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但是他除了與文帝,從來不與朝廷中的任何官員往來。
再說鄧通兩個兒子的一文一武的老師,那教文的先生呢是秦未的大隱士黃石公。黃石公(生卒年不詳),姓名不詳,下邳(今江蘇睢寧北)人,秦漢時隱士,又稱為圯上老人、下邳神人,后被道家列入神譜,即赤松子。秦末亂世之際,黃石公隱居于下邳,世人不知其姓名。張良刺殺秦始皇失敗后,逃亡至下邳,于圯橋遇到黃石公。經(jīng)過三次試探張良,黃石公傳授其《太公兵法》,并自稱其為十三年后濟北(即濟北郡,秦時郡治位于今山東省泰安市岱岳區(qū))谷城山下的黃石。十三年后,張良跟隨漢高祖劉邦路過濟北時,果然于谷城山下看到黃石,后被張良取回祭祀起來,張良去世后,與黃石并葬一處,因此被人們稱為黃石公。
黃石公的著作主要有《黃石公素書》《黃石公三略》《黃石公兵書》《黃石公內(nèi)記敵法》《黃石公秘經(jīng)》等其中《黃石公三略》于北宋時期與《孫子兵法》等七部兵書被定名為兵家經(jīng)典著作《武經(jīng)七書》,成為中國古代第一部官方??C行的軍事理論教科書。南宋學(xué)者晁公武認為,黃石公的《三略》用兵十分神妙,軍紀嚴明決斷,可以使軍隊由死轉(zhuǎn)變?yōu)樯材芰顕矣缮孀呦驕缤觥?p> 黃石公三試張良
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秦軍滅亡韓國,張良為復(fù)國仇散盡家財尋求刺客刺殺秦王嬴政。秦始皇二十九年(前218年),秦始皇嬴政東游期間,張良帶領(lǐng)壯士于博浪沙(今河南原陽東)刺殺秦始皇,但行動失敗。張良為躲避秦始皇的搜捕,于是更改姓名,逃往下邳并躲藏起來。
某次,張良閑游于下邳圯橋之上,環(huán)顧四周到處走動。黃石公與張良在圯橋上相遇,因張良未對其拜謁,黃石公走到張良身邊,故意將其鞋子扔到圯橋之下,并讓張良為其取回鞋子。張良聽后十分驚訝,欲毆打黃石公,但因其年紀老邁便強忍下來,然后下橋為黃石公取回鞋子。黃石公又讓張良幫其穿上鞋子,張良認為他既然已經(jīng)將其鞋子取了回來,為老人穿上又有何不可,于是張良謙恭地跪下為黃石公穿上鞋子。黃石公看到張良不但忍辱下橋取鞋,還能謙恭地跪下為其穿鞋,便稱贊張良的心胸,然后黃石公笑著離去。張良自感驚訝,望著黃石公漸漸遠去,黃石公走了大約一里遠后再次返回圯橋,他認為張良是孺子可教,并讓張良五日之后的清晨在圯橋與其再次會面。張良覺得黃石公舉止不凡,便跪著允諾下來。黃石公與張良五日后的清晨,天剛亮起,張良趕到圯橋之上,黃石公早已經(jīng)等在橋上,于是黃石公對張良遲到十分氣憤,并質(zhì)問張良與老人相約會面,為什么遲到。黃石公生氣地離去,但臨行前又告訴張良,兩人在五天后依舊于圯橋會面。五日后清晨時,公雞剛剛報曉,張良再次前往圯橋,但黃石公依舊早已趕到,這次黃石公再次大怒著離去,臨行前依舊讓張良五日后于圯橋會面。五日后,張良半夜時便提前趕到圯橋,過了一會兒,黃石公才趕來,黃石公看到張良提前趕到十分高興,并告訴張良做事應(yīng)當(dāng)如此。隨后黃石公從袖中拿出一部書傳授給張良,并告訴張良閱讀此書日后能夠成為帝王之師。然后黃石公又告訴張良十年之后會興兵起事,十三年后張良會在濟北郡與他相遇,那時谷城山下的黃石便是黃石公。說完這些話后黃石公離去,再也尋不到黃石公的蹤跡。天亮之后,張良看到黃石公留下的書籍是一部《太公兵法》,張良認真研讀兵書,后來果然幫助劉邦建立漢朝。根據(jù)《隋書·經(jīng)籍志》記載,黃石公的著作有《黃石公內(nèi)記敵法》一卷、《黃石公三略》三卷、《黃石公三奇法》一卷、《黃石公五壘圖》一卷、《黃石公陰謀行軍秘法》一卷及《黃石公兵書》三卷,此外《隋書·經(jīng)籍志》還記載南朝梁又有《黃石公記》三卷、《黃石公略注》三卷和《黃石公秘經(jīng)》二卷。
《舊唐書·經(jīng)籍志》還記載其有《黃石公陰謀乘斗魁剛行軍秘》一卷?!端问贰に囄闹尽酚涊d其有著作《黃石公神光輔星秘訣》一卷、《黃石公兵法》一卷、《黃石公三鑒圖》一卷、《黃石公兵書統(tǒng)要》三卷、《黃石公三略秘要》三卷及《黃石公素書》一卷(原注為張良所傳)。此外見于《文淵閣書目》《菉竹堂書目》的著作還有《黃石公進兵圖》一冊、《黃石公占變?nèi)浴芬粌约啊饵S石公心鏡》等。今現(xiàn)存通行本、叢書本有《黃石公素書》、天一閣藏本《黃石公行營妙法三卷》及清鈔本《黃石公三略兵法占書》等,不過這些作品一般認為是偽托黃石公所作。
《素書》
《黃石公素書》屬于學(xué)術(shù)類著作,《隋書·經(jīng)籍志》著錄,如今已佚。明朝《漢魏叢書》《廣漢魏叢書》,清朝《四庫全書》《增訂漢魏叢書》,民國《叢書集成初編》《百子全書》以及《道藏》《道藏舉要》等皆輯為一卷。該書共分為《原始》《正道》《求人之志》《大德宗道》《遵義》與《安禮》等六章,共有一千三百三十六字。其內(nèi)容雜采儒家與道家等思想,主要闡述修身治國的原則或格言。書中主要觀點認為“夫道德仁義禮,五者一體也”,“道”為“人之所蹈”,“德”為“人之所得”,“仁”為“人之所親”,“義”為“人之所宜”,“禮”為“人之所履”,這五點全為人之根本,缺一不可。其堅持“決策于不仁者險”、“陰計外泄者敗”、“厚斂薄施者凋”和“足寒傷心,人怨傷國”等為“理身、理家、理國”的信條。
《黃石公素書》《三略》《黃石公三略》,傳說為太公姜尚所作,后由黃石公傳授給張良,舊題為黃石公所作,經(jīng)過考證認為該書為秦漢之際無名氏偽托姜尚、黃石公所撰。《黃石公三略》為中國古代著名兵書,宋代時被列入“武經(jīng)七書”之一,全書共分為上、中、下三略,是一部從政治與軍事關(guān)系上論述戰(zhàn)勝攻取的兵書,全書圍繞安治天下的主題,將政治與軍事相結(jié)合來論述治國、用兵之略,全面論述統(tǒng)軍御將、治國安邦的大戰(zhàn)略問題,顯現(xiàn)出高超的思想智慧,同時本書在內(nèi)容上博采儒、道、法及兵家之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