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旨,父皇!”
劉天暗暗吃驚,他沒料到,向來好說話的父皇此時如此威嚴。
但他不知道,漢皇其實也是為了劉天好。
面對大殿中的這些官員,劉天口氣越說越大,若是二十天后劉天拿不出新式瓷器的燒制之法,到那時,劉天很難看,他這個做皇帝的臉也不會好看到哪去。
不過,這純粹是漢皇想多了!
劉天覺得二十天的時間足夠,如果不是為了讓這事看上去合理一些,當天他就能使用新式的瓷器之法燒制出極好的瓷器。
到了此時,漢皇也不想再多說什么,而是立刻命令道:“所有人都聽好了,戶部工部攜同太子使用新式精鹽提純之法,立刻生產精鹽;從今天起,姜家便是我大漢的皇商,誰若是再敢找姜家麻煩,那就是跟朕過不去,姜家一切生意,誰也不許耽擱!”
“遵旨。”臣子們紛紛彎腰拱手。
此時大家都知道了,提純精鹽與生產布匹是當前漢國經(jīng)濟的重心,若是誰敢在這兩件事上搗鬼,那是要死人的。
姜老頭和姜康互相看了看,臉上露出喜悅之色。
多年以來,大皇子劉海與三皇子劉江明里暗里多方為難。
此時漢皇下旨,他們自然不必再擔心別人的針對,可以全心全力的發(fā)展經(jīng)濟了。
眼看著漢皇準備退朝,劉天卻立刻上前拱手道:“父皇,您別急呀,兒臣還有話要講呢。”
“是嗎?”漢皇又重新坐了下來。
劉天認真道:“父皇,兒臣覺得,不管是布匹還是精鹽,必須先優(yōu)先供給國內,再行出口之事!若是精鹽布匹等物能讓普通老百姓買得起,那我們大漢老百姓的生活必然會得到提高,到那時反制秦國的制裁也就變得更容易,活躍國內需求之后,能使我們對外的拳頭更加有力!”
“只要我們內部需求被調動起來,我們就能立于不敗之地,遠遠比大規(guī)模發(fā)展出口要好的多。”
“你所說的話,朕知道了?!睗h皇答應了下來。
漢華離開了大殿,姜老頭高興的走到劉天面前:“太子,此次姜家得大大的感謝你了?!?p> “岳丈,我們本就是一家人,何必說如此見外的話呢?柔兒是您的女兒,您是我的岳丈,幫助姜家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劉天客氣的笑了笑。
姜老頭活了六七十年,當然知道各種人情世故:“太子,一旦我姜家重復榮光,他日太子但凡有所需求,姜家絕對義不容辭?!?p> “岳丈,您都這么說了,那我還有什么好擔心的呢?哈哈!”劉天嘿嘿的笑了笑。
他知道,當初姜老頭出錢幫助漢皇成功發(fā)動了玄武門事變,漢皇當上皇帝后,便將姜柔許配給了自己,成為了太子妃。
但原先的那個太子只知吃喝玩樂,哪里有幫助姜家的苗頭?。?p> 現(xiàn)在在自己的援手之下,姜家才有了重復榮光的希望,因此,姜老頭才覺得是自己當年的投入有了成效。
正如劉天所想的那般,漢皇回去,立刻下達了好幾道旨意,將官鹽與布匹的價格降低了不少。
接到旨意,大漢國內所有人都極為震驚,很多老百姓甚至覺得這是從京師傳來的假消息。
“真的假的?皇上當真下旨降低了官員與布匹的官價嗎?”
“當然!我才去糧油鋪子買了鹽,你們是不知道,現(xiàn)在我們只需要以四分之一的價格就能買到鹽了,就連布匹的價格也降了大半??!”
“天哪,那我得立即去買點鹽買點布才是?!?p> 十余日之內,大漢各地百姓高興之極,糧油鋪子里的鹽以及布市里的布被賣了不少。
之前,官方就有不少鹽,那些鹽的質量并不高,用不了多久,大量精鹽就將上市,以低價將這些粗鹽出售,對于官民而言都是好事。
漢皇在御書房里久久沉思,半夜之時,終究還是將蕭無為這個最為親近的謀臣叫到了御書房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