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這一趟,讓張永年跟進一步的認識到了種植靈植是一條什么樣的路線。
新入門的弟子想要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獲取資源,并不是很合適。
事實上,在得知長青草的價值之后,張永年曾經(jīng)想過通過出售太陰月華和太陽日精的方式來說繳納藥田的費用。
可最終依然是因為保密的原因而放棄了。
而出售靈植倒是沒有什么好隱秘的,張永年也就隨之任之了。
說到底,長青草不過是低階的靈植。
對張永年來說,長青草對他最大的幫助就是讓他真正走上靈植種植這條路。
為了保密舍棄一部分長青草,他完全可以接受。
經(jīng)歷了這一趟之后,張永年對于靈植種植以及門中的任務(wù),有了更明確的認知。
在接下來的幾年里,張永年恐怕也只會選擇在靈植種植上稍微放松,把更多的經(jīng)歷投入到修行之中。
就像是之前路師叔所說的,以張永年眼下的修為來說,在靈植種植這條路上已經(jīng)沒有多少進步空間了。
想要在靈植種植上更進一步,必須得他的修為突破到命星境才行。
既然如此,張永年又何必把寶貴的時間投入到靈植種植上面。
在靈植種植上,張永年已經(jīng)收獲了他最珍貴的收獲——進入入微境。
在種植靈植的同時,已經(jīng)給張永年的修行帶來了很大的變化了。
所以,張永年已經(jīng)決定,以后在藥田之中牽引星辰之力時,只需要按照最低的標準行事就足夠了。
張永年下定決心之后,依然要重新開始播種長青草。
眼下張永年所用的長青草的種子,是一年期的長青草的種子。
它比起半年期的長青草種子的靈韻會更深一些。
當然,都是普通的靈植,僅僅相差半年的情況下,兩者的差距也十分有限就是了。
這一次,張永年需要播種的種子的數(shù)量是一百五十顆。
盡管已經(jīng)打算放養(yǎng)長青草,可在種子播種的時候,張永年還是選擇了利用法力來促進他們發(fā)芽。
在播種最初之時,張永年能夠使用最少的能量做出最大的效果。
有著張永年的動作,他能夠讓種子提前近十天時間生長到發(fā)芽階段。
利用法力來促進一百五十顆種子生長,哪怕是先后進行,對于張永年的法力來說都是一項巨大的挑戰(zhàn)。
等到他完成這個過程之后,張永年的法力也基本到了枯竭的地步。
不過眼下還不是張永年休息的時候。
在種子發(fā)芽之后,張永年馬上又拿出了太陰月華。
稀釋之后完成澆灌,這一百五十株長青草就直接到達了穩(wěn)定生長的階段。
整套流程下來,相當于長青草正常生長了一個月時間。
這也是張永年這段時間以來在靈植種植這條路上,能夠做到的極限了。
也算是在暫時放緩靈植種植上的學習之前,張永年對自己的一次考驗。
很明顯,他成功的做完了這道題,勉強給了自己一個相對滿意的答復。
做完這一切之后,精神和法力上的雙重疲憊,讓張永年不得不在完成龜甲觀想法之后選擇休息。
一覺醒來,又是天明。
在牽引完星辰之力,并且完成晨練之后,張永年開始重新調(diào)整自己接下來的修行計劃。
既然放棄了一部分花費在靈植種植上的時間,張永年當然需要將這些時間重新合理的分配。
這部分時間,張永年除了一部分在修行上的消耗之外,還打算花費更多的時間在學習上。
而這所謂顛倒學習,當然是學習北冥峰藏經(jīng)閣的書籍。
雖然這些書籍的價值并不算高,可其中記載的許多基礎(chǔ)信息對于張永年來說還是有很大幫助的。
因為觀星閣一脈修行的特殊性,讓張永年對于世界上其他修行體系的認知并不清晰。
張永年早就決定,在晉升命星境之后,就以最快的速度外放欽天監(jiān),去調(diào)查母親之死的真相。
可以預見的是,到時候張永年定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修士。
為了避免未來預見之后兩眼一抹黑,張永年必須提前做好相應(yīng)的準備。
大乾王朝和修行界的一些基礎(chǔ)知識,張永年肯定是需要掌握的。
而這些常識性的信息,就有些大而空了。
張永年想要掌握這些,就必然需要大量的閱讀才行。
眼下的張永年有多努力,未來遇到問題之時就會多感激現(xiàn)在的自己。
更何況,張永年對于世界的認知,有很大一部分其實還停留在他前世的記憶和經(jīng)驗之中。
這些記憶和經(jīng)驗雖然寶貴,可未必符合當前世界的情況。
如果不想未來在做事之時陷入到思維誤區(qū)之中,張永年還需要盡可能的挑戰(zhàn)自己的狀態(tài)。
讓自己從思想上徹底融入這個世界。
張永年早就發(fā)現(xiàn)了自己前世的記憶給自己帶來的負面影響,讓自己在許多事情上和這個世界有些割裂。
這或許會給未來的張永年帶來巨大的隱患。
他早就應(yīng)該完美的融入到這個世界之中,完美的放下前世的某些想法。
在拋開束縛之后,他才能夠以更加輕松的方式,來面對接下來的生活。
這樣的想法太過唯心,所以也就只有張永年自己才鞥那個清楚他到達是怎么想的。
欺人難自欺,至少張永年沒有辦法欺騙自己,沒有辦法忽略他內(nèi)心深處的聲音。
……
就在這樣,張永年接下來的生活里又多了一個常去的地方——藏經(jīng)閣。
有許多時候,他甚至會選擇在藏經(jīng)閣中將書籍看完。
畢竟科普性的書籍,張永年也沒有反復閱讀的必要。
在很多時候,都只是囫圇吞棗罷了。
可即便如此,這段時間里張永年的收獲也超乎他的想象。
在藏經(jīng)閣眾多書籍的介紹下,哪怕藏經(jīng)閣一樓的書籍并沒有什么重要的內(nèi)容,可仍然讓張永年對于這個世界有了更深層次的認知。
不僅僅是對于觀星閣一脈的修行,還有對道、佛、魔、外道等等修行體系的都有了更清晰的認知。
張永年自己這是第一次真正睜開眼睛看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