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都市

華娛請多指教

第三章 好人誰當導演啊

華娛請多指教 我才不要睡覺 2423 2022-11-10 11:32:00

  曾黎既然主動詢問陳川,就說明她是真的想要幫助陳川。

  但事實是目前的經(jīng)濟情況有點錢但沒有太多錢。

  二三十萬拿的出來,但不可能承擔陳川想要成為導演的夢想。

  陳川目前剛升大四,前三年大學的生活費用可都是曾黎負責的。

  曾黎自然知道這貨的三年大學生活,起碼揮霍了小百萬。

  這個揮霍還不包括學雜費、生活費、衣食住行這些正經(jīng)開銷。

  這還是在相對單純、簡單的大學里,要是上了復雜的社會,這個數(shù)字起碼x10。

  自家的主要經(jīng)濟來源就是印刷廠與書社,但目前印刷行業(yè)不景氣是眾所周知的。

  訂單少,結(jié)款周期長,都是擺在印刷廠面前的難關。

  甚至可以預見,這種情況短時間內(nèi)也很難改善。

  不過,難得陳川一改常態(tài)的表現(xiàn)出難能可貴的上進心,曾黎也不好一點表示都沒有。

  猶豫再三,從錢包里拿出一張銀行卡遞給陳川:“這是二十萬,你先拿著。”

  “給我錢干嘛?”

  “你不是要當導演嗎?當導演肯定花錢。我知道這錢不夠,你先花著,等項目款結(jié)算就充裕了。”

  “正經(jīng)導演誰拍戲花自己錢啊。”

  是的,正經(jīng)導演拍戲都不用自己錢。

  但事實是絕大多數(shù)的導演都不正經(jīng),所以大多都要花自己錢。

  甚至不惜貸款賣房子籌錢拍戲。

  有的賺錢被觀眾知曉,成為一樁美談。

  例如吳靜抵押房產(chǎn)拍了《戰(zhàn)狼》,好在票房爆了,讓他把房子也保住了。

  大多是賠的恨不得把苦茶子當了。

  李楊為了拍反應社會問題的《盲山》、同樣抵押房產(chǎn)。

  電影很好,口碑很好,很有現(xiàn)實意義,但被禁。

  帶來的結(jié)果就是李楊的投資打了水漂,四年后拍攝盲系列的第二部《盲井》。

  又賠。

  再六年后,拍攝盲系列的第三部《盲·道》。

  賠的那叫一個慘,慘到直到10年后才開拍盲系列的第三部《盲道》。

  還有咱們最喜愛的濟公扮演者游本昌老爺子。

  身為演員的他對拍戲也情有獨鐘,自己出資拍攝的《游老師啞然一笑》、《了凡四訓》,賠了幾百萬。

  后來為了組建“游本昌藝術團”,為了籌錢排演話劇《弘一法師》,把房子給賣掉了。

  還有魏德圣、侯孝賢。

  想他們這樣的還是好的,經(jīng)歷起伏后終于在貴圈立足。

  更多的是銷聲匿跡,貴圈查無此人。

  當然這些事情陳川不需要跟曾黎說,他自信自己一個穿越者要賺第一筆金是很輕松的。

  曾黎不懂導演行業(yè),但她知道這玩意非常非常燒錢,而且這些年陳川以各種理由要錢已經(jīng)很好的證明這一點。

  是以她完全不信,掏了掏耳朵,追問一句:“你快說剛才沒有開玩笑?”

  陳川伸出一根食指在面前擺來擺去,做藐視狀:“正經(jīng)導演不開玩笑。”

  “你這么囂張的態(tài)度,姐不喜歡;但你獨立自信的精神,姐很喜歡?!?p>  沒花等于賺的曾黎想了想還是把卡塞進陳川手里,“行了,你的性格我還不知道?這錢拿著,用的上就用,用不上就攢著當老婆本。

  咱家的印刷廠現(xiàn)在雖然不景氣,也不差你這三瓜倆棗。”

  有錢不要那是王八蛋,接過銀行卡的陳川恨不得在這妞臉上狠狠的mua一口。

  可誰想這時候曾黎的電話響了、

  是警方,對方想要向當事人了解今天沖突的前因后果。

  陳川作為的重傷患者暫時不需要露面,由曾黎代表出面即可。

  曾黎離開,躺在床上的陳川也終于有了難得的閑暇時刻。

  也不知道是后腦勺受傷過重的原因,還是穿越者都這樣,腦海中不斷迸現(xiàn)關于原主的記憶碎片。

  雖然依舊不連貫,卻也可以讓陳川對自己的相關信息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陳家的東山印刷廠位于五環(huán)外,占地九十三畝,員工二十余人。

