氏門生任州郡又是一招。前者是保證袁隗不能蒙蔽朝政,后者是將其他人的目光引向袁黨。

  但這還不夠,沒有基礎(chǔ),那董卓的這些應對只會是空中樓閣,沒有基礎(chǔ)。所以他要做的就是拉楊氏入局,以楊氏的聲名對抗袁隗,用楊氏門生填充高樓中空出的梁柱和基石。

  但董卓沒想到自己還沒聯(lián)系楊氏,楊彪就與袁隗眉來眼去了,所以他不得不組織這兩個大族家主的提議,順便試探這兩方的聯(lián)系到底有多緊密。

  其實楊彪并沒有與袁隗陰結(jié),他以為的是袁董二人親密無間,袁隗提拔董卓,董卓舉薦袁氏門生,且昨日廢帝之事,能站在朝堂上的人,不會不知道董卓身后站的是誰。

  再加上董卓西軍與并州軍昨日在洛陽城中燒殺搶掠,而袁氏卻沒有任何反應,反而是袁紹和其爪牙離開了洛陽。這就更誤導了楊彪,他還以為董卓與袁隗已經(jīng)將洛陽內(nèi)外的兵力瓜分地干干凈凈,準備謀大事了。

  而楊彪雖有父祖之蔭,可眼瞅著快到五十,卻還未入三公。楊氏門生雖多,也有聲名,卻沒有足夠的權(quán)位為學生謀取有分量的官職。所以楊彪才附和袁隗,以示自己愿以袁氏為首之意。但董卓與袁隗一有分歧,他就知道了這對師生面和心不和,楊氏還有機會,遂又退了回去。

  董卓發(fā)聲,袁隗與楊彪又不言語,朝臣們也就沒人出來反對蔡邕盧植的提議。

  “臣以為太尉之言甚對?!辈嚏吆捅R植異口同聲地說道。

  劉協(xié)見沒人反對,也就開口讓尚書臺制策書。

  皇帝本以為今日的舉薦就到此為止了,卻沒想到袁隗又開口了。

  “臣舉薦太中大夫楊彪為司空,陛下以為然否?”

  出工不出力的楊彪喜從天降,就如先祖楊敞般,神仙打架,卻讓自己占到了便宜。

  陛下以為然否?

  袁隗這是在告訴其他人,自己是在問皇帝,不是在問你們的意見,這份人情,只有袁氏能領(lǐng)。

  “臣附議?!倍孔谧簧?,出言附和自己的師相。

  劉協(xié)說是天子,卻也很害怕董卓。這位三公昨日將自己的兄長廢黜,又讓自己登基為皇帝,其過程中的兇相都映在了自己的腦中。

  見太傅與太尉都有此意,劉協(xié)也不能不同意。

  朝中發(fā)生了如此大的人事變動,且董卓與袁隗之間的針鋒相對也被某些人看在了眼里。那些本來有本奏的朝臣都不敢在這個場合發(fā)言,避免引人注目,只能等著下朝后,由輔政的袁隗再一一翻閱自己的奏章。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既然沒有人想在朝會上發(fā)言,這個新皇登基后的第一次朝會就這樣草草落幕了。

  退朝后,朝臣們各自退走,有官署的入官署辦公,無事的回家休息,昨日搶掠的西軍也在董卓的敕令下收斂了些,只待午后再行搶掠。

  “仲穎,你且過來。”

  朝臣都退走后,殿中就留下了權(quán)勢最甚的兩人。袁隗叫住自己的學生,準備問他幾句話。

  “你是否都想好了?”袁隗的臉上掛著微笑,眼珠上卻附著(zhuo)著一層兇芒。

  “學生跟了師相這么些年,自然也學到了些東西,若無三思,學生昨日不會應師相所求?!?p>  廢帝的事情是不能拿在明面上來說的,雖然這崇德殿殘破,但兩人對漢室卻還有敬畏,只是并不多,只有一點點。這一點點可能是敬畏,也有可能是他們身上官職所帶的體面。

  “仲穎可知這三公之位的珍貴?”

  董卓只是個縣尉之子,他這樣的出身想企及到三公之位是很難的,董卓自己也明白??伤麉s并不認為身上如今的太尉之職,是靠袁隗施舍而來。

  “學生不如師相,學生想登這種高位,只能拿性命來搏。”

  “你以為...”

  袁隗剛要發(fā)怒,就被董卓打斷。

  “學生忝列三公,所求不過是光耀門楣,為子孫后代搏一個富貴。學生沒有能力,也不敢行師相所為之事?!?p>  “我所為何事?”

  “師相不必與我說,我也不知道,學生只是想好好活幾年,手下的兵卒亦是如此。”

  董卓今日舉薦了不少人,可這其中并沒有他的手下,出去外人開來的袁黨外,蔡邕、王允皆不是董卓的同路人,這二人也不可能給董卓伏低做小。

  若是董卓不兩次阻止袁隗,袁隗不會有如此怒氣。在袁隗眼中,董卓不是在組織自己,而是在蔑視自己、背叛自己,打擊自己的威信,即便其他朝臣并不敢做如此想象。

  “你說你想好好活,那我且問你?!?p>  袁隗一瞪,殿門旁正看向二人的宦官與臣子作鳥獸散,連袁術(shù)也不由得退了幾步。

  “何太后被你帶到哪里去了?”

  注:漢朝朝會時,三公九卿和三坐可以被賜座。三坐,或稱三獨坐,指御史大夫(御史中丞)、司隸校尉、尚書令,其中御史大夫并不是常設之職,而尚書令多由權(quán)力最大的輔政大臣或三公兼領(lǐng),可自行查閱。

  三獨坐品軼雖低于三公九卿,可實權(quán)卻高于九卿,一些沒權(quán)力的三公也不如三坐。

南瓜大大大太大

關(guān)于劉協(xié)九歲是否有如此心智,我的答復是肯定。從他的成長經(jīng)歷來看,他剛出生,生母就被毒殺,之后一直被養(yǎng)在祖母身旁。之后祖母一家又被毒殺,劉協(xié)又心驚膽戰(zhàn)地過了幾個月,之后又是什么宦官相爭,宮變、皇宮被焚毀,登基等等。經(jīng)歷了這些事,劉協(xié)聰慧一點也不足為奇,而且他也不是司馬衷那種傻子。   還有有人可能會疑惑,為什么董卓一下令,西軍就能停下?lián)屄?。這一是董卓有威信,二是昨天搶到深夜,今天還不能讓人睡個懶覺嗎。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