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熊孩子后續(xù)(二)
齊恒直播間的爭論還在繼續(xù),大家都在積極地,熱烈地踴躍發(fā)言。
剛才她們討論的是為什么熊孩子會形成的問題,但是現在他們討論的問題變了。
現在齊恒和網友們討論的問題是:該如何防止熊孩子產生?同時,一旦遇到熊孩子,應該怎樣反擊,怎樣對付他們?
對于第一個話題,也就是該如何防止熊孩子產生這個話題,齊衡也有自己的想法。
“這其實還是老生常談,跟剛才我們討論的那個話題沒啥區(qū)別,剛才那個話題我們討論的是熊孩子為什么會產生,而現在,我們則要討論的是,如何避免熊孩子的產生。”
“如果我們光從道理上講的話,其實不難,并不難。”
“從理論上來說,熊孩子形成的原因,前面我們已經討論過了,大概就那么三種?!?p> “第一種就是最開始我所說的父母的言傳身教,對于熊孩子的形成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p> “第二種就是剛才那個朋友,他所說過的,除了父母的言傳身教,能夠對熊孩子的成長過程有影響之外,外界對熊孩子成長過程也有影響?!?p> “然后第三種則是玄之又玄的,小孩子的本性?!?p> “我們討論了半天,其實對這三種因素也基本上沒什么爭論了,大家現在基本上都支持這三種因素的存在?!?p> “那我們也就只能針對這三種因素來討論一下應該如何的防止,如何的有效避免,如何的減少熊孩子的產生?!?p> “首先當然還得說父母的言傳身教,因為畢竟父母的言傳身教做得好不好,直接影響了熊孩子是否為最終形成。”
“那么我們很容易就能知道,如果說父母只要有良好的教育觀念,有努力的去教育他們的孩子,就能有效避免熊孩子的形成?!?p> “這也是針對我們所說的熊孩子形成的第一種原因,想出來的辦法?!?p> “那么,針對熊孩子形成的第二個因素,也就是外界對熊孩子的影響。我們也想出了,避免熊孩子形成的辦法?!?p> “那就是盡量給予孩子們正常健康的外部環(huán)境?!?p>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我們所說的孩子們成長過程中所要經歷的外部環(huán)境主要有哪些。”
“其實這也沒多少,基本上就是學校,然后孩子身邊的小朋友,以及親戚同學之類的?!?p> “了解了這些之后,我們大概就能夠肯定了。為了減少更多的孩子們變成熊孩子,父母除了要給孩子們提供非常優(yōu)質的言傳身教,除了要給孩子們良好的教育之后,還要給孩子們培養(yǎng)一個非常優(yōu)質的外部環(huán)境。”
“什么叫非常優(yōu)質的外部環(huán)境呢?”
“比如說我打個比方,孩子在學校里邊上學。如果我們父母有條件的話,一定要想辦法摸清學校里邊經常和孩子接觸的那些同學的品行,以及他們的為人處事,看看這些人身上是否有毛病,如果這些人身上有毛病,那么他們的毛病很可能就會傳導到我們自己的孩子身上?!?p> “同樣的,當孩子不在學校里邊上學,但是在小區(qū),在一些游樂性的場所和同齡人玩耍的時候,我們應該有個起碼的認識,這個起碼的認識是什么呢?就是我們應該對小孩子周邊的那些同齡人,知道他們是否是好的,還是他們是否是壞的,都要有一個粗淺的了解?!?p> “如果沒有這些了解,也就是如果我們對于熊孩子接觸的那些同齡人也好,成年人也好,都沒有足夠的了解,不知道和孩子們接觸的人是好是壞,那么我們很難防止有些人把壞毛病傳染給那些孩子。”
“一旦那些壞毛病被我們的孩子占上,那么就算我們的孩子是一個好孩子,也有可能變成壞孩子,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熊孩子?!?p> “我知道大家可能覺得不以為意,但是大家要知道什么叫學好三年,學壞三天?!?p> “一個孩子的父母想要把他培養(yǎng)成好孩子,是需要非常大的精力,非常大的投入,才有可能實現的,記住,我說的是投入了非常大的精力和非常大的時間之后,只是有可能實現,而并不是一定就能實現,把孩子培養(yǎng)成好孩子這一個目標?!?p> “然而,如果一對孩子的父母想要把他的孩子培養(yǎng)成一個普通的孩子,或者說想要把他的孩子培養(yǎng)成一個壞孩子,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熊孩子,那其實真的是非常非常簡單?!?p> “為什么我說父母把孩子培養(yǎng)成普通的孩子,或者把孩子培養(yǎng)成壞孩子非常簡單呢?