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里克的春秋風(fēng)云(3)
晉獻公在臨終前立奚齊為世子,由于奚齊尚幼,他便托孤于荀息,并任命荀息為正卿。
荀息對晉獻公非常忠心,他作為托孤大臣,一方面主持晉獻公的喪事,一方面依晉獻公遺命,奉奚齊為自己唯一的主公。
里克知道,要除去驪姬一黨,最好是把荀息爭取過來。
盡管這有些不大可能,但荀息畢竟是自己以前的戰(zhàn)友,兩人的關(guān)系非同一般。
里克對荀息道:“主公剛?cè)ナ?,但公子重耳和夷吾還在外邊,您身為國家大臣,應(yīng)按禮迎長公子重耳就位,不應(yīng)扶立奚齊?!?p> 荀息嚴肅道:“大夫錯了,申生已死,現(xiàn)在晉國唯一的嫡子是奚齊,怎么可以廢嫡立庶?
老夫只知道,要對主公忠心耿耿,主公遺命是扶立奚齊為君。
現(xiàn)在老夫只知道晉國已經(jīng)有了一位君主,不知道有其他人,你我乃國之重臣,理應(yīng)忠于新君。”
里克大失所望。他對荀息道:“但現(xiàn)在國內(nèi)人心不服,申生之事,國人不服,必將出現(xiàn)叛亂,您不擔(dān)心嗎?”
荀息道:“大不了以身殉國,大夫就不要多說了,希望大夫能夠幫助老夫治理好晉國?!?p> 荀息知道里克等人不服,便以正卿之名總管國家大事,提拔在驪姬奪嫡中的功臣梁五、東關(guān)五為左右司馬,統(tǒng)領(lǐng)晉兵,取代了里克、邳鄭等人的兵權(quán)。
里克再也沒法淡定了!
他認為一旦新君穩(wěn)固了君位,那自己等人也必將與杜原款一樣,最后必然命喪驪姬之手。
這個妖婦,心狠手辣,她這是要將晉國帶向覆亡之路!
荀息啊荀息,虧你還是咱老里一向敬重的人,虧你深得主公信任,虧你貴為堂堂正卿!
你只要一句話,全晉國人都會響應(yīng)。但你居然只知道主公遺命,卻不知主公已被妖婦迷惑,晉國危矣!
既然咱老里還在,那便不允許晉國受妖婦擺布走上覆亡之路!
里克行動了,他先與大夫邳鄭商議,終于定下了暗殺新君的計策。
晉獻公于公元前651年9月薨,按周禮,諸侯是停尸五天,再五月而葬。
主持這個先君葬禮的,名義上當(dāng)然是新君奚齊。奚齊只有11歲,哪里懂這一套?
忙前忙后的,是執(zhí)政卿大夫荀息。
喪禮很繁瑣,大家都很辛苦。靈堂上,奚齊規(guī)規(guī)矩矩行著喪禮。突然,一個衛(wèi)士打扮的人快速沖向奚齊!
動作太快了,誰也沒反應(yīng)過來,那名衛(wèi)士的長刀刺向了奚齊胸口!
可憐才11歲的晉國新君奚齊,就這樣慘死在靈堂上。
一時靈堂大亂,反應(yīng)過來的眾人,發(fā)現(xiàn)年幼的新君已倒下血泊中,宮廷衛(wèi)士搶將上前,將那刺客團團包圍。
那刺客轉(zhuǎn)過頭,朝已經(jīng)呆若木雞的驪姬投去狠毒一眼,沒說一句話,橫刀自刎而死!
靈堂一片混亂,眾人有的放聲大哭,有的心里竊喜,有的大聲叫抓刺客,亂成一團。
荀息正在內(nèi)堂休息,等他搶將出來,見此情景,目瞪口呆,不由放聲大哭起來。
他想起自己對晉獻公的承諾,想想自己貴為執(zhí)政正卿居然未能實現(xiàn)自己的諾言,沒能好好保護新君,還有何顏面活在世上?
荀息萬念俱灰,一頭往靈堂的立柱撞將而去,幸虧左右將他抱住,死死拉住他。
驪姬在前一秒鐘還在得意洋洋,自己終于實現(xiàn)了愿望:徹底禍亂了晉國,除去世子申生,還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登上了君位!
按照她的想法,只要晉獻公的喪事一辦完,她便開展第二個計劃,即逐步滅殺晉國公族以及一干老臣,甚至到時干脆來個李代桃僵,建立一個驪國。
似乎一切都在自己的計劃之中,勝利的果實將要成熟,卻偏偏在這一瞬間化為烏有。
眼看兒子倒在血泊中,她又悲又怒,真不知所措時,突見荀息又要自尋短見,心中大急:這老家伙可不能死,他一死,自己便再無依靠了。
所以,她悲憤地對荀息道:“荀大夫,晉國遭此大難,必有情由!
