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武俠

我那俠客夢

第220章 放飛太平鴿

我那俠客夢 硯山觀月 3427 2023-06-30 22:05:04

  崔鶯鶯斟滿桌上的酒杯,白玉天邊看著書信,邊時不時抿上一口,神色極為緊促。只因從未見過此類書信,信中之事于他來說有些過大,也有些過野,看的似懂非懂,記的不清不楚。迫于五山道人那慎重其事的態(tài)勢,將書信重復(fù)看了好幾遍,差不多看明白了來,便將書信遞還給五山道人,喝完杯中酒水。

  五山道人接過書信,折好裝回袋子中,喝下杯中酒水,問道:“可看出了什么名堂?”

  白玉天支支吾吾地說道:“不瞞道長,我就個山野村夫,不懂國家大事,看了等于沒看。不過聽人說過,民族之爭,本就沒什么好與壞,或?qū)εc錯,能不妄動干戈還是不妄動干戈的好,范仲淹大人信中所言不無道理。”

  五山道人輕笑道:“范大人言語雖好,可卻忘記了一個道理?!?p>  白玉天問道:“什么道理?”提起酒壺給酒杯斟滿,敬了五山道人一個。

  五山道人喝下杯中酒,放下酒杯說道:“世間有三種人,一種畏威不畏德,一種畏德不畏威,一種畏威也畏德。”喝下白玉天敬來的酒水,接著說道:“李元昊累祖上之功德,占地千里,只為脫宋自立為帝,若不到走投無路、山窮水盡之時,豈會跟大宋朝廷言和。帝王向來為了自己的功業(yè),可將他人的生死拋諸腦后,典型的畏威不畏德,這時跟他講罷兵言和,豈不為時過早?!?p>  白玉天給酒杯斟滿,輕聲說道:“雖說戰(zhàn)可養(yǎng)戰(zhàn),可久戰(zhàn)必損國,豈能無休止的打下去。不管處于什么目的挑起戰(zhàn)爭,若不能徹底消滅敵對勢力,都該有個休戰(zhàn)時,罷兵言和應(yīng)是最好的出路?!?p>  五山道人喝下杯中酒,酒杯重重落桌,憤然說道:“可此封書信一經(jīng)落筆,西北戰(zhàn)事一時敗局已定,大宋失去西北邊疆的穩(wěn)固差不多已成事實,再也乏天無數(shù)了?!?p>  白玉天見之、聽之,茫然問道:“道長何出此言?”

  五山道人說道:“李元昊脫宋自立,為逼迫大宋朝承認其西夏國的地位,出兵南下侵宋,敗宋軍于三川口,直逼延州。大宋朝野震動,皇帝受驚,加封夏竦為陜西路經(jīng)略安撫使,韓琦、范仲淹為副使,共同負責(zé)迎戰(zhàn)西夏事務(wù)。韓琦主張全力出擊,力戰(zhàn)定輸贏。范仲淹認為一戰(zhàn)難以挫敗夏國兵馬,當(dāng)緩緩圖之,主張招降安撫。夏竦一邊想建功立業(yè),一邊又怕兵敗受責(zé),做起了和事佬,兩邊不得罪。韓琦將自己的想法申報朝廷,得到多方支持,朝廷最終摒棄了范仲淹的憂慮,采用了韓琦的主張,主動出兵討伐西夏?!?p>  白玉天給五山道人的酒杯斟滿,相敬了一個。

  五山道人喝下杯中酒,接著說道:“有夏人杜文廣間諜于延州,打聽到大宋朝廷欲聚集兵馬討伐西夏一事,報于李元昊。元昊善謀,為化被動為主動,先下手為強,于是糾集兵馬,越過邊界,遷徙驚擾,直搗興州、靈州,疾雷不及掩耳。”

  白玉天斟滿酒杯,問道:“這與范大人的書信有何相干?”

  五山道人哼笑道:“是沒有直接干系。不過大宋將領(lǐng)于邊疆作戰(zhàn)沒有自主權(quán),事事得先通報朝廷,等朝廷決議通過后方可付諸實施。他李元昊將此等好事記在了心里,出兵侵襲秦、渭兩州,惟恐延州的范仲淹及時出兵赴援,便順了范仲淹主張招降安撫的心里,遣使約和?!?p>  白玉天道:“你是說,李元昊跟范大人書信往來,答應(yīng)約和,是緩兵之計耳?”

