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齊魯兩國難和好
聽說晉國又將組織聯(lián)軍來討伐齊國,齊懿公就準(zhǔn)備了一大把財物。
當(dāng)然,這些財物都是剛剛從魯國和曹國那里逼搶來的。
齊懿公準(zhǔn)備了一小半,想想用這點賄賂晉國人差不多了。
但看了看這堆財物,齊懿公又舍不得了。
能不能不用賄賂晉國人就可以避免晉國的討伐呢?
有了,直接與魯國交涉交涉吧。
齊懿公暗中派人去魯國。
過了兩天,魯文公就聽到了曲阜這樣的流言:
齊魯兩國本來就是友好鄰邦,那個齊侯最恨魯國動不動就去晉國打小報告,難道國君還看不出來,齊侯這個人無非是好面子而已?
如果國君認(rèn)個輸服個軟,一定可以讓百姓避免受戰(zhàn)爭之苦!
魯文公心中一動,對啊,每次赴晉國,總要帶上大把的財物去賄賂晉國人,然后再求晉國人出面主持公道。
晉國人收禮收得很干脆,但他們總是磨磨蹭蹭,先召集列國諸侯開盟會,再組織聯(lián)軍。
往往是花費了幾個月,魯國都已經(jīng)被欺負(fù)得遍體鱗傷了,晉國才好不容易組織起聯(lián)軍。
結(jié)果,聯(lián)軍還在路上,齊國一賄賂,聯(lián)軍又退了。
折騰來折騰去,最后吃虧的,還是魯國!
這個齊侯確實是一個性格古怪的主,貌似從來不講道理,不講禮義。
他要講的,難道是一個面子?
那,給足齊侯面子,是不是就可以避免兵禍了呢?
魯文公越想越后悔,大老遠(yuǎn)地跑什么晉國哦,直接向齊國求和,效果不是一樣嗎?
魯文公覺得自己已經(jīng)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關(guān)鍵,于是立即派人赴齊國,向齊懿公表達(dá)了兩國友好的意愿。
齊懿公把兩手一攤:求和?誠意呢?
魯國使者一看,心里雪亮雪亮的。
所謂誠意,無非就是要錢要物唄。
當(dāng)魯國獻(xiàn)上大把的賄賂后,齊懿公心花怒放:“那就這樣吧,以前的事,一筆勾銷。
從今以后,寡人愿與魯侯友好相處,就請貴使回稟魯侯,過完年,就簽訂盟約吧?!?p> 公元前611年正月,魯文公接到正式通知,要求赴齊國的谷城參加齊魯盟會。
但不巧的是,魯文公卻感冒了。而且這次感冒不是光流流鼻涕咳幾下的那種,而是發(fā)起了高燒,重感冒!
但好不容易與齊國有了和解的機(jī)會,怎么可以放棄?
無奈之下,魯文公只好委托季孫行父代替自己赴谷城出席這次盟會。
齊懿公很不高興,因為兩國盟會必須由國君親自出面,親自簽字畫押,這才算是真正合格的。
但你魯侯幾個意思?居然不來參會,把寡人看成什么了?什么重感冒,不會是有意不參會吧?
季孫行父看著齊懿公那張生氣起來完全就是一副苦瓜與南瓜雜交品種那樣難看至極的臉,嘆了口氣道:
“齊侯,外臣代寡君前來參會,寡君雖有失禮之處,但卻有生病之實,理應(yīng)得到諒解。
不如這樣,今天外臣就先與齊侯初步盟誓。過幾天,齊侯再派行人赴敝國,由卿大夫與寡君在敝國再次盟誓。
這樣也算是兩國圓滿達(dá)成和平友好之盟誓了。齊侯看如何?”
齊懿公大怒,沖著季孫行父道:“這是什么意思?讓寡人與你盟誓,是想讓寡人自降身份嗎?
今番你與寡人盟誓,明日寡國的大夫赴貴國,一旦魯侯不愿意與大夫盟誓,那寡國臉面何在?
貴國既然是這個誠意,那寡人看就算了吧?!?p> 說罷,齊懿公再也不理季孫行父,直接下令取消谷地盟會!
季孫行父看著這個蠻不講理的齊侯,長嘆數(shù)聲,心道這什么事啊,哪怕是你齊侯不愿與自己盟誓,那你指定一位齊國大夫與自己先盟誓,就算是達(dá)成意向也好啊?
怎么說翻臉就翻臉,難道你齊侯本來就沒有誠意么?
季孫行父哪里知道,在齊懿公眼里,哪里需要誠意這玩意兒,他要的是錢。
這一次,季孫行父犯了一個大錯,那就是在魯文公生病無法參加盟會的情況下,應(yīng)該多備些錢財!
