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當時作為三桓之首的季氏家族宗主季孫行父,沒有注意到叔孫僑如的這個想法。
在季孫行父看來,三桓必須團結(jié)起來,才能夠在復雜的魯國政壇上成為常青樹。
正是因為對叔孫僑如不設任何堤防,所以當叔孫任如不斷取得功勞時,季孫行父非但沒有看法,反而很欣慰。
畢竟,此時的魯國,表現(xiàn)搶眼的并非是代表魯國公室的子叔嬰齊,甚至連傳統(tǒng)世族臧氏家族也不敢過多表現(xiàn)。
對了,大司寇、卿大夫臧孫許于公元前587年去世,此時的臧氏家族由臧孫紇繼任。
唯有三桓,即季氏、叔氏和孟氏,不斷在魯國人面前露臉。
看看,這一次,三桓家族又露臉了。
只是,在叔孫僑如看來,并非是三桓露臉,而是叔氏家族露臉。
因為自己代表叔氏家族又將為魯國立下不世功勛。
這個不世功勛,就是魯國于公元前585年春,叔孫僑如率軍滅了鄟國!
鄟國完全被魯國吞并,成了魯國的鄟邑。
鄟國與郯國相鄰,是殷商以來的一個小國,春秋時一直是魯國附庸,大致位于今山東省郯城縣沭河以東部分、臨沭縣石門鄉(xiāng)部分和江蘇省東??h溫泉鎮(zhèn)的部分村莊。
鄟國鄰沭水而建,國力弱小。但土地肥沃,莊稼旺盛,水草豐美,牛羊成群,適宜發(fā)展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
魯國為何選擇在這個時候吞并了鄟國?
原因也很簡單,鄟國位于邾國、魯國的東南部之間,與郯國相鄰。
鄟國雖為魯國附庸,但對中原諸侯來講,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東夷小國。
春秋走到現(xiàn)在,中原列國諸侯都在有意吞并周邊小國,這是不斷壯大自己的需要。
魯國如果不及時取了鄟國,極有可能會被其他國家利用晉國與楚國爭霸的矛盾捷足先登。
不管如何,春秋就是一個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江湖。
對魯國來講,趕緊趁楚國、晉國這樣的超級大國不注意的時候,及時為自己撈一把最實惠。
叔孫僑如,當然又立了大功。
不斷立功的叔孫僑如當然還有大動作。當然,此時的他還在積累著自己的勢力,我們先不提。
因為此時要提的,是宋國的事。
宋國又出了什么事?
原來宋國出現(xiàn)了內(nèi)亂。由于內(nèi)亂,又使宋國無暇于盟主晉國的命令。
結(jié)果晉國火大了,于是魯國就接到了命令,討伐宋國。
我們細細說一說這前因后果。
說起宋國的事,就得從楚國先君楚莊王在世時說起了。
當時,楚國取得了對晉國的泌地之役大勝,也成就了楚莊王的春秋霸主之功業(yè)。
楚莊王并非是一個窮兵黷武的楚王,他的志向是天下和平,努力借著楚國之威,通過交好列國諸侯實現(xiàn)自己的天下和平夢想。
公元前594年,楚莊王派大夫申舟出使齊國,意欲結(jié)交齊國。
申舟的這趟差事必須經(jīng)過宋國,結(jié)果由于沒有辦理借道手續(xù),楚國大夫申舟居然被宋國人給殺了。
這令心存和平夢想的楚莊王大怒,立即率楚軍北上,圍攻宋國。
宋國在楚軍的強勢攻擊下,損失慘重,甚至都城商丘由于被圍困長達九個月而斷糧,到后來竟然出現(xiàn)了易子而食的慘狀。
在晉國無力救援、自身實力不濟的情況下,宋國被迫向楚國投降。
但楚莊王并未因此而滅了宋國,而是與宋國盟誓。其中一個條件是宋國執(zhí)政上卿、右?guī)熑A元必須赴楚國成為人質(zhì)。
但是,華元作為宋國右?guī)煟瑖碌牡谝惶柸宋?,怎么可能離開宋國?
