霎時間,隊伍里便是出現(xiàn)了小范圍的躁動,一時間竟是有著五人,開始往回溜。
這樣的騷亂若是不及時制止,這仗根本就不用打了,因為人性的本質就是復讀機,下意識地都會盲從跟進。
身為鎮(zhèn)撫官的吳大鼎,早就注意到了,在他們剛剛離開隊伍的那一瞬,吳大鼎便是縱馬疾追了上去,一刀而過,王大財便是躺地上嗚嗚喘著粗氣,片刻就是再沒了聲息。
崔又廷面色煞白,愣愣地看著吳大鼎又是一刀劈向了自己。
眨眼間,兩人就變成了兩具尸體。
剩下的三人也是在劉龍進、項英、齊景坤三人手下成了亡魂。
李佑松弦收箭,肅然回頭,沖著身后的鎮(zhèn)撫兵森嚴喝道:“此刻起,退一人,全伍皆斬!”
“遵命!”
吳大等五人齊齊回道。
有著趙、崔等人鮮血肆流的下場,隊伍不少人都是凜然,再加上全伍皆斬,這種嚴苛的連坐軍命,讓他們頓時都打起了精神,生怕身旁的豬隊友給跑了。
因為這個動靜,遠處的商隊自是覺察到了,迅速呼喊停了下來,派出了一側的兩騎探哨,往這里奔來查看,這讓得李佑他們直接沒了先手的弓箭的優(yōu)勢。
“馬隊,上馬,隨我沖陣,老管、從龍也來……從虎統(tǒng)帥箭手在前,欽相負責指揮步卒在后,令如墻而進!”
李佑猛然上了馬,彎弓搭箭,一箭而出,便是將跑的最先的一個哨探射翻。
“嗒……嗒嗒……嗒……”
而另一個哨探則是吃了一驚,調轉馬頭,就要回返,可是背后的馬蹄聲突然如雷翻滾起來,每一個完步中共是三個節(jié)拍,這是“跑步”,時速約為15公里。
馬在奔跑中,從馬蹄落地聲的節(jié)拍,可以知曉弓手在馬浪的一個狀態(tài),一般“跑步”時,馬身上起伏的“馬浪”比較悠長,騎手壓浪的同時,有一瞬間的懸空,這時候容易騎射!
哨探心里大驚。
他自然是懂的這些道理,所以心驚的同時,條件反射便是要抱著馬脖,趴在馬背上,可突然胸口一陣絞痛,低頭一看箭頭上還帶著碎肉,他張嘴想要大喊,全身卻像是被這一箭抽干了氣力,軟軟地栽倒落下!
李佑面色冷酷,雙眼卻是崩閃著興奮,宋神仙曾經(jīng)教導過他,他自然知道騎兵在戰(zhàn)場的作用,從來都是借以高機動力量打迂回,一味的剛正面,非死在弓手和長槍手上不可。
可問題是對面弓手和長槍手都極少,而且他們十二人的馬隊,人人都是藏了暗甲,他想要以悍然的姿態(tài),借助馬力襲步快沖,鑿陣而過,
暴風驟雨地打亂對方部署的同時,能讓后面得雜役、苦役,驚慌四散,來制造混亂,方便他再次進行回旋戰(zhàn)術,與后面李欽相的步卒來合圍!
對面商隊前面騎在一匹白色大馬上的薛祿,看清了也才十一二騎,不由罵道:“入你娘的馬匪,這么點人,好大的狗膽!給老子放箭,銃手……放銃!”
薛祿怒喝著,“嗖嗖嗖……砰砰……叮?!?p> 五六聲弓弦、銃聲響起,箭矢、彈丸飛過,李佑中了一箭,直接冒出了火星!
“有甲!等近些再放銃!”
薛祿心里咯噔一聲,可火銃稀稀拉拉只響了幾聲,他這才看到了還有五、六個拿火銃的,根本沒有打響。
正惶急地扭著螺栓清理火藥,準備重新填藥。
“呀,逆風!”
薛祿心里又是咯噔一聲,火銃射擊工序繁雜,原本在慌亂打出火銃,對于人心理素質要求不是一般的高,況且他們所處的位置恰是逆風。
逆風發(fā)射對火銃的影響,完全可以左右戰(zhàn)局的。
首先其射程大打折扣。
其次火繩點燃不及,藥巢內的火藥則會被風反吹,即便射擊成功燃燒的煙霧又會被吹臉,極大影響視線。
朱棣之所以成為火器愛好者,很大原因是因為靖難之役,被朱允炆南軍的火器打慘了。
可朱棣為什么在當時依然能夠逆風翻盤,因為他打南軍的時候,創(chuàng)造了一種史無前例的打法——順風進攻。
最典型的戰(zhàn)役,便是藁城{gǎo}之戰(zhàn)、白溝河之戰(zhàn)、夾河之戰(zhàn),就是運用了“順風進攻”這一戰(zhàn)術。
沒有當年明月先生在《明朝那些事兒》中說的那么玄幻,甚至后世許多人都認為朱棣在靖難之戰(zhàn)中是占了天時,是有風助之,從而撿來的皇位,借此來貶低朱棣的軍事能力。
實際上“順風進攻”這一戰(zhàn)術,在冷熱兵器戰(zhàn)爭中影響是巨大的,自朱棣開創(chuàng)后,被廣泛運用,最為巔峰者當屬努爾哈赤。
據(jù)《黃金史綱》記載:“早在靖難戰(zhàn)爭期間,就有大量來自長城以外的蒙古人和女真人參加了燕軍,或許從那時候起,這種戰(zhàn)術便在關外女真人聚居的白山黑水地區(qū)流傳開了。”
萬歷末年和天啟初年,擁有諸多火器的明軍總是打不過冷兵器的后金,拋開軍備糜爛等政治因素,單就在軍事戰(zhàn)術層面而言,“順風進攻”這一戰(zhàn)術被后金運用的爐火純青,這也是明軍屢屢戰(zhàn)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刻的李佑,自然不知道什么“順風進攻”戰(zhàn)術,他趁此時已是襲步全風而來,時速達到了30-40公里之間。
“嗒……嗒……嗒……嗒……”
“快推貨車過來……陣列未成,你們幾個馬兵,還不上去攔住?”
薛祿驚怒,可剩下的七個馬兵,早就被對面飛馳而來的李佑們給震住了,相距已不足二十步,這時候想要對沖,馬速已是提不起了。
或許“常步”剛起,對面就已經(jīng)“襲步”而來,不同的馬速,沖擊力簡直是兩個概念,多半是會被磕下馬!
如此距離太近,李佑太快了,從顯現(xiàn)出身影,到“跑步”射箭,緊著收弓、提矛,便是已經(jīng)全風行進?!咀ⅱ佟?p> 【注①】:常步、襲步、跑步等,馬奔跑時的狀態(tài)劃分,熟悉的人可以用蹄音區(q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