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怪王鐵柱格局小,發(fā)現(xiàn)了省力的新犁只想到與自己親近的人。
王寧就想得多些,曲轅犁關(guān)乎農(nóng)耕,這可是關(guān)乎民生的大事,要是能讓大唐的農(nóng)戶都用上曲轅犁,也算是大功德。
當(dāng)然他也有功利的心思,推廣曲轅犁肯定不能繞開李世民,他是活夠了才敢替李世民去收攏民心,所以把曲轅犁直接獻給李世民去,抱緊大腿不放松!
王鐵柱地也不犁了,跑去把王鐵栓、李二牛等十多個關(guān)系親近的人全部叫來,讓他們親自去試試新犁。
都是種地的好手,不用王鐵柱提,第一時間就發(fā)現(xiàn)了新犁的好處,當(dāng)下馬屁如潮,王鐵柱說是自家二郎想出來的,眾人“哦”了一聲,是王家二郎就不奇怪了,這是個靈醒的,如今都是爵爺了。
接下來幾天,王家有些門庭若市的感覺,都是來找王鐵柱請教新犁的,都不空手,一筐雞蛋,一條臘肉,幾根好木料等等。
其實這新犁并不難學(xué),王鐵柱也沒有要大家藏著掖著的意思,大家來就是來送東西表示一下心意而已。
王鐵柱也不拒絕,雖然心里還沒有身為貴族的自覺,但如今兒子是爵爺,聽小石子說過幾天還會升一升,也不知道會升到什么爵。
如今家里有幾百畝地,庫房里有糧食,圈里有十頭耕牛,心胸也寬廣了很多,再不復(fù)去年舍不得把水車傳出去的小市民心態(tài),如今的他很喜歡被人尊敬的感覺,不是因為他兒子是爵爺,而是隨著水車慢慢傳到十里八鄉(xiāng)后,大家遇到他都會恭敬的打聲招呼。
王寧特意讓王鐵柱挑些好木料做了一張嶄新的曲轅犁,又到縣里買了一個新的犁頭裝上,準(zhǔn)備去長安的時候帶上。
而王鐵柱請高人看的吉日也終于到了,一家人高高興興的搬進了旁邊的府邸。
宅子完全按照伯爵的規(guī)制建造,足足有五進,上百間房,連校場馬廝都是齊備的,王寧參觀過宅子知道王鐵柱為什么要等他回來再搬,實在是太大了,完全超出了王鐵柱的預(yù)期,王鐵柱心里沒有底氣。
一家人住后宅,讓王鐵柱夫婦住正房,王安兩口子住東廂房,他帶著七娘和十二住西廂房。
護衛(wèi)們住前院。
住進去后王寧才發(fā)現(xiàn)宅子太大了也不是件好事,光打掃就是一件麻煩事。
不過這些都是小事,讓楊氏去操心就行,他每天帶著七娘和十二東游西逛,摸魚逮兔子,過的極為自在。
而此時的朝堂已經(jīng)吵翻了天。
這次參加攻打突厥的將士超過十萬,幾乎北方所有的州府都有參與,還有后方負責(zé)糧草運送的官員,可以說,能一戰(zhàn)滅了東突厥,這些人都是功臣。
普通士卒的封賞都有相應(yīng)的制度可循,可像王寧這樣先是獻上制鹽策,又獻上雪橇,這樣的功勞該怎么算可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所以關(guān)于王寧的封賞已經(jīng)在朝會上吵了兩天,依然沒有一個結(jié)論。
李世民的本意是給王寧封侯的,不提雪橇,在李世民看來,僅僅王寧獻上的制鹽策就足夠封侯,要知道他當(dāng)時可是被河?xùn)|和山東的那些家族惡心的不輕。
王寧獻上的制鹽策可謂是雪中送炭,意義重大。
還有些見不得人的小心思就是這次李靖的功勞實在是太大了,需要讓人把來把這份功勞分去一些。
雖然大的戰(zhàn)略是李世民和大家一起制定的,但自從大軍開始在邊疆集結(jié)的時候,從馬邑、朔方一帶到長安一來一回就是八百里加急也得十天半個月,所以所有的決策都是李靖臨機決斷,而后才上報朝廷的。
這可是滅國的功勞,李靖如今已經(jīng)是衛(wèi)國公,他還怎么賞?不賞又不行,這么大的功勞不賞,擺明了他李世民怕臣子功高蓋主,以后誰還替他賣命?
幾十個御史紛紛彈劾李靖在草原上縱兵劫掠,還私自把繳獲的錢財賞賜給士卒,有收買軍心之實,要知道當(dāng)時冰天雪地里,后方的糧草跟不上,不劫掠突厥人難倒讓大唐將士餓死在雪地里?
出征的十萬將士,那個士卒不是吃羊肉吃到呢?
至于把繳獲的錢財賞賜士卒錢財,這在軍中更是常事,那個大將軍沒做過?
而大唐如今雖然滅了突厥,但邊疆仍不安穩(wěn),吐蕃、吐谷渾、薛延陀、室韋、靺鞨、高句麗都虎視眈眈,李世民還需要李靖這樣百戰(zhàn)百勝的大將。
所以對這些御史的彈劾,李世民的態(tài)度便有些曖昧,混跡了一輩子官場的御史們那里還不知道皇帝的意思,彈劾的更兇了。
李靖也知道自己的功勞有點大,偏偏他和李世民的關(guān)系有點微妙,當(dāng)初李建成還是太子的時候他旗幟分明的站在李建成那邊。
玄武門之變的時候他又持中立的態(tài)度兩不相幫,要是魏征這樣的文臣,李世民或許不會在乎這些,但他如今被不少人奉為大唐的軍神,在軍方的威望太盛,李世民就是不想有其他心思都不可能。
于是他對這些彈劾非但不辯解,還上了請罪折子承認了這些事,還在折子中提到這次能大勝而歸,王寧做出來的雪橇車至關(guān)重要,當(dāng)為頭功!
李靖的戰(zhàn)績彪炳,他的折子自然得到不少武將的支持,包括柴紹、李勣等人,程咬金更是巴不得把頭功給王寧。
反對的自然是河?xùn)|大族為首的世家大族,其中還包括山東的那些大族。
王寧獻的制鹽策不僅讓河?xùn)|大族進退維谷,更讓失去了無數(shù)好處,甚至有有可能被李世民記恨,如今有機會自然要下絆子。
理由也很多,制鹽策不能說,肯定是大功,于是諸如雪橇的作用被夸大、年紀太小德行不足以居高位等等一大堆。
最終李世民還是沒有強硬的按照自己想法給王寧封侯,而是封了三原縣伯,這才結(jié)束了這場爭吵。
而封賞有功之臣的時間也定于三天后。
事情定下來的當(dāng)天,程咬金就派人去李家莊子通知王寧。
第二天,王寧帶著兩個小丫頭和十一個親衛(wèi),還帶著一個用紅布包的嚴嚴實實的物件低調(diào)的回到了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