這很容易就能想到?!?p> “只要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上心,同時對孩子接觸的人和環(huán)境不傷心,那么孩子們就會野蠻生長,就會自發(fā)地成為一個普通孩子甚至自發(fā)的,成為一個壞孩子,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熊孩子。”
“很難理解嗎?很容易理解?!?p> “說了這么多其實也就是一句話,就是說啊,我們想要減少熊孩子的產生,那就必須在方方面面做好教育工作,否則的話很可能在任何一個方面功虧一簣?!?p> “這是很高的要求?!?p> “這也是為什么許許多多的父母達不到這個要求的原因,因為他太高了,他太難實現了?!?p> “也正是因為這個要求太高,太難實現,所以許多父母直接擺爛了,然后就出現了更多的熊孩子?!?p> “這就是我的想法,如果大家有的話,也可以歡迎補充?!?p> “哦,對了,剛才我所說的只是如何防止熊孩子的產生,我們還要再說一下,一旦當我們遇到熊孩子的時候,我們應該怎么樣反擊,怎么樣對付他們?”
“怎么樣對付熊孩子?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話題?!?p> “我們幾乎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遇到過熊孩子,當我們遇到熊孩子的時候,我們應該怎么樣做才能夠減少自己的損失?讓自己的損失減到最低,甚至能夠反過來對付那些熊孩子,讓那些熊孩子受到應有的懲罰呢?”
“其實我認為呀,這個想法完全就是杞人憂天。”
“為什么我說這個想法是杞人憂天呢?因為這個想法根本就不可能實現?!?p> “那么我又為什么說這個想法根本就不可能實現?很簡單,因為我們是成年人,而熊孩子是未成年人,成年人對于未成年人來說,基本上是沒有什么特別好的處理辦法的?!?p> “我們能夠怎么樣對付那些干壞事的熊孩子呢?我們沒有辦法,我不是打擊大家,我們真的是什么辦法都沒有?!?p> “為什么我說我們什么辦法都沒有呢?其實大家想一下,我們就算去找這些孩子的父母,他們的父母能和我們好好談嗎?就算他們的父母十分的通情達理,他們的父母找他們的孩子談話了,但是他們的父母聽嗎?他們的父母聽不聽我們是一方面,他們的孩子不聽他們的父母還是一方面,就算這兩個方面都符合我們的預期,那這個孩子就真的能約束自己嗎?也就是說,這個孩子就算聽他父母的,他自己能管住自己嗎?管不住,或者說很難管住?!?p> “如果大家沒有聽明白的話,我可以詳細的把這段話解釋一遍。”
“首先第一點就是我們如果想要去通過和熊孩子的父母交涉這一個方法來對付熊孩子,那么我們需要克服以下三個困難的地方?!?p> “我們需要克服的第一關就是我們應該如何才能讓熊孩子的父母答應我們的請求。”
“首先,我們對于熊孩子來說,對于熊孩子的父母家人來說,畢竟是一個外人。一個外人跑到熊孩子的父母面前去告熊孩子的狀,說你們的孩子在哪里?在什么時間惹了什么禍,你們應該怎么樣去懲罰他們?大家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如果說是我們自己遇見的這樣的事兒,我們真的會非常的確認嗎?就是說我們真的會相信嗎?”
“憑什么一個外人說什么我們就信什么,憑什么外人在我們面前說你的孩子干了什么壞事,我們就會相信呢?”
“我們畢竟不是熊孩子,家庭內部的成員,我們如果和熊孩子發(fā)生了沖突,我們想要去找熊孩子父母,我們肯定要先把事實跟熊孩子的父母說一遍,那么就會出現我剛才所說的那個情況,也就是熊孩子的父母寧愿相信他們自己的孩子,因為他們的孩子是他們的親人,而他們也不愿意相信我們這些外人?!?p> “一旦我們碰到這樣的情況,我們能有什么好辦法呢?”