  五山道人喝下杯中酒,冷然說道:“范大人深入邊疆,深知西北戰(zhàn)事難以一蹴而就,當(dāng)徐緩圖之。見李元昊的書信未具表奏,且書有僭號,沒有將李元昊的書信發(fā)往朝廷。心中有所想,便也抱著試一試的態(tài)度,便寫下書信,派遣監(jiān)押使韓周、張宗永同著歸延德入夏國,墮其術(shù)中?!?p>  飯菜上齊,白玉天給五人的酒杯斟滿,滿桌共飲,飯菜入口。

  酒過三巡,阿星問道:“道長,聽說好水川之戰(zhàn),宋軍大敗,尸橫遍野,血流成河,你可知事情原委,能否告知一二?”

  五山道人嚼了嚼,吞下口中豬肉,反問道:“聽說你們白蓮教教徒也有參與此戰(zhàn),豈可不知?”

  阿竹答道:“我們雖是白蓮教教徒,身為女兒身,外事從不過問,又到那里知曉此事。”

  五山道人聽過,喝下白玉天敬來的酒水,慢言說道:“西夏景宗李元昊獲悉大宋朝廷決議全力討伐西夏,師出有期,便主動率領(lǐng)十萬大軍大舉南下攻宋。由于當(dāng)時西北宋軍里頭范仲淹執(zhí)掌兵事,且足智多謀,布防嚴密,從不輕敵冒進,西夏軍隊不敢輕舉妄動。

  為了打敗宋軍,李元昊心生一計,一邊與范仲淹書信往來,意在求和,一邊將兵馬主力埋伏在好水川口,派小股兵馬攻打懷遠城,并放出狠話,聲稱要攻打渭州,誘宋軍深入。

  韓琦討伐西夏的主張得到朝廷的大力支持,不聽范仲淹勸阻,固執(zhí)己見,派環(huán)慶副都署任福率軍五萬余人,自鎮(zhèn)戎軍抵羊隆城,出夏之后,伺機破西夏,殊不知西夏伏兵正等著他們。

  任福率軍到達懷遠城,正遇上鎮(zhèn)戎軍西路巡檢常鼎與西夏軍隊?wèi)?zhàn)于張義堡南,殺死幾千西夏軍隊,獲勝。見西夏兵馬不斷增援,常鼎求助,任福軍趕到當(dāng)?shù)刂г?。李元昊見大宋兵馬已動,是時候誘敵深入,合力圍殲的時機到了。于是下令夏軍佯敗,任福中計,隨尾追擊。宋軍由于長途追擊,糧草不繼,人困馬乏,已是十分疲憊。追至好水川,遇到李元昊的西夏軍隊主力伏擊,宋軍戰(zhàn)敗,任福等大將戰(zhàn)死,幾乎全軍覆滅?!?p>  阿竹不解,問道:“道長,好水川,位處黃土高原,山頭光禿,便于哨兵觀察地形,刺探情報。西夏李元昊再詭計多端,潛藏大軍設(shè)伏,非得幾十里外不可。他是怎么知道宋軍行軍路線,進入埋伏圈的?”

  白玉天給酒杯斟滿,敬了五山道人一個,附和道:“是啊,道長。韓琦大人既然敢調(diào)派任福將軍討伐西夏,任福將軍定是身經(jīng)百戰(zhàn),作戰(zhàn)勇猛無敵,豈會輕易落入夏軍圈套?”

  五山道人放下酒杯,夾了一塊豆腐吃過,喝了口湯水,不慌不忙地說道:“韓琦受命討伐西夏,令諸堡戒嚴,而自行邊。甫至高平,夏兵已入渭州境,薄懷遠城,急趨鎮(zhèn)戎軍,盡發(fā)其兵,又招募勇士萬八千人,命總管任福將之,以都監(jiān)桑懌為先鋒,鈐轄朱觀、都監(jiān)武英等將領(lǐng)各率所部從。韓琦授任福進軍西夏的方略,三令五申,要持重,不可輕敵冒進。

  這天晚上,夏兵趨懷遠東南,第二天就與福所部西路巡檢常鼎、劉肅說領(lǐng)的兵馬戰(zhàn)于張家堡,盡棄牛羊馬駝,假裝敗北。任福自捺龍川引輕騎數(shù)千前逐,薄暮,伙同桑懌所令兵馬屯于好水川,朱觀、武英等將領(lǐng)領(lǐng)兵屯于籠絡(luò)川,中間隔著隴山,相距約五里,等著第二天合兵一處。

