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大明逍遙王爺朱高煦

19 文臣震怒!遷都?!虧你漢王爺想得出來,這就是漢王的國策?!呵呵。

大明逍遙王爺朱高煦 青玉案戰(zhàn)神 2258 2022-10-01 23:48:07

  身后的王針跑來,捏著嗓子眼尖聲細語道:“王爺,胡大人求見。”

  “嗯?!”

  ‘內閣的胡廣?!’

  朱高煦曾閱覽史書,還有各大明朝的電視劇,所以對這個胡廣也是熟識的。

  ‘胡廣說好聽點是識時務者為俊杰?!?p>  ‘說難聽點,墻頭草隨風倒?!?p>  ‘從明武宗活到建文年,再到永樂,這老頭不只有滿腹經綸,還很會見風使舵。’

  ‘只是……’

  ‘他也有言在先,這群人去見了太子就不得再來打擾自己?!?p>  朱高煦抽回魚線,直截了當的擺手,“不見?!?p>  聞言,王針收斂笑容,面容遲疑了一下,才道:“王爺,奴婢以為還是見的好,胡大人可是內閣……”

  ‘王爺一時之氣還好。’

  ‘可要是因此遷怒文臣,這今后如何掌管朝廷呢?!’

  ‘切莫因小失大才是?!?p>  ‘畢竟,王爺要爭的可是今后的太子大位吶?!?p>  朱高煦手里一僵,回瞪了一眼,“你在教本王做事?”

  “送客,沒聽到嗎?”

  “……”

  “是是是,王爺切莫動怒,奴婢不懂事,奴婢這便去。”

  趴在地上的王針頭皮發(fā)麻,躡手躡腳的從后宮菀跑了。

  后宮菀口。

  胡廣捧著奏折門外靜候,見到王針走出,展顏一笑。

  誰知,王針的話讓胡廣下一秒就變了臉色。

  王針嘴里呢喃,“胡大人,您可害慘奴婢了,王爺不見大人,大人還是請去吧?!?p>  “何況,漢王被文官們鄙夷治國無道?!?p>  “胡大人如果有心,還是去求太子的好?!?p>  “……”

  王針也對這些文臣們沒多少好脾氣可講。

  ‘且不說先前還挨了一頓文官的打?!?p>  ‘雖然在這一列沒有胡廣?!?p>  ‘可胡廣不也沒有阻止嗎?!隔岸觀火是吧?’

  “這……”

  胡廣揶揄了一下,面露難色。

  “還望漢王心憂國家社稷才是?!?p>  “奏折批閱為國家大事……”

  “耽擱不得的?!?p>  胡廣一改先前口吻,“至于漢王……漢王治國有方,臣從未腹誹過漢王,諸位文臣皆是以國家朝政為己任,關心則亂嘛,難免會有口舌之爭……還望漢王明察秋毫?!?p>  王針搖頭苦笑。

  ‘與我講這些何干?!’

  ‘依照漢王性情,誰敢去觸霉頭?!’

  ‘不會以為,我會幫忙求情吧?!’

  胡廣見不到漢王,也不好繼續(xù)自討苦吃,無奈先走了。

  而此刻。

  內閣,文皇帝議事地。

  上百文臣陸續(xù)問詢趕來。

  皆云集內閣門外,服飾皆為衣冠禽獸。

  文官一品仙鶴補,文官二品錦雞補,文官三品孔雀補,文官四品雁補,白鷴補,六品鷺鷥補……一直到九品連鵲補。

  武館品級的官服雖有不同,尚且不論。

  明朝臣子官服,多數以珍奇異獸為胸襟標識,故此,衣冠禽獸二字于明朝而言實為夸贊,并非貶賤。

  此時,要來皇宮請命陛下讓太子監(jiān)國的文臣們驚惶不已,更多的是憤慨。

  這些文臣臉上都帶著猙獰之色。

  前不久,文臣們拜見文皇帝,皆是在陛下準允下目睹了漢王的奏折。

  文臣們面露狐疑的去看。

  只見寥寥的幾個大字。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幾個狗趴一樣的字卻是令文臣們皆心悸不已。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傻子也清楚,漢王言下之意是讓遷都!

