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如今走上正軌,網(wǎng)劇自不必說,是咱們起家的支柱。
《我在他鄉(xiāng)挺好的》這部上星劇,讓咱們在電視劇打出口碑。
后續(xù)推出的《愛情而已》《三十而已》的電視播映版權、網(wǎng)絡播映版權順利賣出。
《三十而已》這類題材,我打算做成系列,《二十不惑》《四十正好》都在我的計劃里。
下一批編劇組在寫的劇本《大江大河》《小別離》我考慮做成系列劇。
系列劇是電視劇里最保險又能引流的,如果我的計劃成功,咱們公司在電視劇方面就不愁項目。
下一階段,公司會加大在電影方面的投入。
你們現(xiàn)在知道,《愛很美味》電影版,公司與企鵝視頻聯(lián)合制作。
《救火英雄》,時代百納主控的主旋律電影,公司參與投資。
《興安嶺獵人傳說》,公司獨立制作的網(wǎng)絡大電影。
這些都是公司為進入電影市場前做的摸底與試探,電影與電視劇不是一回事,廝殺更慘烈,不確定性更大。
但咱們得試著進入,因為電影能撬動的東西更多,文化、品牌、金錢、衍生品等等。”
“這個我明白?!?p> 鄭晴點頭,“不過,想真正進入電影圈公司得拿出一部質(zhì)量過硬或者直白點說是票房高的電影。
就像《白夜追兇》立住了公司在網(wǎng)劇懸疑推理類型的標桿。
《我在他鄉(xiāng)挺好的》立住了公司在上星劇都市現(xiàn)實題材的標桿。
如果拿不出這樣一部作品,貿(mào)然進入電影市場,我不是很認同這個做法?!?p> 趙禎在公司雖有著一錘定音的掌控力,但他并不排斥不同觀點。
因為一個公司,當有人急速沖鋒時,就要有人持重維穩(wěn)。
更何況這是自己老媽的意見。
他把手中的筆放下,雙手交叉放在桌上,道,“鄭總監(jiān)的顧慮是對的,在沒有合適的項目前,公司不會貿(mào)然進入電影市場?!?p> 鄭晴、蘇元、吳荃,三人聞言,心下稍松,哪知趙禎接下來的話又讓三人心頭跳了跳。
“電影、電視劇是吸引流量的載體,而流量具體投射是在演員身上。
咱們公司出來不少爆款網(wǎng)劇、電視劇,利潤不少。
但其實演員獲取巨大流量后的價值,并沒有被成功轉(zhuǎn)化。
這部分流量的價值甚至比電影、電視劇本身還要大,眼睜睜看他浪費掉,實在可惜?!彼馈?p> “別的公司藝人,咱們公司管不著。咱們自家公司的藝人,代言、廣告、綜藝等等,各種通告可是不少。”商務總監(jiān)吳荃說道。
“還不夠。”趙禎道。
蘇元揣摩著話里的意思,道,“趙總意思是,再多接一些工作?”
“不行,明星也是人,工作太多,扛不住。而且不是什么工作都能接,有的藝人接工作要考慮調(diào)性合不合適?!编嵡绠敿捶瘩g。
見幾人理解有偏差,他也不再藏著掖著,直接了當?shù)恼f,“呵,咱們公司又不是黑心工廠,自然不能靠壓榨藝人存活。
我的意思是,可以靠直播賣貨的方式,把這部分流量變現(xiàn)。”
“直播?”三人面面相覷。
“對,直播。”
他重復了一遍,接著道,“我打算公司出資,投資開一家直播公司,培養(yǎng)一些主播。
像《白夜追兇》《我在他鄉(xiāng)挺好的》的主創(chuàng)人員,到時候都可以去直播間當嘉賓,吸引他們的粉絲去直播間。
這些粉絲只要去直播間,變現(xiàn)就很容易?!?p> “藝人總不能一直參與直播吧?藝人不直播時,直播間怎么辦?”蘇元詢問。
他道,“這里有個誤區(qū),藝人做嘉賓是直播間的一個引流方式,是一個輔助手段,并不是說直播間全靠藝人。
說到底,直播間平時還是要靠主播來賣貨維持,所以主播也要好好挑選。
這個直播公司,既要直播賣貨。
同時,也是一個把咱們制作的影視劇聚集到藝人身上的流量變現(xiàn)的平臺?!?p> “這樣可以?!?p> 鄭晴想了想,道,“只是一兩場直播的嘉賓,對藝人來說,也不過是多參加了一兩場通告而已?!?p> 他笑了笑,“對有代表作的藝人,只需有作品上映來直播下就好。
但對于公司那些參演微短劇的演員,需要在劇集熱度期內(nèi),都要駐扎在直播間。
別小看微短劇,它吸引流量可不低。
前段時間制作的《招搖》播出,兩百萬成本,分賬2000萬。
蔣若潯、林沐在抖音粉絲十幾天上漲七八百萬,這些可都是利潤。
蔣若潯要拍《法醫(yī)秦明》、林沐拍《三十而已》,兩人進組,咱們就不去說了。
不過后期有大批微短劇在籌備,在這之前,直播公司也得趕緊弄好?!?p> 頓了頓,讓三人消化了片刻話里內(nèi)容,他接著道,“為了攝取流量,提升藝人知名度,也為了盡量拓展公司結構完整性,我還計劃投資開設一家綜藝節(jié)目制作公司?!?p> “綜藝節(jié)目制作公司?”
