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重生之魏帝曹髦

第62章.羊叔子

重生之魏帝曹髦 吾心固靜 2107 2022-10-26 00:24:08

  洛陽皇宮大殿內(nèi)

  坐在龍位上,飽受各種兵敗消息打擊的司馬昭,已是雙目猩紅,滿面憔悴,比起半年之前,如今仿佛老了十歲都不止。

  與之前的殺伐銳利不同,現(xiàn)在的司馬昭早已是沮喪陰郁的衰老模樣。

  不過,即使是這樣,鷹眼狼顧之相的他,眼神依然幽深如狼,陰冷駭人。

  他本可以在曹髦大軍尚未抵達洛陽時,帶領(lǐng)著司馬氏全族逃出洛陽城的。

  但是后來他之所以放棄逃跑,是因為他思前想后,發(fā)現(xiàn),他似乎無地可逃!

  面對已經(jīng)取得決戰(zhàn)勝利的曹髦,那些原先屬于晉朝的邊將,極有可能會為了個人性命安全以及他們家族的利益,不愿再支持自己了,甚至于有可能尋機殺了自己,再拿著自己的人頭向曹髦請罪邀功。

  雖然此前他們幾乎都是受司馬氏提拔,成為了一方之長,可在生死存亡的利益面前,誰又能知道他們的具體心思呢?當初能背叛曹魏,那么現(xiàn)在背叛自己,想必也是順理成章的了。

  還有就是,自己若一意孤行,非要決定率家族出城,城里的禁軍愿意跟隨自己出城的,恐怕也不多。畢竟掌管禁軍的各中低層將校,都是城內(nèi)各家族的子弟,他們又怎會拋棄家小,舍命相隨呢?

  到時候,自己少兵少將,還帶著家族老弱等包袱,去逃亡到忠心未知的邊將那里,豈不是真成了刀案上的魚肉,任人宰割?

  如果堅守洛陽情況就不同了,雖然要直面曹髦大軍的兵鋒,但是只要自己尚在城中,那么相信自己就還能控制的住禁軍,也有能力壓制的住那些暗潮涌動的世家大族。

  何況城中還有六萬精銳北軍,再重金招募城中地痞流氓和精壯百姓,并釋放獄中全部悍匪囚徒,發(fā)予兵器后,也能勉強湊足十多萬大軍共同守城。

  這樣比起曹髦的大軍數(shù)量,也不遑多讓了。

  再憑借洛陽的墻高城堅,守他個半年,等曹髦大軍糧草消耗殆盡,無奈退軍后,那么自己依然有可能是最后的贏家。

  正是思慮到種種這些,司馬昭才放棄逃跑,決定守城。

  他先是下旨,要求各地將領(lǐng)率兵勤王,然后又命令親信率領(lǐng)禁軍,在洛陽城中抓捕了一些,在他看來可能是要通敵的大臣和將領(lǐng)。

  最后又命人在城內(nèi)酒肆勾欄等人群集中之地到處散布謠言,聲稱曹髦會在攻破洛陽城后,屠盡曾經(jīng)棄魏從晉的所有不忠軍民。

  當做完這一切后,剩下的就是布防守城了。

  可派誰來統(tǒng)籌一切,負責(zé)守城呢?

  事關(guān)自己的生死,這負責(zé)守城之人,必須要有能力,還要絕對忠誠于自己才行。

  在司馬昭看來,自己手下里,有水平又有忠心的人,大都先前在與曹髦大軍作戰(zhàn)的過程中盡皆戰(zhàn)死了,而唯一剩下的人選,就只有尚被關(guān)在大獄中的鐘會了。

  但此前鐘會的一系列軍事失誤,又讓司馬昭認為鐘會的能力,似乎并沒自己想象的那么可靠。

  而且生性多疑的司馬昭,時常覺得鐘會這個人,可能會在生死利益面前,反叛自己。

  想到此,司馬昭不禁在心里嘆了口氣。

  無奈的司馬昭,望向猶如一片死寂的朝堂,用早已變成沙啞的聲音,森森的道:

  “朕已下旨命令各地將領(lǐng)派兵勤王了,諸位不必過于擔憂。雖然如今大敵當前,洛陽被十多萬魏軍給包圍了,可洛陽城內(nèi)也還是有十多萬大軍的。敵我兵力是相當?shù)?,即使我們不能出城與敵交鋒,但想長期堅守還是不成問題的。等魏軍糧草一盡,他們也必然退卻。

  不知可有愛卿,有信心主動擔負起這守城之任?”

  朝臣們在聽完司馬昭此話后,皆深埋頭顱,不作應(yīng)答,因為此時他們的心里都在各自打著不同的主意。

  主動負責(zé)守城?

  先不說面對兵鋒正盛的魏軍,以及計謀百出的曹髦,誰有那個膽子去守。

  就是真有那個膽子,也是守不住的,等魏軍破城后,作為負責(zé)守城的主將,豈不是把曹髦給得罪完了?

  現(xiàn)在曹髦大軍兵威滔天,為了在他們看來,已經(jīng)窮途末路的司馬家族,去得罪曹髦,是萬萬做不到的。

  曹髦又不會為難投降的大臣,畢竟有胡奮胡烈以及石苞父子的先例在,既然可以繼續(xù)高官厚祿,自己為什么一定非要作死呢?

  何況,還可能帶著連累家族。

  在他們看來,只要不去守城,不去主動招惹曹髦,哪怕魏軍破城后,自己只需及時投靠,那么自己以及家族的利益依然是可以保全的。

  正因為都如此作想,所以自然無人回應(yīng)。

  司馬昭看著依然死寂一片,無一人應(yīng)答的群臣。

  只好無奈的嘆了口氣,然后繼續(xù)說道:

  “既然如此,那就只好朕自己來挑選了。”

  他望向座下皆是低頭不語,噤若寒蟬的群臣,然后尋找著他認為合適的守城人選。

  他先是注意到,站在朝臣中最后面的,也是個子最高的,率更令劉弘。

  此人雖然年輕,但兄長司馬師在世時,曾稱其武略出眾,將來必能領(lǐng)軍一方大有作為。

  司馬昭想來,也許讓其守城應(yīng)該合適。

  不過很快司馬昭又否定了這個打算,劉弘實在太年輕了,統(tǒng)兵經(jīng)驗肯定不足。而且他素來與自己沒有太親近之感,忠誠也難以保證,將自己以及家族全部身家性命交于他,太冒險!

  搖搖頭后,司馬昭又看向了站在群臣左列的中領(lǐng)軍賈充。

  賈充一心一意跟隨司馬家族多年,忠誠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能力嘛?

  似乎有些差強人意。不行!

  散騎常侍陳輿?

  思慮常有不足,不合適!

  …

  就在司馬昭左挑右選,眾臣皆是心虛之際。

  時任洛陽令的羊祜,自告奮勇的站了出來,沉聲道:

  “陛下,臣愿守洛陽!”

  司馬昭大喜,羊祜此人在之前陪同自己領(lǐng)軍在外作戰(zhàn)之時,就數(shù)有建言獻策之功,觀其能力之出眾,鐘會亦落于下風(fēng)也。加上又和司馬家族有姻親關(guān)系,忠誠度也是沒問題的。

  本來羊祜就是自己的主要選擇之一,既然他主動站出來,要求守城,那就太好不過了。

  “好,叔子果為朕之肱骨也。晉國存亡大業(yè)就交予愛卿了,莫要叫朕失望也…”

  …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