“還有就是就算熊孩子的父母相信了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他們信任了我們,他們對于我們所說的話深信不疑。可是誰又能保證熊孩子的父母就一定會按照我們的要求來呢?”
“也就是說,盡管熊孩子的父母十分的通情達理,他知道錯誤是熊孩子們犯的,而我們是受害者,我們應該得到賠償,我們應該得到幫助,熊孩子應該得到譴責,熊孩子應該得到懲罰。可當我們提出要求,讓熊孩子的父母去譴責他自己的孩子,然后熊孩子的父母去懲罰他自己的孩子,讓熊孩子的父母去教育他自己的孩子的時候,熊孩子的父母真的會聽我們的話嗎?很顯然,很大可能他們不聽?!?p> “一旦他們不聽我們的話。那我們跟他們說這么多,還有什么用呢?”
“而且我上述所說的只是第一個難點。”
“我剛才已經說過,我們想要通過找熊孩子的家長來對付熊孩子,必須要經過三個難點?!?p> “第一個難點,我們剛才已經說過,現在來說第二個難點。”
“那么第二個我們需要克服的難關是什么呢?”
“第二個我們所需要克服的難關就是:如何讓熊孩子坐到聽他父母的話?”
“說到這里,首先我們要有一個認識,也就是說熊孩子,他既然都已經成為一名熊孩子了,那么我們憑什么認為他會聽他父母的話呢?”
“盡管我們千難萬難的說服了熊孩子的父母,熊孩子的父母們十分的善解人意,他們不僅相信了我們所說的錯誤,是在熊孩子身上,同時也答應了我們會好好的教育他們的孩子,并且也向我們保證,他們一定會讓她們的熊孩子跟我們道歉等等。”
“可是即使就算是這樣,他們的孩子真的會聽他們的話嗎?”
“以我的經驗來說,很可能是不
會的,而且這個可能非常大?!?p> “為什么我說很可能熊孩子根本就不會聽他父母的話呢?”
“這是因為熊孩子之所以能成為熊孩子,就是因為他誰的話都不聽,如果說一個熊孩子他知錯就改,他還是熊孩子嗎?他不是?!?p> “我們可能覺得,哦,我們去找熊孩子父母了,然后熊孩子父母向我們保證,他們一定會把熊孩子們給教育得非常好,可是轉頭來熊孩子們根本就不理會他們的父母對他們的教育,那么我們應該怎么辦呢?”
“我們根本就沒有任何辦法?!?p> “這倒并不是說我們沒有能力,而是說我們無法預料到熊孩子是否會聽他們父母的話。”
“如果熊孩子聽他父母的話,還好。我們找他們父母還有用,可是如果熊孩子不聽他們父母的話,我們找他們的父母還有用嗎?”
“既然我們想要通過去和熊孩子的父母談判這個方法來對付熊孩子,那么,我們首先就要保證熊孩子們一定要會聽他們父母的話,只有熊孩子聽他們父母的話,然后讓熊孩子的父母給熊孩子施壓,這樣熊孩子才能得到遏制??墒侨绻芎⒆痈揪筒粫犓麄兏改傅脑挘簿褪俏覀儎偛潘僭O的這個前提條件根本就不成立,那么我們還去找熊孩子的父母有什么用呢?有用嗎?根本就沒有一丁點兒的作用?!?p> “所以既然沒有一丁點作用,那么大家為什么還會覺得這樣的方法可行呢?”
“實際上,我之前已經說過很多遍。找熊孩子的父母來解決熊孩子的問題,是基本上無解的,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剛才已經說過了,首先你很難讓熊孩子的父母認同你的話,其次就算熊孩子父母認同了你的話,憑什么熊孩子的父母就會對熊孩子進行你所希望的那種懲罰?熊孩子就算再怎么討人厭?那也是對你來說,對熊孩子的父母來說,熊孩子是他們的子女,是他們的命根子,你讓他們去懲罰他們的子女,那怎么可能呢?那不是癡人說夢話嗎?所以這就是我為什么說想通過和熊孩子的家長溝通來進行對熊孩子的打擊,這種方法為什么不可行的第二個重要原因,也是我們需要克服的第二個重要難點?!?p> “但是我之前還說過,我說還有第三個重要難點,那么第三個重要難點是什么呢?”
