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春秋晉國風云

第58章 秦晉韓原之戰(zhàn)(2)

春秋晉國風云 千里草人 2265 2022-10-29 04:46:00

  在慶鄭眼里,也就只有他是最富有戰(zhàn)場經(jīng)驗了。虢射、梁由靡等人雖也參加過一些戰(zhàn)役,但那都是小打小鬧級別的,真正的大仗貌似沒有經(jīng)歷過。

  果然,當他看到晉惠公戰(zhàn)車所用的馬便樂了:這是從外國進口的馬,平時騎著玩可以,但絕對不能用到戰(zhàn)場上去的。

  慶鄭是一個心直口快的人,便對晉惠公道:“主公,這馬使不得。個頭較小,是上次鄭國人送來的吧?

  這馬,平時騎騎挺穩(wěn),但不宜用于戰(zhàn)場。

  自古以來,凡是戰(zhàn)馬,一定要用本國產(chǎn)的良馬,因為國產(chǎn)馬熟悉本國水土道路。

  而且,主人多次駕馭,也頗通主人心意。尤其是戰(zhàn)場局勢多變,外國戰(zhàn)馬極易受驚,請主公三思?!?p>  晉惠公一聽便火大了,心道:“你這個慶鄭,寡人馬上要出征了,你倒來烏鴉嘴?

  大不吉利大不吉利,等到戰(zhàn)勝了秦國人,寡人不好好收拾你小子才怪。”

  在晉惠公看來,這幾匹來自鄭國的馬自己用得挺好的,雖然個頭矮了點,但一匹匹挺矯健的,會有什么問題?

  再說,自己任命的車御郤步揚都沒提出意見,你慶鄭此時來咶噪,無非就是沒讓你擔任車右,故意整點事來諷刺寡人而已。

  所以,晉惠公根本不理慶鄭。

  慶鄭見自己的提議又被否決,心頭也火大,心道:隨便你怎么折騰,到時出了事,你自個負責去。

  公元前645年9月,秦國和晉國在晉國的韓原對峙,晉惠公轉(zhuǎn)頭對副車的韓簡道:“煩請大夫代寡人前去問候秦伯?!?p>  這個套路大家都很熟悉,春秋時期的作戰(zhàn)是非常有講究的,這個講究,是基于當時的戰(zhàn)爭是純粹的貴族戰(zhàn)爭。

  雙方列陣相峙,然后雙方派人先進行一場口仗,意思就是你為何要來打我?

  另一方便搬出一大堆發(fā)動戰(zhàn)爭的理由來。然后一方進行反駁,另一方再搬出理由來。

  往往口才好的便會勝出,而口水仗勝出的一方,則士氣高漲,另一方便會士氣低落。

  熟悉三國的朋友都知道,諸葛亮往往是口水仗的高手。曾經(jīng)有一次與魏國王朗對陣,居然直接用口水戰(zhàn)死了王朗。

  不過,這個倒是真的小說,真正的王朗那是三國時期一大牛人,怎么可能會被諸葛亮罵死?

  《周朝遺夢》中也有一出管仲罵死了楚國令尹斗伯比,這也是虛構的。

  韓簡受命出發(fā),這個受命可不是簡單的受命,他要代表晉惠公去發(fā)表一番慷慨激昂的重要講話,這話當然是晉惠公由韓簡代傳的。

  韓簡對秦穆公道:“寡人雖然不才,但還是能聚合這么多人。如果秦伯您不撤退,那我們只好一戰(zhàn)了?!?p>  秦穆公一聽,喲,還居然不知羞恥向寡人示威來了?

  他朗聲道:“想當年,晉侯您流亡到寡國,寡人很擔心,怕晉侯您回不了國。

  所以,寡人集全國之力幫助晉侯您回國,并助晉侯您成功即位。

  然后,寡人又很擔心,晉侯這個國君可能會當?shù)貌环€(wěn)。所以,寡人又傾全國之力,來幫助貴國渡過難關。

  現(xiàn)在,您晉侯已經(jīng)沒有什么可令寡人擔心的了。既然如此,那對于晉侯您的命令,寡人怎么敢不服從?”

  太文皺巴巴了點吧?