后經(jīng)商楚國,最終改成了由宋國公室子弟公子圍龜代替華元赴楚國為質(zhì)。
公子圍龜本來作為宋國公子,在宋國享受著美好生活,現(xiàn)在居然天降大災,自己被作為人質(zhì)赴楚國,內(nèi)心對華元當然非常怨恨。
但當時的他無可奈何,只能屈從命運的擺布。
就這樣,公子圍龜在楚國呆了整整八年!
這八年,公子圍龜非但沒有好好學習楚國的文化與技術(shù),去考察楚國的風土人情與治國理政經(jīng)驗,反而是每天積累著對華元的怨恨。
據(jù)說,公子圍龜每天要做的事,就是早上起來洗臉時,對著臉盆狠狠地吐一口氣,說一句話:
華元你個王八蛋,等老子回到宋國,第一個就收拾你!
現(xiàn)在,公子圍龜終于回到了宋國,他對華元的報復行動就即將展開。
華元呢?他一心為國,根本沒想過公子圍龜居然有意害他,反而懷著對公子圍龜?shù)母屑ぶ?,專門安排了飯局,熱情邀請公子圍龜喝酒。
公子圍龜就對華元道:“右?guī)煷笕巳绻娴囊獙υ谙卤磉_感激的話,那在下就提一個要求,希望右?guī)煷笕四軌虼饝??!?p> 公子圍龜提出的要求,就是允許華元同意自己可以帶著甲士出入華元府第。
華元想也沒想就答應了。
但宋國國君宋共公卻警惕起來,直覺告訴他,這個公子圍龜要搞事。
既然你想搞事,破壞宋國的安定團結(jié),那寡人就搞死你!
于是,還沒等公子圍龜動手,宋共公就先下手為強,來了個斬首行動,將公子圍龜給干掉了。
公子圍龜雖然被干掉了,但他的勢力沒有被干掉。
正在這個時候,晉國由于鄭國的歸順,組織了蟲牢會盟。
當時參加的諸侯有晉國、鄭國、曹國、魯國、宋國、衛(wèi)國、邾國和杞國等諸侯國君。
當時晉國一看,到會的諸侯不少,內(nèi)心非常高興。
但想想還是有一些諸侯國尚未參會,所以參會的諸侯舉行完盟誓后,晉國認為有必要趁機再發(fā)出一些通知,希望更多的諸侯能夠參會,以壯大晉國的威勢。
這樣一來,會期就會無限期拖延。
與會的諸侯倒沒說什么,反正此時的國內(nèi)無鳥事,但宋共公就開始焦慮了。
因為公子圍龜?shù)氖律袩o完結(jié),擔心自己離開宋國太久國內(nèi)會生亂,于是宋共公急著回國。
宋共公向晉國表示,自己不能再在蟲牢這個地方呆下去了,必須及時回國,然后就與列國諸侯告別,回到了宋國。
宋共公走了,那再次盟誓少了一個重量級諸侯,還有必要嗎?
也就是說,堂堂中原諸侯盟主晉國提出要再次舉行盟會的事,被宋國攪黃了。
晉國火大了,自己好不容易又邀集了一班小兄弟開個會,你宋國居然這么不給面子。
既然你不給面子,那就教訓教訓你宋國。
就這樣,八年前剛剛遭受了超級大國楚國重大打擊的宋國,為這屁大一點事,又遭到了另一個超級大國晉國的沉重打擊。
公元前585年春,晉國、衛(wèi)國、鄭國以及歸附晉國的三支戎狄武裝聯(lián)合討伐宋國。
這個時候魯國在干什么?
魯國正忙著攻占鄟國,所以并未出兵。
但宋國是好惹的么?
晉國滿以為宋國不堪一擊,誰想宋國打人不行,但挨打的能力是世界頂尖的。
結(jié)果,宋軍據(jù)商丘城高墻堅而守,硬是不肯屈服,不愿認錯。
那就繼續(xù)打!
到了公元前585年秋,魯國終于完成了吞并鄟國的行動,隨即參與到了討伐宋國的軍事行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