“想要通過和熊孩子的家長來進行談判,以達到管理教訓熊孩子的目的,這種方法需要克服三個至關重要的難點。第一個難點,我已經說過了,就是我們很難讓熊孩子的父母,相信我們的話,并且很難讓熊孩子父母站在我們的立場來想,第二個難點,我們剛才也已經解釋的很清楚了,就是即使熊孩子的父母相信了我們的話,然后熊孩子的父母也向我們保證,他一定會給熊孩子很大的教訓,可是熊孩子憑什么會聽他父母的呢?熊孩子難道他父母說什么,他們就會聽什么嗎?這也是很難做到的,但是即使我們克服了以上兩個重大難點,還有第三個難點,等著我們去克服。”
“第三個難點,其實我認為他是最困難的一個難點。”
“為什么我說第三個難點相比前兩個難點來說,更加難以克服呢?”
“這是因為第三個難點和前兩個難點的性質有著根本的不同?!?p> “前兩個難點,無論是第一個難點,還是第二個難點,它們本質上都是可控的?!?p> “我這里說的前兩個難點,它們本質上都是可控的,這個意思是說前兩個難點是可以通過人為的約束來克服的,但是我現在要說的第三個難點很難通過人為的約束來克服。”
“為什么我說第三個難點很難通過人為的約束來克服呢?這就不得不談談第三個難點到底是什么了?!?p> “其實我根本就不用多解釋,我繞了這么一大圈子,無外乎是想強調第三個難點,也就是熊孩子,即使是聽從了父母的建議,即使是熊孩子愿意服從父母的管,那么熊孩子有沒有自控力?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我們討論的問題。”
“因為我們要想一下一個孩子,想要成為熊孩子,而不是成為一個好孩子,他是需要很多地方都有毛病的?!?p> “雖然我們之前已經說過,如果父母的言傳身教出了問題,或者小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接觸了一些不好的人,小孩子都可能變成熊孩子,但也并不是一定的?!?p> “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也就是我們剛才在討論熊孩子為什么會變成熊孩子的時候說的第三點,也就是熊孩子本性問題?!?p> “這個本性實際上可以歸結為熊孩子自身的心理問題。”
“也就是我們這里要提到的,想要通過和熊孩子的父母交涉來達到管教熊孩子的目的,所要克服的第三個難點:如何確認熊孩子能夠有一定的約束力?如何保證熊孩子在表明他會聽從父母的管教之后,能夠自己約束自己?”
“我想這肯定是很難保證的,也是不可能的,也不能說不可能吧,應該說幾乎是不可能?!?p> “我們大家其實都知道熊孩子是很難纏的,因為如果是一般的孩子,他可能也不會怎么聽父母的勸告。但是對于一般的孩子來說,當他們的父母扳起臉來訓斥他們一頓的時候,一般的孩子就會慫了,就會不由自主的變得老實起來,可是對于熊孩子來說,首先很難保證熊孩子會聽父母的話,就算我們說熊孩子聽了她父母的話,也就是我們剛才所說的第二個難點克服了,那么熊孩子真的能管住自己嗎?他有足夠的自控力嗎?誰都不能保證。這里不僅是我們不能保證,而且熊孩子的父母也不能保證,甚至連熊孩子自己都沒法保證。”
“熊孩子大部分都是七八歲的孩子,或者最多年齡也不會超過十一二歲,對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我們都知道他們是沒有什么標準的邏輯觀念的,他們做事不講邏輯,注意他們做事不講任何的邏輯,那么他們做事根據什么呢?他們做事只根據自己的好壞,也就是他們只憑自己的心意去辦一件事,可關鍵是對于熊孩子來說,他們的心意是捉摸不定的,是飄忽不定的,誰都無法知道他們心里到底這一刻會想什么,下一秒又會想什么,就連他們自己也無法確認。”
