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春秋魯國風(fēng)云

第360章 諸侯為杞國筑城

春秋魯國風(fēng)云 千里草人 1882 2023-11-10 05:05:00

  春秋,已經(jīng)走到了公元前544年。

  當然,當時可沒有公元前這個說法,當時魯國的史書記錄往往是某某國君多少年,至少《春秋》以及《公羊傳》、《谷梁傳》、《左傳》這三傳編年體史書是這樣記錄的。

  也許,這是魯國人這樣記錄的。

  那晉國或者其他諸侯國的人們?nèi)绾斡涗洑v史呢?

  史官當然也是某某國君在位第幾年這樣記錄。

  普通人則往往是發(fā)生過什么大事的那一年,如天子周靈王駕崩那一年。

  天子周靈王駕崩那一年,正是公元前545年。

  天子七月而葬,周靈王于公元前545年11月25日去世,停棺了七個月才下葬,跨了年,如今已經(jīng)是公元前544年了。

  這幾年,列國諸侯發(fā)生的事很多。我們不厭其煩大致交待一下。

  首先是大周王朝,天子周靈王崩了。

  本來周靈王有一個天資聰穎的兒子姬晉,被早早立為太子。

  據(jù)說太子晉溫良博學(xué),不但深諳治國之道,而且還精通禮制,甚至在音樂造詣上連當時世界音樂大師師曠都為之稱道。

  可惜,太子晉英年早逝,這正是王室的悲涼。

  周靈王崩后,繼位的是周景王。

  這位周景王嘛,嘿嘿,當然也是不中用的主。

  王室的事,就一筆帶過了。

  反正列國諸侯圍繞著天子駕崩,無非就是依禮吊唁之類的,也沒有特別的大事發(fā)生。

  如果說,以前的魯國,作為大周王朝宗邦諸侯,最看重的是周王室,那現(xiàn)在的魯國,最看重的是晉國。

  晉國國君仍舊是那位亂來的主,晉平公。

  不過晉國六卿班子此時尚可,至少中軍元帥是趙武,就是倡導(dǎo)那位天下和平的溫文爾雅的趙氏家族宗主。

  正是趙武,開創(chuàng)了春秋時期難得的一個列國諸侯和平相處年代,值得人們尊重。

  只是,令魯國人頭疼的是,晉國這一次的命令,居然與魯國有關(guān),而且是事關(guān)國家領(lǐng)土糾紛的大事。

  這個事說起來,也可以說是魯國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晉悼公時,當時的國君魯成公赴晉國朝見,聽聞了晉悼公少年即位、禮遇諸侯、強化君權(quán)等方面的過人之處,非常感佩,對英明神武的晉悼公非常敬重。

  有一次,杞國國君杞桓公前來朝見魯成公,魯成公將自己在晉國的見聞給杞桓公說了,這讓杞桓公也非常感慨。

  杞桓公回國后,立即親赴晉國朝見,并且向晉悼公表示杞國愿意嫁女入晉。

  于是,晉悼公娶了杞國公主為妻,這便是現(xiàn)在的這位晉國太后悼姒夫人。

  令魯國郁悶的是,杞國自從與晉國聯(lián)姻后,杞國整個抖了起來,從此不但不再朝見魯國,反而打著晉國的旗號,多次在魯國面前囂張,魯杞關(guān)系越來越緊張。

  據(jù)說,這位悼姒夫人非常強勢。

  晉悼公在世時,她不敢干政,但晉悼公去世后,晉國的許多對外事務(wù),明顯就是悼姒夫人的主張。

  如這一次,晉平公居然命令各國諸侯出錢出力,幫助杞國修筑城墻。

  修筑城墻,是一國國防建設(shè)大事。之所以要修筑城墻,是因為要抵御侵略。

  杞國要抵御的,當然是魯國的侵略。

  原來,這些年,杞國與魯國的矛盾越積越深,兩國為了邊界問題經(jīng)常發(fā)生小規(guī)模的沖突。

  放在杞國與晉國聯(lián)姻之前,杞國只能是受害委屈方,總是被魯國欺凌一把后躲一邊哭去。

  但自從晉悼公娶了悼姒夫人后,杞國就不再怕魯國了。

  非但不怕,自晉悼公去世后,悼姒夫人開始幫助杞國奪回以前被魯國侵占的領(lǐng)土。

  魯國能怎么辦?對付小小的杞國,魯國當然有一百種辦法去修理,但在強大的晉國面前,魯國只能委屈求全。

  這些年來,魯國不斷退讓。但杞國卻步步緊逼,終于在前不久,杞國再次強勢圈地,宣稱這些地那些地歷史上都是杞國領(lǐng)土。

  魯國終于忍無可忍,再加上杞國又不是弭兵會盟簽約國,那魯國就出兵教訓(xùn)了杞國一把。

  魯國一亮劍,杞國就被打殘了。

  杞國人祭出的老套路就是跑到晉國去告狀。

  但晉平公又能怎么辦呢?畢竟魯國不但是晉國的盟國,還是弭兵會盟中的簽約國,所以晉平公根本不可能組織聯(lián)合國軍去討伐魯國。

  但悼姒夫人不干了,她的一哭二鬧三上吊一擺,給晉平公非常大的壓力。

  晉平公的血壓升高了好幾十個毫米汞柱后,終于出了奇招:替杞國修筑城墻。

  晉平公對杞國人道:“不要慌,寡人發(fā)動諸侯給貴國修筑城墻就是。將城墻修高修固了,那就不怕魯國了?!?p>  就這樣,公元前544年,晉平公不顧趙武的反對,向齊國、宋國、魯國、衛(wèi)國、鄭國、曹國、莒國、滕國、薛國、小邾國等十個諸侯發(fā)出號令,列國諸侯出錢出力,組成龐大的跨國建筑施工隊,赴杞國修筑城墻。

  這是國際主義么?

  不不不,這事令各國諸侯意見大了去了。

  再怎么說,你杞國與魯國的矛盾,完全可以通過調(diào)解來解決。

  你晉國是怎么當?shù)睦洗螅?p>  不出面調(diào)解,卻搞了一次攤派,自家的城墻都來不及修或缺少經(jīng)費修,結(jié)果大家卻都要為你一個小小的杞國來修城。

  看在你晉國為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貢獻份上,齊國、魯國、鄭國等國在表示抗議最終無效的情況下,只好忍氣吞聲,努力為杞國修城。

  這里最不情愿的當然是魯國了。

  本來便是魯國與杞國的歷史矛盾問題,現(xiàn)在被你杞國打了小報告后變成了國際義務(wù),而且還牽連了那么多諸侯。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