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飛以翼,當扈則須。廢多任少,沛然有余。輪運于轂,至用在無?!?p> ——《圖贊》
大婚一月有余,青華和越鳥形影不離如膠似漆,二仙百感交集濃情蜜意,只是青華還是總發(fā)噩夢,夜里睡不大安寧。
越鳥了解青華,他不是不信她,只是不敢全信她。她原以為青華有了心事難免冷待她一二,豈料他非但深情不改,竟還更加放肆了。就連天下第一聰明人倉頡都有千年苦思的時候,越鳥自然也會犯錯——能白頭到老的姻緣就仿佛天上的明月,或盈或缺永遠掛在那里,便是少看一眼也不打緊,可注定要離散的連理就仿佛煙花,明知道它轉瞬即逝,自然要眼都不眨地盯著。
白龍女一向八面玲瓏,越鳥回鸞的第三日她就拉著孟章來道喜,還特意給金龍和博斯各穿了一身喜慶的小吉服。兩個龍崽子本就虎頭虎腦,戴上金鎖金鈴更討人喜歡了,博斯年幼,嘴里只能咿咿呀呀,可金天淵卻有模有樣地抱拳鞠躬,嘴里奶聲奶氣地說“恭賀新紛”,那憨態(tài)可掬的樣子把青華都逗笑了。
后來白澤、嫦娥這幾個妙嚴宮的??鸵碴戧懤m(xù)續(xù)地上門賀喜,青華朝思暮想了二十年,日日盼著和越鳥光明正大地結為夫妻,可如今他夙愿達成,心里卻始終有一絲揮散不去的憂慮——當日回鸞之事,佛母嘴里是一回事,越鳥嘴里又是另一回事,他無法分辨,又不能去質問佛母和鴻蒙,因此心中惴惴不安,雖是不曾露在越鳥面前,可暗地里卻有些郁郁寡歡。
妙言宮是如何的熱鬧非凡,九陰宮就是如何的愁云慘霧,九嬰在五族之地到處探口風,卻屢屢無功而返,只是在瑤池略聽到些口風,說青華大帝在回鸞前遣人傳書王母,可說的也是一樣的話——蘇悉地院有人欲戕害明王,為策萬全,青華帝君只能奉佛母旨意將明王帶回妙嚴宮。
眼下鴻蒙最為難的地方就是身邊缺少能輔佐他、幫助他的人,青孔雀以一己之力把三界攪了個天翻地覆,可他卻只能指望相柳九嬰兩個為他上天入地地打探消息。這恰恰也正是蠃族最尷尬的地方——蠃族妖精不少,蜘蛛精蝎子精蜈蚣精蝴蝶精一抓一大把,若是起兵,鴻蒙能輕松湊出百萬大軍,可這些妖精充當馬前卒有余,真要為將為帥卻遠遠不足?,F在越鳥明擺著是要和他斗智,越鳥有王母佛母舅父夫君一大堆人相幫,他獨力難支少不了心中蒼涼。
一想到此刻妙嚴宮門庭若市迎來送往的樣子,鴻蒙就恨得牙癢癢,可他哪里知道,眼下妙嚴宮熱鬧不假,可光明殿卻十分蕭肅。
越鳥回到九重天后,佛母就命人到處搜尋當扈的下落,她原以為當扈不過是個尋常妖精,即便是真的得了越鳥的點撥也飛不出她的手掌心,不想她遣出去的人手找了二月有余,居然還是半點沒有當扈的下落!
當扈是羽族老人,一向是善解人意聰明非常,更兼有些不愿居于人下的野心,這倒都還算尋常,可當扈和羽族其他之輩不同,以髯飛,不振翅,因此其他羽族妖精很難察覺她的行蹤,更是不知道該到哪去尋她,佛母派出去那么多妖精,莫說是找到了當扈了,居然連一個發(fā)覺當扈氣息的都沒有!
要么說貪嗔癡恨是死結呢?就連已經位列諸佛的佛母都難以放下心中的執(zhí)著,越是找不到當扈,她就越是不甘心,越是要傾盡全力找到越鳥的這個棋子。情急之下,佛母突然想到了西王母——越鳥做下如此大的局,如今鴻蒙已經知道了,來日與其讓他去跟幾位妖王嚼舌根子,倒不如她先下手為強籠絡住西王母。當扈身懷越鳥遺詔,茲事體大,五族也不是她一個人的責任,讓西王母探探越鳥的口風,總比她毫無頭緒地海里撈針要強。
九重天按下葫蘆浮起瓢,五族地你方唱罷我登場,這一日佛母的書信進了瑤池,不想卻惹得那“艷霞第一神仙眷”吵了個難分難解!
