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春,舊稱郢都
曹髦一行人渡過淮河后,經(jīng)過兩日的行程,從南面繞道八公山,再從淝水乘船進入了壽春。
“臣,山陽亭侯諸葛誕,拜見天子”。諸葛誕帶領次子諸葛靚,長史吳綱,將軍蔣班、焦彝等眾人,在壽春東門迎接曹髦。
因為此時支援壽春的東吳諸將還在城內(nèi),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所以諸葛誕暫未聲張曹髦的到來。
諸葛誕將曹髦等人迎進刺史府上。主動開口道:“請陛下上座。”曹髦也不推辭,心想:“朕自然要上座,不上座怎么確立地位秩序”。便自然的坐上了刺史主坐。
“陛下,這一路辛苦了,臣有罪”。諸葛誕謙虛道
“哎,諸葛將軍,乃是我大魏真正的忠臣,如今冒死起事更是為了拯救我大魏江山法統(tǒng),何罪之有?”
曹髦又看了看諸葛誕等人,接著說道:“如今司馬奸賊竊居朝廷,朕要下旨詔令天下兵馬勤王。諸葛將軍,朕現(xiàn)在封你,為我大魏大都督兼揚州刺史,協(xié)助朕鏟除司馬昭?!?p> 諸葛誕連忙跪下道:“謝陛下隆恩,臣定當竭力”。
曹髦對著諸葛誕,改變了稱呼道:“大都督,如今司馬昭賊軍,三面環(huán)圍壽春,不知大都督是打算如何退敵的?”
諸葛誕:“回陛下,司馬昭手下有號稱五十萬兵馬,其中久經(jīng)戰(zhàn)陣的禁軍精銳就有十多萬,而臣手下淮南諸軍總計不過十五萬,其中還有五萬是剛募之新兵,若貿(mào)然出城野戰(zhàn)恐有不敵。
壽春城高河深,且有充足糧草。司馬昭賊軍兵馬眾多,糧草消耗極大,臣只需堅守些時日則司馬昭賊軍必然撤退,到時可遣臣的淮南騎兵追擊,必然能大破司馬昭”。
事實上,諸葛誕在歷史上也是這么做的。仔細想想諸葛誕說得也有道理,以淮南之兵想野戰(zhàn)中擊潰比自己人數(shù)多還比自己精銳的司馬昭大軍,確實是難以做到的。
但諸葛誕明顯低估了司馬昭的后勤實力,司馬昭的背后是整個大魏國,有著充足的后勤保障。
而且司馬昭常年跟隨其父兄征戰(zhàn)四方,其戰(zhàn)場經(jīng)驗非常豐富,面對城高兵足的壽春城,司馬昭并不強行攻城,而是選擇圍城打援,消滅來救壽春的東吳援軍,以此打擊諸葛誕守軍的士氣。
司馬昭還放出假消息,宣稱自己的大軍即將糧草不足,讓壽春的守軍誤判,吃起糧食來毫無節(jié)制,導致壽春的糧草快速消耗,糧食漸漸不足,守軍士氣持續(xù)大跌。
軍心不穩(wěn)還讓諸葛誕變得疑神疑鬼,不再信任自己的部將,后面更是因為意見不合殺了文欽,諸葛誕手下的眾多武將和文欽的兒子文鴦,皆帶領眾多士卒叛逃后投降司馬昭。
后面因為壽春城中糧食即將枯竭,諸葛誕心里著急的情況下,盲目派遣兵將強攻司馬昭大軍的營寨,導致己方將士死傷甚眾,最后壽春城破,諸葛誕也被夷滅三族。
“目前來看,大都督這固守之策無甚紕漏。然,兵者之事瞬息萬變,長期被困,士氣必然蹉跎,恐出禍端。朕從洛陽過來,深之大魏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物產(chǎn)之豐富,加上這幾年又風調(diào)雨順,百姓糧食且食之不盡,司馬氏儲存的糧草別說是一年,就是幾年都用不完。”
曹髦說完掃視諸葛誕等一干人
眾人皆面面相覷,此時將軍蔣班出列說道:“陛下圣明,臣早就覺得不能固守了,將士們被圍多日,皆意憤難當,不如趁著軍心可用出去殺他一番?”
“蔣將軍,言之有理,但不急與這一時,無論怎樣肯定都要出打一場的,但是必須詳細規(guī)劃一下,貿(mào)然出擊只會讓敵人有所防備,我軍將士白白送命爾”。
曹髦安慰蔣班后又轉(zhuǎn)看向諸葛誕
“大都督,朕聽聞你曾向東吳求救,而孫綝也派來援軍進城,朕初來乍到,有些情況尚未知曉,還請大都督將詳細情況告知與朕”
諸葛誕聽完此話后便趕緊跪下道:“陛下,臣當初是迫不得已,臣深知不敵那司馬昭,便假意投靠東吳,讓東吳派兵來幫助自己對抗司馬昭,今日陛下已來到了壽春,臣也不懼了。臣自知有罪,懇請陛下責罰?!?p> 曹髦連忙走上前扶起了諸葛誕,道:“都督快快請起,是朕無用,委屈都督了。卿為了大魏不惜與國賊司馬昭決裂,朕怎么會責罰卿呢?”
諸葛誕其實屬于是個有些矛盾的人,要名聲又惜命,失小節(jié)卻又有大義,說不上有多可靠,但是確實是他,在滿朝皆是司馬氏走狗的情況下,站起來對抗司馬昭的。說實話,曹髦心里是真心感激諸葛誕的。
“大都督,既然朕來了,朕就向你以及向這些忠義的淮南將士們保證,朕一定會擊敗司馬昭,重振我大魏朝綱!”曹髦正色道
“愿為陛下效死”。
眾人皆同聲道。
…
魏軍北大營
司馬昭坐在主位上,將手中曹髦發(fā)布的討賊檄文,扔給鐘會。
“小皇帝,發(fā)布詔令要天下兵馬勤王!士季你說,現(xiàn)在該當如何?。俊?p> 鐘會回道:“大將軍,小皇帝已進入壽春,我們大軍已經(jīng)師出無名了,且小皇帝發(fā)布了詔令,此事已經(jīng)天下盡之,若短期內(nèi)我們攻不破壽春搶出小皇帝,那么大軍長駐扎在此地,洛陽和許昌就皆不穩(wěn),各地駐軍將領也會蠢蠢欲動,長此以往必出禍端?!?p> “壽春城固墻高,且小皇帝在城里,諸葛誕軍此時士氣必然大振,若強攻損失則不可料也?!彼抉R昭猶豫道
鐘會又道“大將軍,壽春已然是雞肋,不如就此撤軍,回洛陽后重立新帝,這樣朝局才不會亂?!?p> 司馬昭憤恨道:“是我低估了這小皇帝,實在沒料到他竟然會逃跑。”
賈充道:“大將軍不必自責,一切都是屬下的過錯,是屬下大意了,沒看緊小皇帝,才讓他跑了”。
鐘會勸道:“諸位,事已至此,就別在這自我埋怨了,得趕快制定策略安全撤軍回洛陽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