只要給足了齊懿公這個天下最缺錢的諸侯足夠的錢,一切都可以解決。
可惜,在把禮義當(dāng)?shù)谝灰獎?wù)的季孫行父那里,貌似這一點根本沒有領(lǐng)會。
季孫行父無奈回國復(fù)命,躺在病床上的魯文公聽后,長嘆一聲,憂郁更重,病情也就加重了。
魯文公的病重到什么程度呢?自正月受寒以來,他就一直躺在病床上,每天胡思亂想,就擔(dān)心齊國何時又出兵侵略魯國了。
史料記載,自正月一直到五月,整整四個多月,魯文公都沒有召集朝會。
當(dāng)然,當(dāng)時反映朝會的概念叫視朔。
朔,指每月初一。所謂視朔,就是告朔視朝。
告朔,指國君要在每月初一祭告祖廟,向祖宗匯報一下上月的履職情況,提出本月的工作計劃。
然后是上朝,聽取各公卿大夫和各部衙門上個月的政務(wù),安排本月政務(wù)。
貌似當(dāng)時的國君是非常好當(dāng)?shù)?,因為根本不象我們現(xiàn)在電視劇里看到的那樣,貌似皇帝動不動就要朝會,甚至給我們后人感覺是天天要朝會。
不是有個詞叫早朝么?
據(jù)說,明朝時的早朝流程是這樣的:
大臣必須午夜起床,穿越半個京城,前往午門。
凌晨3點,大臣到達(dá)午門外等候。
當(dāng)午門城樓上的鼓敲響時,大臣就要排好隊伍。
到凌晨5點左右鐘聲響起時,宮門開啟。百官依次進(jìn)入,過金水橋在廣場整隊。
整隊時,官員中若有咳嗽、吐痰或步履不穩(wěn)重的都會被負(fù)責(zé)糾察的御史記錄下來,聽候處理。
然后,皇帝駕臨太和門或者太和殿,百官行一跪三叩首禮。
再然后,大臣向皇帝報告政務(wù),皇帝則提出問題或者做出指示。
毛想想好了,這樣的早朝有多繁瑣?
能夠做到每天都早朝?
難道所謂的政務(wù),就是開開會?
據(jù)說,崇禎皇帝幾乎每日批閱奏折到凌晨,再是每日早朝必到!
朝會,也就是國家重要會議,不可能每日都有朝會。
如果有,那這個王朝也真的是要完蛋了。
每天開會?扯蛋了吧。
反正春秋時期,諸侯國國君是不需要每天開會的。
也就是說,并不是每天都要朝會。
但是,每個月肯定會有一次朝會,即視朔。
這個會,說穿了就是月度工作例會!
在這個工作例會上,大家匯報一下上個月來的重點工作,提出這個月工作安排,各司其職,國君掌握個基本情況。
那,平時不開會么?
當(dāng)然要開。
但平時的會議,那也是誰管的事,必須由國君出面時,由誰建議國君召集相關(guān)人員開會即可,而不能是將所有的領(lǐng)導(dǎo)干部都召集起來研究商量!
一天到晚開會,那是浪費。
扯遠(yuǎn)了,不扯了。
反正魯文公這場病生得時間很長,當(dāng)然這是由內(nèi)外兩個原因共同作用的。
內(nèi)因,當(dāng)然是他確實是感冒了或者哪里發(fā)炎了,生了病。
外因,則是與齊國突然交惡這檔子事,令魯文公心煩意亂,憂思過度,病就容易加重。
執(zhí)政上卿公子遂看著心急啊,一急他就生出智來。
國君的病,主要的是因為齊國的事,但這個齊侯為何突然變卦不與魯國盟誓了呢?
原因是沒有得到足夠的面子?
那如果給足他面子,事情是不是可以解決了呢?
那什么是給足面子?
錢!一定是錢,足夠的賄賂,就是給予他足夠的面子!
魯國人終于解出了這奧數(shù)級別的難題!
公子遂向病床上的魯文公請示,魯文公把手微微擺了擺,道:“這事就交給愛卿去辦了,但愿齊侯不要過于為難魯國啊。”
公子遂親自帶著一大筆錢出使齊國,將魯文公的病情好好向齊懿公匯報了一下。
齊懿公才不管你魯文公是真病還是假病,他管的是你公子遂帶來了多少錢。
看來,這次公子遂帶足了錢,齊懿公看在錢的份上,立即答應(yīng)了公子遂的請求。
就這樣,公元前611年6月初,齊懿公終于與魯國執(zhí)政大夫公子遂在郪丘盟誓。
兩國就算是恢復(fù)了正常外交關(guān)系,雙方向神靈表態(tài),睦鄰友好,互不侵犯。
千里草人
【郪丘】春秋時齊地,在今山東東阿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