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女,過年了,有空去家里玩呀!”冷俊的一句話,把林夕從回憶中驚醒了,她睜開眼睛看到小妹一只腳已落了地,她脫口而出:“妞妞,慢一點兒,夜里一個人別出去瞎晃悠!”
“拜拜,我知道了!”小妹一邊揮手告別,一邊回頭對著林夕莞爾一笑,盡顯嬌媚。
林夕兩口子回到家,天已完全黑透了。林夕洗了手直奔廚房,冷俊放下在岳母家拿的青菜、蘿卜等物后,就直奔父母家去接孩子了。
進了門,見母親板著個臉,冷俊也不說話,一手拉著一個娃就往外走。
“你吃飯了嗎?”冷父追問道。
“剛回來,林夕在家正在做?!?p> “真是哩,上個墳都去了大半天的時間,不知道屋里有小孩子嗎?你們不能早點回來嗎?”
冷俊沒答話,頭也不回地走出院子。小女兒姍姍回頭對著爺爺擺擺手,“爺爺,我回去了,明天再來玩兒!”
爺爺不吭聲,正坐在沙發(fā)上看電視的奶奶嘟囔道:“跑得跟瘋子也是,都別來我這兒是最好不過的……”
待吃過晚飯,一切收拾停當,已是夜里九點多了。林夕夫婦倆陪著孩子們在客廳看了一會兒動畫片,林夕就領著孩子們?nèi)ハ此?,然后就到床上哄娃娃睡覺去了。
林夕一邊閉著眼,哼著兒歌,一邊用手輕拍著女兒的后背,腦海中不時地浮現(xiàn)出一個個已故親人的面孔,或清晰或模糊,或慈祥或嚴厲,歷歷往事又再次涌上了心頭:
上世紀80年代初,人民群眾普遍性的物質(zhì)匱乏。人們雖然不至于缺吃少穿,忍饑挨餓,但大多數(shù)人家過日子仍是節(jié)衣縮食,精打細算的。
林夕自打記事起,整日就生活在外婆家,那時老外婆也還健在。每逢過年,總有晚輩們拿著禮物來家里看望老人們,這些禮物多為吃食。長輩們總是不舍得吃,家里只有林夕一個小孩子,這些好吃的東西,被他們珍藏一段時間后,總是無一例外地留給了她吃。
記憶中,外婆家的院子里的東南角有一棵大梨樹。每到春日,繁花開滿枝頭,風兒一吹,滿院馨香襲人。同時,伴隨著雪白的花瓣紛紛飄落,場面很是壯觀。在和煦的春光里,老外婆總是喜歡搬一把椅子放在梨樹下,自己坐在那里一邊曬太陽,一邊瞇著眼睛做著針線活。兒時的林夕,一看到這種情景,便會拿上自己的小板凳湊過去……
院子里的東北角有一棵大棗樹,就在自家的水井旁邊。兒時的林夕每年都會親眼目睹棗樹發(fā)芽、開花、結(jié)果的整個過程。在她幼小的心靈里,這種生活恬淡美好,內(nèi)心別提有多么的喜悅。特別是看到那棗子由小變大,從青色到發(fā)白再到白里透紅,直至完全變紅。那綠葉叢中藏著一個個紅得誘人的大小不一的棗子,光是看著就會讓人直流口水,但真的摘下放在唇邊時卻又舍不得吃掉,好復雜的情愫呀!
房屋前面是一條供村人通行的不算很寬敞的小路,緊挨小路,茁壯地生長著一大片果樹,有杏樹、桑椹樹、棗樹,也都是外婆家的。走過果樹林,就是一大片的楊樹林,這些樹棵棵筆直挺拔。夏日里,是村民們乘涼避暑、飯后閑談休憩的最佳場所,更是黃昏時分,小孩子們捕捉知了時光顧最多的地方。
穿過這一大片的楊樹林,就會望見一條小河。這條小河貫穿了鄰近的幾個村莊,河水清澈見底,淺的地方?jīng)]不過腳踝,水深的地方可到成年人的腰部以上。河里有水草,有魚蝦,還有螃蟹,當然河邊的沙灘上還有貝殼。每逢夏日,河灘上河水里便是孩子們的聚集地、游樂場。有洗澡游泳的,有在石頭縫里捉螃蟹的,有拿著漁網(wǎng)、水盆或竹籃抓魚的,有撿拾貝殼的,還有只穿一條內(nèi)褲,光著身子躺在河邊、沙灘上曬太陽的。
孩子們玩夠了,而小河邊的果林里,又是他們時常解渴的地方,梨子、杏子、桑椹應有盡有,準保吃個夠。那時候,不光林夕的外婆家有果樹,其他的村民們也大多種有果樹,房前屋后總是會有那么幾棵果木,且都不帶重樣的。所以無論是誰家的孩子吃了誰家的果子,也都沒有人管。誰家的果子能吃、好吃,孩子們碰上什么便吃什么,不分彼此。
過了小河,便是一片連著一片的田地。那時候,村民們大多務農(nóng)為主,糧食的收成直接決定著一家人的溫飽問題。因此,村人們種地都很賣力,勞作的工具也很古老,運送東西使用的仍然是人力車,有些人家有耕牛,還可以稍微省些力氣。收割作物基本上全靠人工。農(nóng)忙時節(jié),人們早飯吃到半晌午也是常事,甚至有人家大清早都去到地里,走時帶點干糧,拿些熱水,餓了就在田間地頭就地解決早餐的問題。收獲的季節(jié),人們基本都是在搶收。
記得有一年,在小麥成熟的時節(jié)里,一連下了幾天的大雨,人們連地里都進不去,只能望雨長嘆。等雨停了,能下地干活了,已經(jīng)熟透的小麥經(jīng)過幾天雨水的侵蝕,已開始在麥穗里發(fā)芽了,這可是農(nóng)人們勞作半年的成果呀,更是維系一家人溫飽的命脈呀!沒辦法,農(nóng)人們?nèi)耘f照樣收割。這出芽的小麥,仍舊被農(nóng)人們用來裹腹。
兒時,林夕也吃過用出芽的小麥做成的各種面食,那味道至今仍記憶猶新,但不吃的話,只有挨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