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歡呼雀躍
‘當’的一聲,動力錘打在了傳動關節(jié)的一頭。
如果在正常的情況下,力擊打到這種懸空的物體上,是只會被消耗,而不會被放大的。
但在另一頭上,力傳感器讀取到的數(shù)值卻是300牛頓。
一個只有50牛頓的力,經(jīng)過這么一下短短的傳導,便變成了300牛頓。
當看到這個數(shù)值的時候,所有的教授都捂住了口鼻。
其實這已經(jīng)說明了結果。
“第二次實驗,動力錘設置為六十牛頓,開始?!?p> 陳德柱再次點下了按鈕。
當力的傳感器再次接收到數(shù)據(jù)的時候,300變成了360。
“第三次實驗,動力錘設置為七十牛頓,開始?!?p> “第四次實驗,動力錘設置為八十牛頓,開始?!?p> “第五次實驗...”
動力錘一次又一次敲打出去,無論多少力的輸入,在另一頭都會得到六倍的輸出。
“...第八次實驗,動力錘設置為200牛頓,開始。”
最后一次,陳德柱按下了上位機中的啟動按鈕。
不過當這次動力錘被砸下去的時候,想象中的六倍放大卻并沒有傳來。
整個鈦合金傳動器發(fā)生變形與彎曲,就像是嚼硬了的口香糖,連自身的金屬特性都發(fā)生了崩壞。
但卻沒有人有一丁點的悲傷。
“第八次實驗,金屬失去活性,結構已經(jīng)損壞...實驗結束。”
“實驗...成功了?!?p> 當陳德柱說出‘成功’二字的時候,眾人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教授們瞬間哭作一團,摘下老花鏡抹著眼淚,激動地無以言表。
他們互相安慰,擁抱,擊掌。
“鄭老,鄭老...我們成功了!”
趙海東握著趙海東的手,厚重的脊背顫抖著。
一群老教授,這一刻哭的都像孩子一樣。
沒有人掩飾自己的情緒,因為他們能做到這個位置的都清楚,這種機會他們一輩子或許只有這么一次。
就算是向天再借一百年,可能也再看不到這樣的成果。
“劃時代...這是劃時代的意義!”
鄭教授也哭了,只是他哭的沒有別人那么嚴重,但聲音也發(fā)生顫抖。
他看向陳德柱,眼中有淚花閃爍:
“德柱,這是劃時代的意義!”
“我們完成了突破...我們完成了從0到1,從理論到實際的突破!”
鄭教授激動地走過來,將陳德柱的手握的緊緊地。
“德柱,謝謝你,真的謝謝你...謝謝你讓我們見證了這一幕!”
眾多教授連連點頭,有的戴上了鏡子,就是為了好好看看面前的這位年輕人,也為了能好好看看眼前的成果。
這是能改變整個機械學的成果。
從理論到實際的飛躍,對于機械學來說是重大的。
有些理論終究只是理論,他是對的,但卻又無法實現(xiàn)。
這些理論的價值,就會被打個折扣。
但陳德柱卻不僅有了理論,還完成了從理論到實際的飛躍!
能夠改變整個世界機械學的科技,就在這里誕生了。
擁有這種傳動結構,醫(yī)療,軍事,民用...整個機械行業(yè)都將進行新生代改革。
接下來,只需要找到一種可以承受住磨損的材料就可以了。
這種材料,他們目前還不知道是什么。
不過這已經(jīng)是后話中的后話了,就算是找不到合適的材料,就用鈦合金或是鋁合金來制作這種一次性產(chǎn)品,意義也是非同凡響的。
陳德柱看著眼前這一片地中海。
雖然有教授恐懼癥,但他此時也多多少少被感染了一些。
“教授,辛苦了?!?p> 陳德柱笑了笑。
哪怕只是‘辛苦’兩字,就讓鄭振華的驕傲寫在了臉上。
他轉過頭來,面向眾人。
堅毅的眼神仿佛在說:
看到?jīng)]有?這是我的學生!
眾人花了一點時間平復情緒。
對于這些機械學家來說,還有更多的研究要做。他們想要把這種傳動結構的每一點細枝末節(jié)全部摸清吃透。
但陳德柱就沒有那么多時間了。
機床造出來了,他就要開始制作機器人的裝甲了。
“老師,能不能按照這個機床的改裝方法,把一樓實驗室的那臺機床也改造一下?”
陳德柱對鄭振華說道。
“可以,太可以了!這是你的東西,當然是你說了算!”鄭振華絲毫沒有違背之前的承諾。
陳德柱笑了笑。
心情不錯。
但鄭振華話題一轉:
“對了,德柱啊,你打算怎么辦?要把這種技術公開嗎?”
陳德柱愣了愣,鄭振華繼續(xù)說道:
“如果你想要公布這種技術的話,咱們可以先發(fā)幾篇期刊!當然,核心技術咱們不能發(fā)出去,可以先讓世界知道咱們擁有這種技術!”
說罷,其他教授也點頭同意,他們也沒有意見。
這種劃時代的東西,早晚是要亮相的。
但陳德柱卻皺起眉頭,開始沉思起來。
“小陳啊,你放心。到時候我們...不,你的這個成果發(fā)布出去,你肯定就會變成咱們機械學圈的名人了!還有,你也不用擔心發(fā)期刊發(fā)不出去,咱們在場的這些人,還是都稍微有一點名氣的?!?p> “只要你想發(fā),我們有辦法讓你通過篩選!發(fā)什么樣的期刊都沒有問題!”
鄭振華還以為是陳德柱怕自己出不了名。
畢竟擁有這樣的技術,誰都想炫耀炫耀。
他們這些老教授都是如此,更不用說一個年輕人了。
不氣盛,還叫年輕人么?
與其陳德柱低調(diào),他們還反倒是希望陳德柱張揚一些!
若是真像佩雷爾曼那樣有了成果就隱居起來,那是對整個機械學的損失!
“不,鄭教授,您想錯了?!?p> 陳德柱眉頭舒展開來,說道。
他擔心的不是發(fā)不發(fā)期刊的問題。
他給自己訂的目標,不是什么發(fā)多少多少期刊,這太沒有意義了。
他想的是嫩...是推動整個人類進步。
而想要推動整個人類進步的話,光是機械一個方面肯定還不行。
而且他這個東西出來以后,確實能火,不過更多的還是在機械學圈,和鄭振華說的一樣。
陳德柱要求的是一鳴驚人!...他要那種直接能與國家平起平坐的實力與地位,就像是鋼鐵俠那樣。
單單一個機械結構,還不行。這跟冷核聚變相比...差遠了。
就算是與國家牽上線了,話語權也不足。
這樣的話,陳德柱就不是很著急公布出去了。
所謂是人怕出名豬怕壯,這人那,一火了以后就瘋狂有小黑子。
哪怕他是在學術圈火了也是一樣,人的嫉妒心是很重的,陳德柱知道。
既然如此,陳德柱就不著急了。
陳德柱有了想法:
“這樣吧老師,這項技術還是先不要公開出去比較好?!?p> 眾教授心里一緊:
“...怎,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