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風(fēng)從山坳吹來,山路旁玉色的梅花被風(fēng)吹落了一大捧,秋盡冬至,天黑的一日似一日地早,一對年幼的兄弟一前一后走在平整的山路上,身上皆是整齊的青色圓領(lǐng)衫,手里連提帶拽地抓著一個紅色的點心盒子。
“快點!快點!晚了書齋關(guān)門了怎么辦!”
“不會的!”落在后面對那個孩子說,他比他的兄弟矮了一寸,因此落在后面,腳上有些踉蹌。
“……師尊都是天黑了以后才動身的,你看,太陽還沒落下去1呢。”
這里叫長樂郡,是北沂神洲腹地的一處蠻荒之地,此處西接戈壁,東又有群山當(dāng)關(guān),乃簡薄貧瘠之地。一百多年前,有一位神仙落在了這里,在東邊的山頂上修了一間學(xué)堂,從此逢單日講學(xué),教人識文斷字致學(xué)明理,逢雙日行醫(yī),治病救人施醫(yī)贈藥,逢五則開壇說法,論因果循環(huán),勸棄惡從善。
那位老神仙教出了長樂郡第一代郎中和教書先生,第一代和尚和道士,如今依舊日日在他的書齋里教書育人,百年來綴筆不耕,一年之中唯有四天是不見人的——二月二、九月九、臘月初八,還有臘月十五。
如今的長樂郡早就成了一方樂土,不分男女都能談經(jīng)論道,不分長幼都曉陰陽五行。窮不賤,富不淫,處處修橋修路,戶戶修身修心。山路上的那兩個孩子是受教于“越青齋”的十四代弟子,明天就是二月二了,他們是來自己的師尊送點心的。
“哥哥,你看!晚霞!師尊說過……”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兩個孩子就此打鬧起來,稚嫩的嬉笑聲在山谷間響起,原本寂寥的山路瞬間熱鬧了起來,明天一定是個頂好的日子,是個能滿載而歸的日子。
木門被聞人語推開,老舊的門栓發(fā)出一聲吱呀。
“天尊,該動身了?!?p> 青華點了點頭吹熄了油燈,站在懸窗前望著赤紅的夕陽,日頭已經(jīng)跨在遠處的山頂上了,殘云被染成了橘紅色,就連天都蒙蒙有些發(fā)紅,人間就要日落了,像這樣的日落,他已經(jīng)看了三百四十一年。
“便動身吧,無謂讓越兒苦等。”青華說著對聞人語。
聞人語早就不是那個在妙嚴宮里打滾撒嬌的神獸了,他在越鳥殞命的當(dāng)日化身,化成了一個身姿高大、神色俊朗的少年,一雙琥珀色的雙眼像極了元圣星,只是眉宇間總有憂愁,和天生就沒心沒肺的九靈可謂是天壤之別。時至今日,他耳后還留著一束發(fā)辮未曾解,只因那是越鳥親手為他梳的,他便執(zhí)意要等到越鳥醒來親手為他解開。
兩個孩子你一言我一語說得熱火朝天,等到了書齋門口的時候,青華正準備起行,而聞人語則正在給書齋落鎖,二人見此連忙沖了上去——
“呼呼……呼……師……師尊有禮,師兄有禮,我們娘親知道明日師尊要閉關(guān),特地親制了桂花糕,遣我兄弟給師尊送來?!?p> “桂花糕……”青華喃喃道。
滄海桑田,人琴俱逝,只有回憶繞梁不絕,天地間的前塵往事,在心中卻一樣鮮活,一絲拉扯,便叫人痛斷肝腸。從前也有人與青華秉燭夜話,月下私語,可故人長久未見,相思終究煎熬成繭,心被困住,人大概也只能被困住了。
兩個孩子一路連奔帶跳,此刻說話氣喘吁吁,小臉漲得緋紅,聞人語伸手將食盒收下,對面前的孩子露出了笑容:“多謝你們娘親,師尊這便收下了,正好路上吃,你們趁太陽還沒落山趕快回家去吧,別忘了,明日書齋不開門?!?p> 那兩個孩子得了聞人語的叮囑,高興的跟什么似的,興高采烈地便去了。夕陽在背后慢慢落下,聞人語一言不發(fā)地望著青華,等待他從回憶中醒來。
青華從來不受供奉不收錢銀,久而舊之,長樂郡的鄉(xiāng)民們感念他,總會做些點心素齋送來。青華喜歡把它們帶到越鳥面前,說不上是邀功還是邀寵。不過上次有家農(nóng)戶用新刈的麥子做成了餅,送來的時候熱乎乎的香氣撲鼻,饞得聞人語直咽口水,只可惜沒能饞醒越鳥。
三百多年來,青華嘔心瀝血,從師父熬成了師祖,最后熬成了師尊,而長樂郡終于一改蠻荒,成為了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世外桃源,他自問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只是不知道和越鳥當(dāng)年的功德相比,又是如何?