“正是有這樣的原因存在,所以就造成了我們不能夠確認熊孩子能否對自己說的話負責,比如說熊孩子對我們說他的父母已經嚴厲的教訓過他了,他已經知道了自己的錯誤,而且他也非常誠懇的向我們承認了他的錯誤,還向我們低頭認錯,向我們道歉了,可是如果僅僅是根據這個,我們能夠確保他能夠做到嗎?他能夠做到自己所說的不再犯錯誤嗎?他做不到,或者說他很難做到。”
“這也是我們所說第三個難點,非常難以克服的根本原因,與前兩個難點相比,前兩個難點都是人為調節(jié)可以控制的,可以有很大的幾率確??梢钥朔模墒?,對第三個難點來說,沒有任何人能夠確保第三個難點一定能夠克服,即使我們施加再多的壓力,我們也沒有任何人能夠保證第三個難點只要滿足什么條件,他就能夠自動消失。”
“這就是很有意思的一個地方了?!?p> “克服前兩個難點需要的是標準的教育,是良好的條件,可是克服第三個難點需要的是什么?是玄學?!?p> “因為想要攻克第三個難點根本就是一個難以捉摸的事情,所以我們就是吃虧在這個地方?!?p> “好吧,我大概說完了,大概就是這個意思?!?p> “大家有什么話歡迎可以補充,我覺得我這次已經說的非常明白了,我也不認為大家還有什么建設性的意見可以給我。”
齊衡這次說的真的特別清楚,雖然他講了很多,嘰里咕嚕說了一大堆,扯了很多亂七八糟的概念,看起來很讓人頭暈,但如果真的讀進去了,真的看進去了,真的聽進去了,其實一點就透。
只不過嘛,還是有網友們有不同意見的。
比如下面這位網友,他的發(fā)言就讓齊恒覺得非常的震撼。
這位網友他說了什么呢?我們可以仔細的看看。
“我覺得主播說的非常有道理,尤其是主播在關于如何對付熊孩子的方面講解的非常清楚,非常高屋建瓴?!?p> “我其實是非常認同主播的觀點的,因為在開播之前我在主播的評論區(qū)就看見很多人說想要對付熊孩子,肯定是要找熊孩子父母,可是我當時就覺得很嗤之以鼻,找熊孩子父母就能對付熊孩子嗎?我覺得是沒有什么可能的?!?p> “具體原因我也不再多說,主播剛才已經講解的非常清楚了,大家可以看回放。”
“但是關于主播說的這些東西,我還有一點需要補充,我覺得主播漏了一個非常關鍵的地方。”
“主播遺漏了什么關鍵的地方呢?就是主播覺得想要對付熊孩子,只有找熊孩子的父母這一條,然后他開始對此進行駁斥,然后得出了熊孩子根本就沒法對付的結論,我覺得這完全就是在說胡話?!?p> “我為什么說主播這是在說胡話呢?”
“是因為主播根本就沒有搞明白一個東西,就是說想要對付熊孩子,并不是只有找到熊孩子的父母才能對付熊孩子,其實真的有其他的辦法?!?p> “那么這個方法是什么呢?我相信肯定有許多人都想知道,絕對絕對你們大家都想知道?!?p> “我也不賣關子了,我就來講一下,還有什么辦法可以對付熊孩子?!?p> “我是覺得吧,我們真的可以通過以下這幾個小辦法來對付熊孩子。我前提聲明啊,這是我自己想出來的。沒有經過任何人的指點,沒有抄襲任何人的想法,也沒有借鑒任何人的觀點?!?p> “首先,第一個對付熊孩子的方法:對熊孩子置之不理?!?p> “我們大家總是有一個誤區(qū)。這個誤區(qū)是什么呢?是我們大家總覺得吃了熊孩子的虧,立馬就要找回場子,我認為這是非常不理智的觀點,這是非常不理智的想法,也是非常不理智的行為。”
“為什么我說想要立刻對熊孩子進行打擊,是一個非常不理智的行為呢?是因為我們要懂得一個東西,就是說對熊孩子進行懲罰,不是立刻就能完成的。”
“因為之前我們已經說過,即使是通過和熊孩子的父母進行溝通來懲罰熊孩子,這個計劃也是要經過首先和熊孩子的父母進行溝通,然后再讓熊孩子的父母和熊孩子進行溝通,然后再讓孩子自己做出改變過這一系列的步驟,這是一個很浪費時間的程序?!?p> “那么,對于主播剛才提出的那個辦法,我們已經能夠想得到,它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那我們?yōu)槭裁床换ㄙM更多的時間來想一個更好的辦法呢?”
