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和朋友閑談,一個朋友說起她和閨蜜相處的事情來不禁有些難言之隱,她說最近總感覺和閨蜜好像有些疏遠了。
那是為什么呢?我問道。
嗯,原因呢,也很簡單,就是她認識了閨蜜的一個好朋友。這個閨蜜的好朋友也是閨蜜最要好的朋友,認識之后她們也就自然地在一起經(jīng)常玩兒了。時間已久,突然她感覺到她的閨蜜好像對她說話都有些異常了,兩個人觀點不一樣的時候,竟然和她瞪眼睛,甚至會質(zhì)問他幾句,這和以前有了很大的區(qū)別,這讓他有點適應不過來,當時他心里也很是想不開,但是畢竟是閨蜜,也沒有什么特別的事情發(fā)生,她也就沒在意,漸漸地她和閨蜜她兩個人的關系就有點淡漠了。
突然有一天,她的這個閨蜜主動聯(lián)系她,說要到他家里喝茶聊天。
想來品茶,那就來唄!他就爽快的答應了。在她家,閨蜜告訴她,她們兩口子生氣鬧別扭了。作為朋友,她就像以前一樣,中肯地對他進行了忠告和解勸,她閨蜜的情緒逐漸地平靜下來了。
“其實還有另一件事我要問你呢。”她的閨蜜說。
“還有什么事情呢?”她問。
“你就沒有感覺嗎?咱倆的關系是不是不像以前那么親密了?是不是有點疏遠的感覺?”閨蜜又問她。
“哦,是有點,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我也不知道,你就沒聽到有關說我的什么話么?”她的閨蜜繼續(xù)問。
“沒有啊?!彼f,“是不是你的那個朋友說什么了?”
“哦,是的,這你咋知道啊?”她的閨蜜想起來了,之后恍然大悟了。原來就是她的那個好朋友,經(jīng)常和她在一塊玩兒,說她怎么樣了等等。
“哦,原來這樣啊?!比缓笏齻儍蓚€都仔細的從頭到尾把事情的來龍去脈理了一理,頭緒逐漸就明朗了。原來就是他的那個好朋友,經(jīng)常說她的一些不是,逐漸地她可能對閨蜜就有一些其他的看法了。啊,事情弄明白了,兩個人都開懷大笑起來。
其實像這樣的事情也不必放在心上,她的閨蜜說。
是吧,話說開了就是這樣簡單,但是話說不開呢,兩個要好的人不就從此有了隔閡了么?
其實事情就是這樣,尤其是在當今社會上,這樣的事經(jīng)常發(fā)生。本來是很好的閨蜜,因為別人有意無意的一些閑言碎語,可能會破壞了相互間的關系,這也是普遍存在的。
那么假設閨蜜之間真遇到了這樣的情況,該如何處理才好呢?首先,應該相互信任。閨蜜之所以成為閨蜜,本來就是親密無間的朋友,有的甚至是從小無猜,無話不談,不應該因為某些道聽途說而互相懷疑、猜忌。其次,莫要輕信別人說的話?;蛟S你聽到的那些閑言碎語,是別人有意無意說出來的,或許根本就是莫須有的,所以說不需要太在意,應該置之不理,或者姑且聽之吧。第三,要有慧眼識金的能力。即使說有人蓄意地想破壞閨蜜的關系,閨蜜之間也應該分清是非,弄個明白才是。別人傳過來的話畢竟有很多水分的,需要用心去體會,用慧眼去辨別,千萬不能人云亦云,中了別人的下懷。
退一步,假設別人說的真的讓你心生疑惑,甚至相互之間有了隔閡,也應該像這位朋友一樣,主動地相互溝通交流,把事情的來龍去脈理順弄清弄明,自然而然什么事情就真相大白了。切莫要含混晦澀,不相往來,甚至互相猜忌,最終弄成大錯,造成最好的朋友反目,實在是有些得不償失的。
閨蜜之間如此,朋友之間更是這樣。朋友就要在最困難的時候伸出一把,要么就愧對朋友的稱號。朋友就是朋友,非是陌生人,更不是路人。如果見到了自己的朋友有了困難,視若不見,這樣的朋友不交也罷。恰如閨蜜一樣,既然是閨蜜,就是親密無間的朋友,凡事就更應該相互有些擔待,不能因為一點小事,或者是可有可無的虛無縹緲的東西把親密的關系弄得僵硬,甚至是面目全非。
人常言,會說話的兩頭瞞,不會說話的兩頭傳。若如真是朋友和閨蜜,定然會從朋友的角度出發(fā),考慮到相互的感受,對一些不利于對方的事件或者言論會恰當處理,主動為朋友分憂解難,這才是正確的做法。
然而,在現(xiàn)實社會中,有很多時候卻不是這樣的,特別是有些善于聽信風言風語的軟耳根子,熱衷于捕風捉影,探聽坊間傳聞,無端地懷疑這個,懷疑那個,甚至連要好的朋友、閨蜜,都要懷疑,這樣的人也不少。
生活雖精彩,交友須慎重。既然是志同道合,興趣相投,成了朋友和閨蜜,就應該惺惺相惜,互相尊重,相互幫助,讓友誼的小船地久天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