  一個是堂堂晉國國君,侯爵高官,你要打,那便打,何必在秦國人面前吹噓自己人多勢眾呢?

  一個是堂堂秦國之君,伯爵貴族,既然決心要與晉國開這一戰(zhàn),想必已經(jīng)作足了準備,又何必搞什么“您的命令,寡人怎么敢不服從”之類的套話呢?

  這,就是當時貴族戰(zhàn)爭的表現(xiàn)形式之一。

  晉惠公看到秦穆公的軍隊后,心下大定:小樣,就這點兵馬?

  所以他的臺詞便是威脅恐嚇類的:你秦國佬趕快撤軍,否則就要挨揍了。

  秦穆公雖然說得那么客氣,但在秦國將士聽來,完全是自己的主公已經(jīng)到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地步了。

  現(xiàn)在,雖然是我們秦國主動來攻打你晉國,但這個是必須的,咱老秦人真那么好欺負么?

  那就決一死戰(zhàn)吧!

  所以,秦軍士氣特別高漲。

  在秦軍將士們的怒目相向中,韓簡沒話可說,他撥轉(zhuǎn)車頭回到晉惠公前。

  晉惠公問道:“怎么說?大夫覺得秦軍如何?”

  韓簡嘆了一口氣,道:“不瞞主公,雖然咱們兵力超過人家一倍,但能夠真正有戰(zhàn)斗力的,人家秦軍至少是我們的一倍?!?p>  晉惠公一聽便很不高興,心道:這什么話啊,有多少將士,明擺著在這里。秦國人來侵犯我國,全軍將士當然是同仇敵愾了。你韓簡哪根筋搭錯了,憑什么說我軍戰(zhàn)斗力不足?

  晉惠公心下不喜,但戰(zhàn)爭可由不得你喜不喜,肯定是要開始的。

  按照貴族戰(zhàn)的標準模式,雙方擂鼓,全軍吶喊,然后戰(zhàn)車先沖。一場車對車、士對士的戰(zhàn)役在韓原打響了。

  韓原,今陜西韓城一帶。這場戰(zhàn)役對秦國來講是一場拼了身家性命的戰(zhàn)役,只許勝不許敗。

  秦穆公不是愣頭青,他為這場戰(zhàn)役作足了準備,關鍵是士氣上的準備。

  要知道,當時是晉國遠遠強于秦國。我們所認為的強秦,那是在戰(zhàn)國時期經(jīng)歷了商鞅變法后,秦國才一點點強大起來。

  晉國與秦國同樣處于戎狄包圍下,長期以來一直與戎狄作戰(zhàn),戰(zhàn)斗力指數(shù)非同小可。

  再加上人口眾多,國力強勁,這也正是晉惠公敢于屢次三番失信于秦國的底氣。

  在晉惠公看來,反正你秦國沒什么花頭,寡人就欺負了你騙了你又如何?就把你氣得北斗轉(zhuǎn)南又如何?

  秦穆公呢?

  當晉惠公即位后,便不打算給予河西五城時,秦穆公雖然很失望,但確實無可奈何。

  因為這畢竟是自己向人家要的,是人家晉惠公還是流浪漢時對秦國的賄賂。

  人家失信,不愿給自己,自己又有什么辦法?至少自己不能強討吧。

  但不管如何,秦穆公積累了第一重正義:你晉國失信,咱秦國忠厚,不跟你一般見識。

  正因為如此,秦穆公不敢得罪晉國,再加上夫人又是晉國公主穆姬,所以,當晉國發(fā)生自然災害鬧饑荒時,秦穆公必須支援晉國。

  于是,秦穆公將戰(zhàn)略儲備糧支援給晉國,又積累了第二重正義:你晉國鄰居有難,咱秦國以德報怨。

  當秦國發(fā)生饑荒,晉國非但不支援糧食,反而挑動邊境搞摩擦,并岀兵攻打秦國,秦穆公終于積累了第三重正義:

  你晉國實在太過分了,咱老秦人也是有血性的,明知你強大,但咱還是要跟你講講道理。

  這個講道理,便是大家打一架。

  這一架,正是秦穆公積累了三重正義以后,為全體秦國軍民鼓動的最高級別的士氣。

  當時的春秋戰(zhàn)場上,士氣,當然是第一武器。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