  當(dāng)時李元昊早就將精兵十萬屯于川口,用銀泥盒子將百余只鴿子密封盒內(nèi),放置在道路兩旁。清晨,任福與桑懌將軍沿著山川向西行進,出六盤山下,快要到羊牧隆城時,士兵看見路旁的銀泥盒子,以為見到了寶貝,打開一看,鴿子從盒子中飛出,盤飛于軍隊上空。

  李元昊早已埋伏于四圍的兵馬多為騎兵,片刻間就合圍了過來。自早晨一直戰(zhàn)斗到中午,兩軍相持不決,元昊忽令陣中樹鮑老旗,長二丈余,左麾左伏起,右麾右伏起,自山背下?lián)簦佘姸鄩櫻孪喔矇?,桑懌、劉肅戰(zhàn)死。

  元昊復(fù)分兵斷任福歸路,任福率兵力戰(zhàn),身中十余矢箭。小校劉進勸任福出圍獨自逃命,任福秉義不屈、血氣方勇,揮四刃鐵簡決斗,槍中左頰,絕喉而死,其子任懷亮亦戰(zhàn)死。元昊并兵攻朱觀、武英,殺武英及參軍耿傅、渭州都監(jiān)趙津等,惟朱觀及部下千人死里逃生?!毖哉Z落,喝下杯中酒,難受一臉,好似自己身臨戰(zhàn)場一般。

  白玉天聽過,心中難受,一口盡飲杯中酒,道:“何人如此狠辣,想出放鴿子的毒計?”

  五山道人道:“還能有誰,華州書生張元。此人好陰謀,多奇計,性情乖張,好殺。李元昊殘暴,對他得謀略贊賞有加,故倚畀尤重。好水川之戰(zhàn)后,還廉不知恥題詩界上寺壁云:‘夏竦何曾聳,韓琦未足奇,滿川龍虎輦,猶自說兵機。’”

  白玉天對張元的行為甚是不解,問道:“道長,張元勝了就勝了,為何還要題詩羞辱?”

  五山道人說道:“相互擠兌不。開始,朝廷以戶部尚書夏竦為陜西經(jīng)略使,夏竦揭榜塞上,得趙元昊(李元昊)首者賞錢五百萬貫。李元昊聽聞,亦令人入塞,佯為賣箔者,遺其箱于食肆,有人得之,獻夏竦,開啟一看,中有榜‘得夏竦首,與錢三千文’。”

  白玉天道:“夏竦又沒揭榜塞上捉拿張元,張元有必要擠兌夏竦嗎?”

  五山道人冷笑道:“張元薄游塞上,覘覽山川風(fēng)俗,慨然有志經(jīng)略。恥于毛遂自薦,乃刻詩碑,使人曳之而過,放意詩酒,出語驚人,而邊帥皆莫之知,悵無所適。聞元昊屢窺中國,遂西走。過項羽廟,沽飲極酣,酬酒像前,悲歌‘秦皇草昧,劉、項起吞并’之詞,大慟而行?!?p>  白玉天道:“難道當(dāng)時將他趕出邊塞的邊帥是夏竦、韓琦等人不成?”

  五山道人答道:“從那邊界上的詩文來看,該是此等大將領(lǐng)所為吧。”

  默然片刻,嘆然說道:“昔魏公叔痤薦衛(wèi)鞅(商鞅)于惠王曰:‘不用,即殺之。’王以為悖而不聽。后鞅入秦,遂強秦而弱魏。蓋懷才之士,不為我用,即為敵資。況負氣倜儻,縱橫不羈,如二人(張元、吳昊)者乎!顧是時,夏(竦)、韓(琦)、范(仲淹)主兵需才孔亟,凡智能之士,無不位置攸宜,器使各當(dāng),而獨于二人失之,豈非天哉!”

硯山觀月

史臣曰:“元昊乘中國弛備,悉眾寇邊,王師大衄者三,夫豈天時之不利哉?亦人謀之不臧也。好水川之?dāng)?,諸將力戰(zhàn)以死。噫,趨利而違節(jié)度,固失計矣。然秉義不屈,庶幾烈士者哉!”   議者謂:“福以素未撫循之眾,臨敵受命,法制不立,既又分出趨利,以至于敗,說殆非也?!?  元昊聞朝廷聲討,方謀聚兵一路,以拒官軍。及朝議中止,乃分兵四出。蓋如涇原主戰(zhàn),非大創(chuàng)之不足以挫其銳也。故偽和以絕延州之援,詐敗以驕諸將之氣,道旁銀合,陣內(nèi)長旗,其詭譎之智,豈福等所能料哉!書“誘”、書“敗”,著其黠也。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