  十幾年前的這里還是未開發(fā)的不毛之地,現(xiàn)在雖然算不上繁華,卻也遠勝之前。

  就算印刷廠最后真的破產(chǎn)倒閉,這塊地皮也夠他們姐倆吃喝。

  這也是陳川有膽量當導演的原因。

  這貨富二代的身份雖然名不副實,但回頭望望都是退路。

  這個廠是由陳川的父親陳淮山創(chuàng)辦。

  陳淮山任總經(jīng)理占股80%,陳淮山的同門師兄曾遠望任廠長占股20%。

  十二年前,陳淮山與曾遠望外出考察途中遭遇嚴重車禍亡故。

  三個月后,曾遠望的妻子心力交瘁,悲傷去世。

  陳川的老媽張靜秋只能收拾悲傷,獨自撫養(yǎng)兩個孩子,還要挑起印刷廠的重擔。

  是的,陳川與曾黎這對姐弟不是一個從父姓,一個從母姓。

  兩人從小一起長大,一個鍋里吃飯,但沒有血緣關系的姐弟關系。

  前些年印刷行業(yè)市場紅利還在(盜版監(jiān)管不嚴)的時候,東山印刷廠的經(jīng)營還可以勉力支撐,也稍有盈余。

  但隨著華夏加入WTO前后,在作品版權以及環(huán)保方面的要求越發(fā)嚴格。

  民營印刷,尤其是小型民營印刷廠的生存空間被進一步擠壓。

  張靜秋付出數(shù)倍的精力也只能勉力支撐,勞心勞力的她在前年的冬天里病倒。

  那一年的曾黎22歲,剛剛畢業(yè)的她已經(jīng)入職京城最頂尖的律所。

  按照她原先的人生規(guī)劃,未來的人生要么考公進公檢法,要么成為一名律師。

  反正就是沒有回家管理印刷廠。

  但是當變故發(fā)生,不忍老媽繼續(xù)操勞的她深思熟慮后決定回家。

  那一年的原主19歲,年齡已成年,但思維認知還未足夠成熟。

  在醫(yī)院里照顧了陳媽一個月左右就厭煩,確定老媽只是需要修養(yǎng),他就又渾渾噩噩的虛度光陰。

  用曾黎的話說:只要保證每月的生活費到賬,這貨才不管家里的情況。

  當然,不管不代表不知道。

  這也是陳川剛才直言自己當導演不要錢的原因,因為他知道印刷廠的效益不是很好

  現(xiàn)在的陳川已經(jīng)不是那個渾噩度世的二世祖,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上,他對曾黎有些憐惜。

  明眼人都知道作為傳統(tǒng)行業(yè)的民營印刷廠,是注定被時代淘汰的舊產(chǎn)能。

  紙媒的黃金時代已然進入尾聲,網(wǎng)絡文學正在以恐怖的趨勢攻城略地。

  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是傳統(tǒng)文學與網(wǎng)絡文學并駕齊驅(qū),但最終必然是網(wǎng)絡文學獨霸的狀態(tài)。

  傳統(tǒng)文學與實體書籍注定只能被約束在小范圍,成為小眾愛好者自娛自樂的慰藉。

  是,曾黎畢業(yè)于北大,天資必然聰慧。

  但別說她一個普通的小女子,就是愛因斯坦復活,牛頓掀開棺材板,也無法抵擋滾滾而來的時代洪流。

  繼續(xù)堅持下去不是不可以,只是注定沒有意義。

  如果是陳川接手印刷廠,他肯定想都不想的把印刷廠出售,解開套在身上的枷鎖,去追尋夢想。

  年輕人應該肆意的展現(xiàn)個性,應該去擁抱更精彩的人生。

  即便最后的結(jié)果是失望的,也好過把最美好的年華荒廢在與時代對抗這一條必敗無疑的道路上。

  如果可以,陳川想讓曾黎把廠賣了,卸去束縛來上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但剛才簡短的對話,陳川能夠察覺到曾黎對印刷廠的眷戀。

  她不舍得,也不甘心。

  最主要的是她可能從未想過。

我才不要睡覺

求推薦票;求收藏;求投資。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