  遷都似是一道雷云一般壓在了文臣們的額頭,隨時都會降下的霹靂。

  遷都大事豈能是隨意妄言的?!

  從明武宗到永樂年,一直都是金陵的紫金宮為都城,天下中樞。

  文臣們大多數也以此為據。

  輕易遷都必然是會傷及國家根本。

  起先,大臣還以為是文皇帝的國策,紛紛面露難色,打算力薦‘莫要遷都’。

  知曉過后,眾人這才了然……原來是漢王的奏折。

  好啊,這個漢王一天不整活就渾身不自在?!

  頓時的滿腔憤恨全都傾瀉出來。

  “好一個漢王,真以為自己文韜武略了?!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國門???想過代價嗎?!”

  “呸,粗鄙武人,焉知國運二字?!臣下夜觀天象,天狼星犯煞,遷都必有大患,漢王更是那天煞孤星。”

  “動京都乃是動根本,屆時江南風水變幻豈是兒戲?于朝是為不忠不孝,于臣是為不仁不義?!?p>  “……”

  夏原吉更是仰頭冷笑,“虧你漢王爺想得出來,這就是漢王的國策?!呵呵?!?p>  文臣們與漢王算作是真的形同水火了。

  也難怪文臣們會如此悲慟。

  遷都,歷朝歷代都絕對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

  勞民傷財這都是往小了說。

  大了說,有多少文臣、武將因京都在江南才購置良田,買了府邸?

  牽一發(fā)而動全身。

  漢王爺此一語,涉及了多少人的利益?

  更是讓多少才子因遷都而勞心費神?!

  文臣們有理由相信,漢王就是在針對他們,針對太子一脈。

  好啊,狼子野心。

  為達監(jiān)國目的,不惜遷都!

  如此惡毒國策都寫出,漢王還有何話要說?!

  文臣們也不能無動于衷。

  楊榮、楊士奇等人的率領下反對遷都。

  如今,不少文臣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有的沖動,有的求饒,更有的在文皇帝面前死諫。

  反正不是陛下的意思,這件事情就有回旋的余地,切不可讓漢王得逞。

  于是,各種極端的手段都被文臣們使出。

  “漢王如果執(zhí)意遷都,我就死給他看。”

  “漢王要遷都?!把我們文臣放在何地?!”

  “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國門,南方和北方氣候較大,我們文臣受得了?!”

  “如果遷都,我等豈不是要拋妻棄子???”

  “……”

  還有句隱晦的話文臣們不曾提及。

  當年文皇帝靖難之役,以下犯上,就是多次依靠北方的惡劣天氣才數次勝了南軍。

  將士們尚且如此,更遑論是文臣們???

  如今,漢王要文臣們拋家棄子的去燕地受凍?

  還要損傷大臣們的利益。

  拿人錢財如同殺人父母。

  文臣們同仇敵愾,義憤填膺。

  死不遷都!!

  “什么天子守國門?依我看,漢王就是聽信了讒言……燕地邊就是草原各部,對我中原各部早是虎視眈眈。君子尚且不立危墻之下,朝廷又豈能如此?。俊?p>  “自古以來,歷朝歷代可有遷都成功的朝代?”

  “不成,絕對不成,自今日起我便絕食去祈求陛下,祈求太子莫要遷都,如若遷都已定,我可以死,但我的忠義永在?!?p>  “好,夏兄好氣節(jié)。”

  夏原吉看了眼諸文臣:“……”

  心里暗罵,‘這群文臣不跟我一起喊嗎?!’

  此事就怕拱火,一旦文臣們眾志成城,這件事情也就成氣候了。

  朝廷上下,文臣們皆在對漢王的政策吹毛求疵。

  先是文臣,再是商賈。

  原因無他,漢王爺逾越了,動了大家的蛋糕。

  現如今,送到文皇帝和太子手中的彈劾書數不勝數。

  文皇帝見了頗為神傷。

  因為,漢王說遷都,同樣也是他的主意。

  竟沒有一個文臣贊成!

  武將倒是有些,例如淇國公邱福、張輔、王寧等人。

  這些人素來只忠于陛下、漢王,而并非朝廷。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