“這個花費更多的時間,想出來的更好的辦法,就是我們要耐下心來等待機會?!?p> “什么叫耐下心來等機會?很簡單,就是暫時先不要激動?!?p> “但是大家要注意,這里我要講清楚的一點是,耐下心來等待機會,并不是說在面對熊孩子的刁難時要慫,而是不要立即就和對方沖突?!?p> “大家都是成年人,大家肯定也都遇到過形形色色的熊孩子。那么,根據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形形色色的熊孩子時的經驗,我們可以得到一個非常清晰的結論:熊孩子犯錯誤,不會只犯一次?!?p> “我只說這一句,下面的話我還沒說,我就相信肯定已經有朋友能夠看出來,我要具體說什么東西了?!?p> “沒錯,和朋友們想的一樣,我要說的東西就是熊孩子既然和我們發(fā)生了沖突,那么熊孩子就必然會和其他人也發(fā)生沖突?!?p> “對于一個熊孩子來說,他既然已經和我們發(fā)生了爭執(zhí),那么根據他那不服輸的脾氣,他怎么可能只和我們一個人發(fā)生爭執(zhí)呢?他肯定還會和第二個人,和第三個人,甚至和第四個第五個人發(fā)生沖突,那么我們就等待這種沖突積累,當這種沖突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矛盾最終爆發(fā),這個熊孩子就有好果子吃了?!?p> “大家肯定就想到了,沒錯,這其實就是我們的主播,這次遇到的事情的翻版?!?p> “大家仔細想一想,我們的主播這一次是怎么在熊孩子的手下翻盤的?”
“是因為我們的主播直接和熊孩子硬碰硬,把熊孩子們打服了嗎?還是說我們的主播去找了熊孩子的父母,然后熊孩子的父母們義憤填膺,把熊孩子們通通揍了一頓,然后熊孩子們自己有很強的自控力,然后矛盾就消除了嗎?不是,當然不是,統(tǒng)統(tǒng)都不是。”
“那我們的主播這次是怎么化險為夷的呢?也就是說,那群熊孩子這一次是怎么翻車的呢?”
“很簡單,我們的主播選擇了在最開始遇到沖突的時候暫避鋒芒?!?p> “因為我們的主播在最開始,其實也不是最開始,但是只有第三次主播遇到報復的時候,才是他和熊孩子的矛盾最激烈的時候,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是矛盾爆發(fā)的第一次最激烈沖突,而就是在這種沖突之下,我們的主播選擇了暫避鋒芒?!?p> “因為我們的主播在經過詳細的思考之后,得出了暫時不必和這群熊孩子們進行硬碰硬的結論?!?p> “而正是因為我們的主播經過深思熟慮之后,做出了這樣的選擇。事實上,主播就已經贏了?!?p> “沒錯,我的意思就是說主播其實不是在熊孩子最終翻車的時候贏的,其實在主播做出那個選擇的時候,熊孩子的結局就已經注定了?!?p> “熊孩子和我們發(fā)生沖突,這是誰的錯誤?我可以99.999%的斷定,這肯定是熊孩子犯的錯誤,那么如果我們選擇硬碰硬,我們肯定討不了便宜,我們如果選擇和孩子的父母溝通,然后讓他們的父母來管教,這肯定也沒有什么好結果,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最好的辦法就是暫時不要和他們一般計較?!?p> “我們只要能做到在發(fā)生沖突的時候,不和熊孩子以及熊孩子的父母進行激烈對抗,那么就會讓熊孩子產生一種幻覺:我是小孩子,我和一個大人發(fā)生了沖突,這個大人不能把我怎么樣,那么我以后肯定要做更多的調皮搗蛋的事?!?p> “其實我們總是覺得熊孩子都天不怕地不怕,然而現實結果真的是這樣的嗎?肯定不是的。”
“熊孩子再怎么調皮,他也不過是一個人而已,既然熊孩子是人,那么他在干了錯事的時候,肯定是有些害怕的,只不過他們的這種害怕表現為拒不服從和拒不退縮?!?p> “熊孩子剛開始犯了錯誤,他可能覺得,哎呀,我現在干了錯事,對方可能會和我大吵一架,但是我不能慫。我要和對方對抗到底。”