“越兒你看,我這個法子是不是想的極妙?也省得我再去找個幫手了?這計策既然是你的,那這功分你一半也未嘗不可。”
青華說這話的時候下巴揚得高高的,只可惜越鳥未曾回應(yīng)他。
蘇悉地院里的一日,就是凡間的一年,青華在時間的兩端中顛簸往返。歲月的長河一會兒安寧,一會兒洶涌,唯一不變的是越鳥,她從未醒來,從未回應(yīng)過青華,沒有開過口,沒有睜過眼,甚至連那一雙長睫都從未顫過。
越鳥雖得重生卻久久不醒,如今已一年有余,無奈五族不能無人掌事,于是在玉帝和如來的默許下,佛母暫替越鳥代了大明明王之職,眼下五妖王除了鴻蒙之外,都按日子上光明殿向佛母述職。那日青華前腳剛進光明殿,后腳正趕上當(dāng)扈來見佛母,當(dāng)時當(dāng)扈帶著畢方,兩人正跟著阿蘇羅往里走,豈料角落里竟有一個熟悉的身影一閃而過。
此人一身青衣身帶佛光,兩袖清風(fēng)閑庭信步,青絲如瀑無冠無髻,只使一根青翠的雀羽釵略挽了些碎發(fā)在腦后。當(dāng)扈匆匆一瞥,愣在當(dāng)場,與畢方面面相覷,二人俱大驚失色。
“難道……大明明王醒了?”
畢方和當(dāng)扈都是侍奉越鳥久了的老人,斷不會認錯,可大明明王醒了這樣天大的事,佛母怎不昭告天下,叫五族認主臣服呢?
阿蘇羅見此,無奈地搖了搖頭,還未開口便嘆了長長的一口氣——
“明王殿下怕是想岔了,來人是青華帝君?!?p>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青華越來越像越鳥了,如今他偏愛青綠色,平日里不著金玉,也不吃葷腥了,開口閉口總是“阿彌陀佛”,發(fā)間更是常用雀羽釵,左手帶著一串蓮子念珠,右手上則戴著越鳥的小葉紫檀珠。
不怪當(dāng)扈迷糊,就連佛母第一次見此陣仗都被嚇壞了,后來青華非但扮的像越鳥,還總是對著越鳥無神的軀殼自言自語,看著日復(fù)一日越發(fā)地癡癲,叫人看了心里毛毛的。
當(dāng)扈年歲長多歷練,更是向來聰慧,悟性亦高,更非不識世情之輩,可她未經(jīng)塵緣,不懂男女之情悲歡離合的深淺,一時間不知進退,愣在一旁啞然失語。相比之下,畢方在妙嚴宮前年,親眼見過大明明王與青華帝君是如何如膠似漆兩情相悅,此刻心中倒是比當(dāng)扈這個主子更加清明。
“有道是情到深處,如同一人,兩心同歸,誠不欺我?!?p> 光明殿里一邊是沉睡不醒的越鳥,一邊是行跡詭秘的青華,佛母夾在其中進退兩難,既不愿坐視越鳥生死不定,也舍不得青華明珠暗投,無奈之下只能匆匆遣走當(dāng)扈,吩咐元圣星傳來舊主,與青華促膝長談。
元圣星帶走青華后,聞人語便坐在越鳥身前,與她閑聊說話。
“殿下還記得我嗎?我是聞人語啊。”
“殿下怎么還不醒來呢?帝君真的很想您啊。”
“殿下您知道嗎!帝君在凡間吃了好多苦!他都不跟您說,您可千萬別覺得他是躲在人間圖清凈?。 ?p> 有道是物隨主人形,這些年青華身邊只有聞人語,近朱者赤,他耳濡目染,學(xué)得了青華的慈悲和寬容,卻也不幸沾染了青華身上的傻勁,明知越鳥什么都聽不見,他還楞跟天橋底下說書的一樣越說越起勁,把些陳芝麻爛谷子的事一骨碌地倒在了越鳥面前。
“殿下您知道嗎!有一回帝君還差點讓人給吃了!”
青華自來是對越鳥報喜不報憂,他只會說自己懂得了慈悲愛人,在凡間頗有所得,卻從不會提起他幾度身陷險境,甚至還險些淪為了凡人的口中食。
百年前的長樂郡,民風(fēng)不化人心不古,善惡不分黑白混淆。鄉(xiāng)民未受教化,不知天地正道,不懂農(nóng)桑漁樵,國中常有奸臣庸主,城中更多強盜歹人。青華建書齋,招門生,分文不取,不分長幼一并施教,不分貴賤一律醫(yī)治,在凡間傳道普度眾生。
前三十年一切還算是順遂,鄉(xiāng)民叫青華老神仙,對他頗為敬重。可青華始終不肯梨花沾青絲,怕來日越鳥尋到這里認不出他,無論聞人語如何相勸都十分不肯,最后終于惹來了麻煩。
“帝君肯定沒跟殿下說,那凡人真是好大的膽子!以為帝君是不老不死的仙根,便將帝君捉了起來,要和滿朝文武分食帝君的血肉!”
長樂郡原本是蠻荒之地,那國王無德,嘴上說青華妖言惑眾,觸犯國法,其實是覬覦他的長生之術(shù),所以才派官兵抓捕他。大軍來時氣勢洶洶,青華怕起兵禍傷及百姓,只能束手就擒,被人五花大綁獻給了那國王。
青華不反抗自有他不反抗的道理,那國王雖也大小是個天子,可他是金身的神仙,且不說凡間兵器傷不了他,即便凡人真的拿出法子來害他,這一境之地下有山神土地,上有天雷地火,哪里能真的讓他吃虧?可聞人語不懂這些,眼看青華受難,他心里如同油煎火燒一般,如何還能耐得住性子。
說時遲那時快,彼時刀尖寒光已露,刀斧手齜牙咧嘴就要揮刀,聞人語為了護主露出原形向天悲鳴,霎時間只見一股黑風(fēng)平地而起,滿朝文武并那無道的國王還蒙在鼓里、似懂非懂,唯獨青華卻大驚失色!
欲知后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