您是一國之柱,哪能自尋短見?刺殺君主,罪致滅族,此通天大案,需要您主持告破。
更重要的是,國不可一日無君,現(xiàn)在奚齊遇害,但晉國還有公子在,那便是卓子。
荀大夫不如立即扶立卓子為君,迅速平定此亂,以不負先君所托!”
荀息老淚縱橫,本已心灰意冷,聽了此話,覺得自己確實還沒有資格去死。
于是,依驪姬言,荀息一邊著手繼續(xù)料理晉獻公的喪事,當(dāng)然還有奚齊的喪事,一邊召集群臣開會,宣布立卓子為君。
同時,迅速展開調(diào)查奚齊被刺事件。但可惜,刺客已死,一時斷了線索。雖然鐵定是里克等人指使,但空口無憑,暫時無奈。
這期間,作為托孤大臣的正卿荀息,可謂是日理萬機,忙得團團轉(zhuǎn)。
里克見得手,本以為荀息將主持召開朝會討論新君人選,那樣自己等人可以力主公子重耳為最佳人選。
但沒想到荀息真是昏了頭,居然直接宣布讓卓子繼位!
卓子才幾歲?一個小娃娃而已,又懂什么為君之道?晉國還不是被妖婦掌控?
荀息啊荀息,咱老里終于是對你忍無可忍了,既然你甘心成為妖婦一黨,那咱老里便成全了你。
里克、丕鄭等人準備停當(dāng),率部族直奔宮廷。路上,碰到了宮廷衛(wèi)隊攔路。
里克大喝道:“妖婦惑亂先君,枉殺恭世子,驅(qū)逐眾公子,天下皆知。
正卿荀息愚昧,亦受妖婦指使,戮屠大臣!你等平時食君祿,應(yīng)知國難,難道今天要為妖婦而攔忠臣嗎?”
衛(wèi)隊長聽里克這話,滿臉羞愧,擲刀于地道:“大夫所言甚是,某等愿聽大夫差遣!”
里克大喜道:“好,愿諸公隨老夫殺妖婦一黨,平定晉室,迎生公子重耳為君,立下不朽之功!”
一行人吶喊殺入宮中,居然無人來擋。
此時,荀息正與眾臣在商議兩位國君的喪事,卓子年幼,被奶媽抱著。
里克等人沖進朝堂,眾人大驚。
荀息從奶媽手里抱過卓子,對里克凄然道:“想當(dāng)年,你我同仇敵愾,并肩作戰(zhàn),想不到今日卻是刀兵相見。
里克啊,老夫知你也是一片忠心,是咱晉國股肱之臣。所以,一直以來,老夫竭力在主公面前保著你,不忍你被牽連。
但沒想到,如今你會公然造反弒君!事已至此,老夫唯求你一事:主公年幼,著實無辜,放過先君這點骨血吧。老夫愿帶著幼主遠走高飛,從此不再回晉國?!?p> 里克黯然,他何嘗不知道荀息之心呢?
當(dāng)時申生死后,晉獻公在驪姬的唆使下,對擁護申生的大臣將士或屠戮或驅(qū)逐。自己作為少傅,是公開的世子黨,如果沒有荀息,估計也早便遇害了。
但卓子既是驪姬的人,自己若不斬草除根,今后必將成為大患。
里克道:“老夫又何嘗不知大人之恩呢?但大夫為妖婦,老夫為重耳夷吾,咱道不同!
你說此子年幼無辜,那立他為君前,又怎么不考慮讓他遠離呢?請原諒,我等已箭在弦上,不得不發(fā)了?!?p> 他話剛說完,便向士兵一使眼色。早有士兵沖將前來,一把將卓子從荀息懷里搶過,直接摔到地上,再一刀砍死。
荀息慘然朝天大哭道:“主公!老臣未能保護奚齊,沒完成主公的囑托,有負于主公,有負晉國!老臣說過,以死相報,老臣這就來向主公告罪來了?!?p> 言罷,荀息一頭撞柱而死。
里克心下難受,但此時尚有諸多事務(wù)處置,他喝令眾將士,分赴各處捉拿驪姬、少姬、梁五、東關(guān)五、優(yōu)施等人。結(jié)果也不用多說,反正一干人等,均被處死。
至此,里克平了驪姬之亂,也替申生申了冤。但這樣的平亂,也使里克背上了一個弒君的罪名,而且是連弒兩君的罪名!
這在以君為貴的那個時代,是一種大逆不道之為。
歷代的所有君主,都不會欣賞里克這樣的行為,而我們所能見到的歷史,又往往是由當(dāng)權(quán)者記錄下來的。
千百年以來,這些歷史記錄當(dāng)然也揉合了符合當(dāng)權(quán)者利益的評價,如對里克。
于是,沒有人會去歌頌里克,去贊美他作為晉國大將時,為晉國開疆拓土立下的赫赫戰(zhàn)功,去記住他悉心教導(dǎo)世子申生所作的種種努力,去評價他力挽狂瀾平定驪姬之亂的不朽功績。
歷史,只會這樣記錄:這是一個居然連弒兩君的亂臣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