“然而這個時候我們根本就不和熊孩子吵,這樣就會給熊孩子造成一個錯覺,我們會給熊孩子造成什么錯覺呢?熊孩子會以為我們是怕了她,她會覺得她那樣做根本就沒有人能管的了,所以他以后只會做得更加過分?!?p> “第一次我們和熊孩子發(fā)生沖突的時候,熊孩子其實內心是有些害怕的,所以他做的事兒并不會特別過分,僅僅是有些過分而已,可是如果我們能夠保持鎮(zhèn)定,不要和熊孩子硬碰硬,而是暫時躲避熊孩子的風頭,讓熊孩子以為他做的事兒沒有人能夠反對,那么,熊孩子以后就會闖出更大的禍來。”
“只要熊孩子一旦產生這樣的感覺,他們就必然會走上歧路。”
“也就是說,熊孩子以后會闖更大的禍,會犯下更大的錯誤,直到他犯下的錯誤大到他無法用熊孩子的這個身份來彌補為止?!?p> “說到這里,肯定幾乎所有人都明白了,這就是挖坑啊,挖坑讓他們往里邊跳,讓他們自己把自己坑死。”
“當然,或許還有一些人一知半解,那么我就不厭其煩的,最后再解釋一遍?!?p> “大家設想一下這個場景:一個熊孩子和我們發(fā)生了沖突。第一次和我們發(fā)生沖突的時候,我們不和對方一般見識,我們選擇暫避對方的鋒芒,然后對方也就是那個熊孩子,他由于我們的暫避鋒芒,覺得他自己的行為并不是特別的過分,畢竟如果他的行為真的特別過分的話,我們怎么可能進行忍讓?由于我們忍讓了,所以他覺得他的行為并不是特別過分,在這樣的思想之下,他會更加的犯錯誤?!?p> “然后他第二次犯錯誤,如果還是我們的話,我們可以依舊忍讓,第三次犯錯誤,我們也可以忍讓,第四次犯錯誤,我們還可以忍讓?!?p> “以此類推,直到他最后犯下的錯誤,大到以他自己這個熊孩子的身份,也無法逃避為止?!?p> “到那個時候一切都晚了?!?p> “我們這不是在為熊孩子挖坑,而是熊孩子自己為自己挖坑?!?p> “為什么我說熊孩子是為自己挖坑的?”
“因為我們雖然這么做很不地道,但是我們要知道是誰把我們逼成這么不地道的?!?p> “是熊孩子以及熊孩子的父母們?!?p> “正是由于有許許多多熊孩子以及許許多多熊孩子的熊父母們,他們根本就不考慮我們的感受,他們在他們的熊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總是包庇,所以我們不得不出此下策?!?p> “這個策略有問題嗎?我覺得是沒什么問題的。”
“在我們實行這個策略的時候,我們其實也可以同時和熊孩子的父母好好談談?!?p> “就是說我已經和熊孩子的父母談過了,已經給他們機會了,如果他們還是執(zhí)迷不悟,還是不加悔改,那么就別怪我們給熊孩子挖坑,哦不對,別怪熊孩子給自己挖坑,但是我們不提醒。”
“這是我要說的第一個對付熊孩子的辦法,也是非常有效的辦法,非常毒辣的計策?!?p> “那么,有沒有第二個辦法呢?其實也是有的。”
“第二個辦法倒是沒什么好說的,就是很簡單,找到一群小孩子,讓小孩子對付小孩子。”
“我們可以去找一群善良的好孩子,然后讓這群好孩子去教訓熊孩子。”
“當然,我前提得說下,這個方法的成功率是非常低的,低到讓人發(fā)指?!?p> “可能有人覺得這個方法成功率很高,那肯定是錯誤的,這個方法的成功率有多低呢?低到比主播所說的去找熊孩子的父母那個方法還要低?!?p>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想法。當然,如果大家有什么想說的話,有什么想和我討論的話題,也可以直接和我說,可以直接和我私信,也可以通過現在這個場合在公屏上打出來,利用主播的直播間,我們立刻就可以談談?!?p> 齊衡聽完了這個網友的發(fā)言,真的是目瞪口呆。
這個人也太聰明了,怎么能想出這么損的招?
好吧,這個招其實他自己也想到了,只不過他自己不好意思說出來。
只不過現在讓這個朋友給提到了,看來網絡上真的是臥虎藏龍啊!
齊衡頓時唏噓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