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我有一個朋友徐霞客
在這個時候,陳樹猛然意識到一個問題。
與現(xiàn)代人偏見不同的是,大明王朝雖然是一個暮氣沉沉的國家,但同時另一面大明王朝還是一個生機勃勃的朝代。
在大明朝,科學技術(shù)在萌芽、科學思想在萌芽、商業(yè)經(jīng)濟在萌芽、新潮的文學也在萌芽。
其實他完全不必那么辛苦,也不用如此抬舉自己。
所要做的其實只是做一個引領者而已。
只要引領得當,不像是歷史之中強行壓住這冒出來的生機,未來其實大有可為。
宋應星在上邊繼續(xù)說著。
禮部尚書徐光啟在邊上坐著,時不時也與周圍的官員交流。
這個徐光啟,陳樹是有印象的,這也算是大明朝的一個大人物,也是大明朝一個科學家。
但是具體的他卻是不記得,不知道。
歷史知識不夠,開掛來湊!
在朱由檢細算這個徐光啟的來歷的時候,系統(tǒng)介紹開來:
“徐光啟(1562年-1633年),字子先,號玄扈,謚文定,上海人,萬歷進士,官至崇禎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內(nèi)閣次輔。1603年,入天主教,教名保祿。較早師從利瑪竇學習西方的天文、歷法、數(shù)學、測量和水利等科學技術(shù),畢生致力于科學技術(shù)的研究,勤奮著述,是介紹和吸收歐洲科學技術(shù)的積極推動者,為17世紀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
朱由檢這一次當真是震驚了,什么時候多了科普的功能的。
進入系統(tǒng)界面,如她所料,這個系統(tǒng)又升了一級。
朱由檢在下面進入了深思,在一瞬間他覺得歷史的真實,歷史的厚重。
若當真能夠趁著這個機會,去振興明朝,那么三百年后,中國的屈辱不在,那些先輩也不用流血犧牲。
如若那樣,五百年后,那外星人絕對不敢指著人類的骨頭道:“看!這就是奴隸!這就是落后的文明!”
……
想著的時候臺上卻忽然起了爭吵,一位官員仍舊有些不服,他上前道:
“宋先生,既然您已經(jīng)說過可以爭辯,那在下且爭辯一番,宋先生如此了解我們大明的領域疆土,您說西南地區(qū)有喀斯特地貌,有溶洞,溶洞之大,可比宮殿,聽您描繪起來,好像您去過一樣。”
宋應星聽著這名官員這么說,有些慚愧:“我沒有去過,但是我的朋友去過!”
“你朋友?你朋友是誰?”那名官員問道,看起來并不服氣。
朱由檢看著宋應星,他應該是準備來一個我有一個朋友系列。
朱由檢也生著好奇心,當真是想知道他的這個朋友是誰。
在講臺之上,宋應星臉龐之中尊敬之色而起:
“宋某曾在江南山川時偶遇一位老者,老者是宋某的朋友,其名叫做徐霞客!”
“徐霞客?誰??!從沒聽說過啊!”那名官員說著。
朱由檢一個猛子自座位上起身:“徐霞客?”
“是的,陛下您可認識他!”宋應星上來對朱由檢作揖。
“徐霞客,朕當然認得!”
“陛下莫要開玩笑,您一直在自小生在這京城之中,多半也在紫禁城中,怎么會認識一個山野村夫?”
那名質(zhì)疑的官員想當然的脫口而出,半會兒意識到自己不對,對皇上過于無禮,立馬低下了頭!
不過宋應星也覺得奇怪:“陛下,當真認識他?”
“哦,認識,只是另一個層次的認識,徐霞客乃是朕的偶像?!?p> 朱由檢從恍神之中抽離出來,聽到徐霞客的名字他是愣住了,另外不知為何縈繞在腦子里,心中有一種十分奇怪的感覺。說不上來,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宋應星眼睛里帶著光,同著朱由檢的話介紹道:
“徐霞客乃是天下奇人,實乃大才,宋某見過徐先生幾次,實在是被其學識所震撼。臨別之時,徐霞客給了微臣一本書。”
說道這里,宋應星跟著的手下也是他的學童從后面拿出了一本書遞交上來:
“就是這本!”
朱由檢看得分明,這本書被宋應星用一個匣子放著,從匣子之中拿出一個布包,掀開布包露出嶄新的書頁,書名幾個毛筆大字寫著《徐霞客游記》。
《徐霞客游記》這也乃是天下第一奇書,堪堪和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同等地位。
這邊朱由檢還在思索,系統(tǒng)又自覺給朱由檢科普了詳細的知識:
“其自成祖棄大寧,徙東勝,宣宗遷開平於獨石,世宗時復棄哈密、河套,則東起遼海,西至嘉峪,南至瓊、崖,北抵云、朔,東西萬余里,南北萬里。其聲教所訖,歲時納贄,而非命吏置籍,侯尉羈屬者,不在此數(shù)。嗚呼盛矣!
有名的富庶之家,祖上都是讀書人。他的父親徐有勉一生不愿為官,也不愿同權(quán)勢交往,喜歡到處游覽欣賞山水景觀。受耕讀世家的文化熏陶,徐霞客幼年好學,博覽群書,尤鐘情于地經(jīng)圖志,少年即立下了“丈夫當朝碧海而暮蒼梧”的旅行大志……”
然而系統(tǒng)說得繪聲繪色,朱由檢卻是不在聽,他上前一步拿來書冊,翻看著這本書,其中全是徐霞客的親手筆記,恍惚之間。
陳樹有一種莫大的幸福,自己居然能夠有幸見證歷史。
“你說的這個徐霞客,他在哪里呢?”那名官員有道。他還是有些不能相信,說不準這本書就是他杜撰的。
雖然這話說得很不客氣,也是朱由檢的心聲。徐霞客在哪里?該不會這個時候徐霞客已經(jīng)仙逝了吧!
朱由檢跟著問道:“對啊,這位徐先生現(xiàn)在身在何處?朕想見見他!”
宋應星道:“徐先生與宋某同歲,宋某有幸結(jié)識徐先生,現(xiàn)在在何處,宋某不知道,。”
“宋某見徐先生已經(jīng)是三年前的事情了,當時在廬山,見到徐先生,當時與他一同登山,一同賞月,回想起來甚是美妙時刻?,F(xiàn)在想來徐先生應該還在深山之中。”
朱由檢翻看著書籍,其中的記載實在是詳細,其清晰地記錄了大明朝各個區(qū)域有幾條河,有幾座山,甚至山上有什么野獸飛禽都記得十分清晰。其實在是不愧是一本大明地理集大成之作。
宋應星給眾人聊了半響,時間很快過去。到了中午的時候,眾人想要退去,朱由檢呵止了他們:
“去哪!今天留下來,朕今天可給你準備了好些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