妙嚴宮里的那一對,大婚不到八日就突然回鸞,東王公原以為佛母是準備脅迫天庭為明王封后,若不是見了佛母的書信,他都不敢相信明王居然如此深謀遠慮,新婚燕爾,五族還在她家門口舉手相慶呢,她卻在張燈結彩的熱鬧里,把遺詔都安排好了!
每每想到當日明王求死的場景,東王公都不禁后怕,可事到如今西王母卻還是看不清明王的真面目,照她的說法,佛母不過是有些疑心,想讓她試試明王的口風,斷不至于像東王公說得那般駭人。
“金兒!現在就連佛母都懷疑明王心懷鬼胎,你一廂情愿憐愛明王,來日只怕要惹禍上身!本座早就見了明王的心思,她是一心要求死的,只怕就連與青華大帝的婚事都只不過是為了方便她安排后事!眼下佛母求瑤池相幫,定是因為光明殿已經無計可施了,而明王運籌帷幄,如今一切盡在她掌握之中,她的下一步一定一如當年,明王若是死在九重天,群妖必定揭竿而起,到時候只怕天庭傾覆、靈霄不保!”
西王母的話,東王公半個字也聽不進去,東王公的話,西王母也半個字都不愛聽。說來說去,東王公不過是忌憚明王之前露出些機巧,害怕她心思太深,青華斗不過她,可青華如此冥頑不靈,只怕是連瑤池里的仙獸都不如,要想讓他壓明王一頭,除非召天雷來把明王劈了!
“鴻蒙這廝的話,天下那個肯信?就連佛母也沒有確鑿的證據,眼下只有一個找不見的散仙,這又算什么?佛母愛女,想求個安心倒也是人之常情,我大不了就將明王召來問問。王公也未免太多心了,明王是個識大體的,怎么可能礙于私情就將大位交給青華?且不說那遺詔是不是真的,即便是!明王天災在即,未免來日羽族群龍無主,她便是留下些叮囑又如何?她畢竟是一族的妖王,豈能不在乎自己部族的來日?”
東王公不是五族之輩,來日誰當明王誰當至尊都和他毫無干系,他之所以對明王心存芥蒂,就是因為他怕西王母被人當了墊腳石還渾然不知——
“明王大婚之前我?guī)状稳嵝堰^你,明王根本就是設局引來佛母,當著你的面故意讓青華入贅,大婚之日更是拉著四妖王給青華正身,前后不過半年,現在幾位妖王大多都把青華當成了明王宮的好姑爺,若再讓明王經營百年,誰敢說來日大局如何?到時候青華帝君若真要進身,你就是明王大計里最大的阻礙!”
“這至尊之位又不是個果盤,豈是明王想交給誰就能交給誰的?五族上有佛母,再不濟還有我,明王是有些手段,可她現在好生生的活著都不能一躍而上登了大位,來日又怎么可能憑一紙詔書就將大位給了青華?這活著的妖王尚且互不相讓,若明王真的歿了,誰會在乎一個死人的遺愿?”
這一對夫妻誰也說不過誰,蟠桃園陷入了沉默,有詩云:千傾蟠桃林,數萬紅粉枝,笑時春意醉,夢醒化作泥。
夜幕已至,茫茫的黑夜里,東王公似乎有縹緲的悲哭聲,是誰呢?又出什么事了?
“東華,你說我執(zhí)著,其實是你執(zhí)著。你覺得明王機關算盡老謀深算,可明王乃鳳凰后裔,與我并尊,如今她已一無所有,若再不巧用些心智,難不成要她坐以待斃嗎?萬事萬物多的是生不由己,命數天定,明王成也好敗也好,都是她自己的命數,無論她算計什么,籌謀什么,成與不成,也都是天命所歸,你我切不可太過執(zhí)著?!?p> 西王母說的是天地正道,東王公根本無可反駁,誰不知道以身救天下是潑天的功德,為了王母他肯赴死,若他是明王,他也一定會這么做。他之所以滿心希望青華夫妻能夠化險為夷,無非是為了保他和西王母萬年恩愛。無奈青華情深,明王過慧,今日他枉做小人,只怕這拆鳳的鴛鴦終究還是要離散。
正是個:可憐明月不見日,陰陽兩隔難聚首。從前廊下私語時,辭別舊人哭空墳。
烏云散去,月牙掛在樹梢,東王公舉頭望月,心中大霧彌天,
“過兩日我便召明王來問話,王公帶著孩子們回蓬萊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