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武俠

砍不平

第二章思考出路1

砍不平 花山葉香 2104 2022-08-30 21:38:54

  第二天滿心歡喜的王父一手抱著嬰兒一手拿著禮物上門拜訪村里唯一的讀書人范秀才。

  范秀才已經是三十而立之年,屢次參加科舉考試不中,但是心中就是有出仕當官光宗耀祖的執(zhí)念,屢敗屢戰(zhàn)。

  但是老天爺似乎就是不讓他中,考了十幾年就是名落孫山!終于范秀才心灰意冷,回到村里當了私塾教書先生,勉強維持生計。

  王父到了范秀才的家門口,只見是比較破舊的磚瓦房,四周都是低矮的土墻圍起來。不過還是比王父的茅草屋高了一個檔次。然后王父用手敲了敲門。

  吱呀一聲大木門打開,出來一個比較年輕的婦人,身穿簡單的一身洗得發(fā)白的藍色粗布裙沒有任何裝飾,裙邊兒都已經磨得開了花,腰帶上有兩三個補丁,看得出來縫的很細致。上身還披著一件黑色的外褂,黑里透白,已經成為了深灰色,開線的地方都被細心的補好了。人雖窮,但衣物整潔清爽,一副典型的農家婦女裝扮,不過面容長得較好,有幾分姿色。

  “是王哥??!有什么事?。俊眿D人見到王父立馬莞爾一笑,朱唇輕啟。

  “我婆娘生了個男孩子,想給孩子取個名字,而我又是大老粗一個,斗大的字不認識幾個,特地請范秀才給取一個好名字?!蓖醺负┖┑匾恍Γ槺惆讯Y物遞給婦人。

  “都是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取名字又不是什么大事,不必麻煩的!”

  婦人聽后拿著禮物想要還給王父,王父堅決不要。婦人拗不過只好收下,并把王父帶到一間客房,囑咐王父稍等片刻。

  不一會兒房門打開,走進來一個人,身穿白色的儒服,頭帶白色的頭巾,腳穿白色的鞋襪。

  此前范秀才多次科舉不中,心中郁悶之氣充滿全身,多年來熟讀圣賢書就是為了一展自己的抱負。而今屢屢不能中舉,心中的信念崩塌,對圣賢書失望透頂,一氣之下撕碎了這些無用之書。

  恰在此時王父帶著禮物來找自己幫孩子取名字讓自己覺得自己不是無用的書生,同時一個念頭涌上來,便收拾一下心情出來見王父。

  “見過范秀才?!?p>  王父看到男子進來趕忙起身打招呼。

  范秀才輕輕點頭示意,而后坐在主位上,然后示意王父坐下。

  “你的來意我娘子已經告訴我了,我就幫你孩子取一個好名字,就叫單字法?!?p>  “法字義,略當于中文物字之意。中文物字,乃至普遍之公名。一切物質現(xiàn)象或一切事情,通名為物。即凡心中想象之境,亦得云物。物字亦恒與事字連用,而曰物事或事物。物字所指目者,尤不止于現(xiàn)象界而已。乃至現(xiàn)象之體原,即凡云為萬化所資始,如所謂道或誠者,亦得以物字而指目之?!?p>  王父聽著范秀才侃侃而談,聽的云里霧里,只覺得這個名字寓意很美好,心里美滋滋的。好不容易等到范秀才羅里吧嗦一大堆說完,便連忙起身告辭。

  而王父懷中的嬰兒聽到“王法”這個名字心里有些驚訝!

  在藍星上華夏自古及今,社會公權被皇(王)族私有。其法制則變成皇(王)家的私用工具。名有“國法”,實為“王法”。此謂王法無情:不惜一切手段,維護王權統(tǒng)治,如腰斬、凌遲,滅族等。

  王(皇)者,九五至尊,代天牧民;地方長官,替王治庶。王者,集權力與法制于一身,一言一行,舉手頓足都成法。權就是法,法亦是權。譽之金口玉言,不可輕開。

  王法一詞代表了王權,至高無上!

  而范秀才給自己取名叫王法,可見他自從科舉不中之后便對朝廷心存怨恨,充滿了蔑視!

  不過自己來自現(xiàn)代社會,對王權沒有敬畏感,自然對這個名字非常滿意,只是希望這個名字在這個異世界不會給自己帶來麻煩。

  “從此以后我就叫王法了!”在王父懷里的嬰兒,也就是王法心中大喊到。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王法已經長到六歲了。由于身體里住著一個成年人的靈魂,王珂雖然身體是小孩子的身體,但是王法每天都在思考自己的未來該怎么辦,思考著自己的出路。

  古代農民子弟的出路很狹窄,除了老老實實的種地首先就是讀書參加科舉考試了,萬一中舉就是一步登天,升官發(fā)財指日可待!

  但是科舉考試就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競爭相當激烈,比藍星時候的高考還要殘酷無比!

  在科舉制度發(fā)展成熟之初的唐宋時期,其積極性還占主導地位。但在宋代以后,隨著封建專制的非人道發(fā)展,科舉的消極性越來越大。宋代以后,士大夫知識階層的文化創(chuàng)造能力每況愈下,人才一代不如一代。

  蒙元時期停廢科舉長達八十多年,之后恢復科舉。元朝科舉每三年一次,分鄉(xiāng)試、會試、殿試三級。鄉(xiāng)試即唐宋時的發(fā)解試。蒙古人、色目人只試經義、對策二場;漢人加試一場,為賦與雜文各一篇。這體現(xiàn)出元朝科舉的巨大的民族不平等!

  元朝的科舉并未改變元朝官僚機構中絕大部分為蒙古、色目貴族和受提拔的胥吏占有的情況,這一點是元朝吏治比其他封建王朝更加腐敗黑暗的基本原因。

  元朝上層的蒙古、色目貴族,多是文化水平淺陋、不識時務、貪婪昏庸之輩。元朝大量的中下級官吏則由州縣衙門的刀筆胥吏提升而來,這批人缺乏封建道德和知識教育,專以盤剝敲詐為務。

  歷代封建王朝對貪官都有嚴刑懲治的明文,惟獨元朝不給官吏發(fā)放俸祿,官吏所轄州縣類同封建采邑,等于公開放縱官吏“吃人肚皮”。

  明清時代的科舉成為一個層次、等級、條規(guī)、名目繁多苛嚴的龐大體系。明清科舉有童試、院試、鄉(xiāng)試、會試、殿試五級,其中往往又分層次。

  明、清兩代都實行“科舉必由學?!敝?,參加鄉(xiāng)試的士人,必須是官辦學校的生員;地方學校的優(yōu)秀生員,可以報送到京師國子監(jiān)讀書,而國子監(jiān)生則可直接選授官職。

  明清之世,監(jiān)生一直有選授官職的可能,一般生員入國子監(jiān)形成了一套繁瑣的等級和規(guī)矩。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