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倒希望,惠襄太子從來就沒有過那么個東西。”
被歪了樓的華倩不滿道:
“他要真有過那么個東西,這證明我們家曾經(jīng)伺候了一個傻子。”
是啊,有這么個能輕易翻盤的東西在手,最后還束手就擒,那不是傻子是什么?
你不想當皇帝自己想想就行了,別當真啊!
多少人都把身家性命寄托在你黎小白身上呢,結果你自己嘎的一聲死了,你兄弟手下怎么辦?。?p> 以前的皇商華家就是黎小白這種天真又不負責任行徑的受害者,要不然他們哪至于被流放到這個破地方吃泥巴啊!
陳遷汗顏。
他也沒想到自己的朋友長那么大還沒改掉那傻白甜性格。
華倩也無意繼續(xù)抱怨,她繼續(xù)講述自己家族的故事:
“流放的目的地就是這里。剛流放到這里的時候,鄴水流域還沒有什么城池,北方就只有黛眉關城那一個有點人煙的聚居地?!?p> “我們的先人難啊,細皮嫩肉的商人們硬是空著手搭起一座座房子,這座小鎮(zhèn)才有了點樣子。”
錢小七點頭附和華倩:
“是挺不容易的。青禾他們當初空著手打石頭打成片,然后用石頭片伐樹蓋房子,我都看在眼里的。后來還是青禾他家二小子,找到了零散的孔雀石才冶煉出銅器,日子才好過了不少?!?p> 青禾說的就是華家祖宗華青禾。
修行者和凡人說話的時候經(jīng)常遇到這樣的情況,一聊起來就聊到人家祖宗身上了。
華倩很顯然習慣了錢小七,動輒聊到自己某一位祖先的說話方式。
和華青禾的相識,就是錢小七與華家人緣分的開始。
每隔十幾年,錢小七都會來到華家村或者說現(xiàn)在的華家鎮(zhèn)一次,來采購華家鎮(zhèn)的一種特產(chǎn)。
錢小七和華倩的相識,就從很早以前的一次采購開始。
因為這次相識,錢小七成了華倩了解外面世界的重要窗口,華倩也從錢小七口中了解到了很多祖先的故事。
眼下她沒有繼續(xù)問自己祖先的故事,而是直接順著自己之前的話題說了下去:
“困頓的日子過了很久很久,直到后來啊,改了朝換了代,皇帝在鄴水修了座大城,我們這才發(fā)生了變化。從只有我們華家的華家村,變成了現(xiàn)在的華家鎮(zhèn)?!?p> 炎武國朝廷修筑鄴水城的時候,沿著各條河流兩岸,修了許多碼頭,用于補充物資、裝貨卸貨。
華家鎮(zhèn)里這個小小的碼頭,就是那個時候順手修的。
有了這個小小的碼頭,也才有了華倩和李大力相知相識的機會。
老夫婦兩人相知相識的故事也沒有什么波折。
李大力的故事比華倩可簡單多了,或者說乏善可陳的多。
他沒有什么顯赫的祖宗,也沒有什么波瀾壯闊的家族歷史。
李大力就只是一個農(nóng)家的孩子。
因為不是家里的老大,老頭子百年以后,家里分田分房子沒他事。
他就只能揣著分到的那一點點零錢,到家附近的碼頭上,找了一個在碼頭上扛大包掙生活的苦力活干。
最早李大力是在南方的大碼頭那里扛包的,后來老板跟他說,北邊這里的碼頭扛包的人少,能攬到的活多。
于是李大力就跟著一艘北上的商船,冒險背井離鄉(xiāng),來到了華家鎮(zhèn)。
幸運的是老板跟他說的是真的,華家鎮(zhèn)碼頭這里確實沒多少扛大包的苦力,李大力很快就過上了比之前好的多的生活。
后來,華倩跟著父親到碼頭上來接收貨物的時候,就跟正扛包的李大力認識了。
兩人也不算一見鐘情。
是華倩的父親看李大力手腳麻利,干活積極認真,就指了李大力一個人來自己家卸貨。
時間一長,華倩和李大力就生出感情來了。
雖說華倩是商人家的女兒,生活條件比李大力要好不知道多少。
但華家到底也不是什么特別看門第的家族,事實上他們也沒資格對夫婿的家庭背景挑三揀四。
既然華倩看上了李大力,她的父親也就同意了兩人的婚事。
只是華倩父親給李大力提了要求,要他必須在華家鎮(zhèn)置業(yè),來證明他能給華倩好的生活。
于是就有了這家牛雜店。
李大力用自己扛大包扛了近一輩子的錢,在華家鎮(zhèn)靠近碼頭的地方,買下了這間房子置了業(yè),得到了華倩父親的認可,兩人也就有情人終成眷屬了。
至于這家店的營生,那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老夫婦倆的故事說的差不多了,鍋里的牛雜也煮的軟爛入味了。
恰在此時,天已經(jīng)蒙蒙亮。
李大力和華倩夫婦倆把鍋里的牛雜還有牛湯打進一口大鍋里,兩人合力把大鍋抬進店里。
把碗筷、調料之類的東西擺放整齊,李大力晃悠著身子走到門口,把店門取了下來。
店門剛一取下來,幾個五大三粗的漢子就捧著酒壇子,迫不及待地走了進來。
“哎呀哎呀,老李今天你開店怎么這么晚?可等死我了!”
幾個漢子一臉笑意地“埋怨”著,把酒壇放在桌子上。
李大力憨笑著說:
“有朋友,聊得開心,沒看天色?!?p> 說著,李大力點上燈,走回裝滿牛雜的大鍋跟前,一手執(zhí)勺一手執(zhí)碗,抬頭問道:
“老樣子?”
“老樣子老樣子!各種都要一點!再來碗湯!”
漢子們看著大鍋望眼欲穿,頗有些巴不得搶過勺碗自己弄的樣子。
李大力不緊不慢的從鍋里挑出幾樣肉,用稱稱過以后,咔咔剁成段,然后裝進一個大盆里面。
撒上一把蔥花和一把有些發(fā)黃的鹽巴,再往上澆上一勺原湯,就把大盆端上桌了。
“四十二個錢,你們給四十個就行了。”
李大力放下盆說道。
漢子們擺手:
“哎,哪能讓老李你吃虧呢?該多少個就多少個!”
說著,漢子們你爭我搶付錢,數(shù)出四十二個銅錢排在李大力面前。
李大力一臉無奈的笑意:
“哪至于啊,我們又不缺這兩個,你們這……”
漢子們一臉正色,半開玩笑道:
“掙錢哪有容易的?誰又能不缺錢?老李,你以后可不能這樣了,要不然我們可不敢來了。”
李大力盛情難卻,只有收下全部四十二個銅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