電影、直播、綜藝三連擊,直接把蘇元、鄭晴、吳荃三人整麻木了。
“對?!彼c頭。
“綜藝節(jié)目競爭也非常激烈啊?!碧K元隱晦的提醒道。
他笑笑,道,“我知道,綜藝節(jié)目卷的不能再卷了,各種類型、各種立意五花八門。
加上如今全民娛樂時代,進入到所謂的垂直賽道。
別說不同年齡段了,就連同一個年齡段的人也別想湊一起。
所有人群都被細分再細分,好比挺好一塊牛排,就這么給剁成餃子餡。
戀綜,你得分個熟齡和年輕的,年輕的里面,還要再分出母胎單身的。
音綜,姐姐們要乘風破浪,哥哥們要披荊斬棘,rapper們要自信說唱,有的還要按照主題唱上一整季的港臺音樂。
慢綜藝也門派林立,請明星去山里干農(nóng)活的算一類,讓年輕男孩光膀子的算一類,把社恐明星湊一窩搞社會實驗的又算一類。
這樣細分的特點,確實以選擇的窄小調(diào)和了眾口,滿足了每個小圈層觀眾的胃口,卻也將他們區(qū)隔在了一個個“趣味繭房”中。
現(xiàn)在的綜藝制作團隊,都在過細地做工作。
綜藝招商PPT,甚至早把每個嘉賓的人設和炒作模式都定好了。
相應的,還有那些預計可以撬動熱搜的話題。
工作到這個程度,已經(jīng)不是用“內(nèi)卷”就能文過飾非了,而是典型的聰明反被聰明誤。
打個比方,就像那種刷了習題的考生,得分目的性非常明確。
又好像剛從情專那里學了幾手的男生,迫不及待地對女孩子施展套路。
小樣兒,哥不得把你迷死!
《浪姐》在初期,確實贏得了很大的觀眾基數(shù)和聲量。
這與當時呼吁女性不要年齡焦慮、容貌焦慮、爭取權益的社會共識有強關聯(lián),順應網(wǎng)友呼聲上馬的《浪姐》第一季,也確實完成了娛樂與價值傳遞的統(tǒng)一。
比起《浪3》《浪4》的站樁唱歌隨便扭扭,當年的《浪1》可真是奔著成團的架勢去的。
雖然后來發(fā)現(xiàn),“成了團沒什么用”。
互聯(lián)網(wǎng)的特點就是越少數(shù)的群體越會抱團發(fā)出更大聲音。
綜藝像抓救命稻草一樣抓住這些聲音去迎合、去放大,注定只能把自己越做越小,讓沉默的大多數(shù)愈加摸不著頭腦。
如果找個不算恰當?shù)念惐?,大概就像美國的LGBT話題,越加工越極端,只能討好極少數(shù)活躍群體。
我沒有說這樣不好,而是說有些適得其反。
我在做影視劇制片人時,一再強調(diào)故事的重要性,劇本的重要性,導演、演員都是輔助。
不過在綜藝節(jié)目制作上,我覺得應該反過來。
合適的藝人更為重要,節(jié)目類型、立意則為輔助。”
見趙禎顯然是仔細了解、調(diào)查過,蘇元、鄭晴、吳荃三人雖心有猶疑,但也只能選擇相信。
就像當時他力排眾議,把公司所有資金壓在了《白夜追兇》上時一樣。
況且,今時不同往日。
以如今公司的體量與現(xiàn)金流,一家直播公司、一家綜藝節(jié)目制作公司,還不至于讓如今的禎娛樂傳媒傷筋動骨。
趙禎見三人都不反對,當即拍拍手,起身抻了抻腰身,笑道,“電影、電視劇、網(wǎng)劇,綜藝,藝人經(jīng)紀,直播。
這些業(yè)務,會為公司構建一個良好的生態(tài)。
你們到時候都是負責一環(huán)的關鍵,在古代,也算分封的一地諸侯,到時候可得通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