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叔孫婼清除豎牛
上一回我們說,杜洩是一位在亂世中既保全了自己又維護了職責(zé)的叔氏家族忠義家臣,他在極端險惡的環(huán)境下,順利逃離了當(dāng)時對自己極為不利的魯國。
他的極為不利,一是被豎牛這樣的小人盯上,無時不刻遭到陷害。二是得罪了魯國第一大權(quán)貴季孫宿。
能夠頂著多方阻力,在將叔孫豹的喪事風(fēng)風(fēng)光光辦完后,立即抽身逃至楚國,這叫履行好了自己的職責(zé),保全了自己。
這樣的人,值得后世的我們敬仰。
但叔孫豹那位逃到齊國的嫡子仲壬,就非但不令人敬仰,而且令人嗟嘆不已。
仲壬本已逃到了齊國,那你就在齊國好好呆著就是,至少你身上流著正宗的叔氏血脈,等叔氏家族的內(nèi)部隱患給清除了,那再回叔氏家族不遲。
而且,在齊國,你仲壬至少可以為魯國的叔氏家族組建壯大起一支外部支持力量。
但仲壬不知哪根筋搭錯了,聽說父親叔孫豹去世了,他就急著回魯國,表示自己作為兒子,必須參加父親的葬禮。
那個時候,整個叔氏家族都由豎牛在掌控著,你仲壬是因為犯了罪而逃亡的。
叔孫豹雖然交代過要召仲壬回來繼承家業(yè),但這事除了叔孫豹、豎牛知道外,最多還有那個自身難保的杜洩知道。
沒有根基,沒有支持力量,你仲壬回魯國來豈不是送死?
也許,仲壬是走過季孫宿這個關(guān)系的,畢竟自己是叔孫豹的唯一嫡子。
按照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繼承制,仲壬是有資格繼任叔氏家族宗主。
但季氏會支持你嗎?
據(jù)說,一開始季孫宿倒是考慮過這個問題。
當(dāng)時季孫宿認為,如果自己扶持了仲壬繼任叔氏家族宗主,那今后仲壬必定對自己言聽計從。
但季氏家臣南遺卻認為,此時的魯國,已經(jīng)完全是三桓的天下。魯國的政壇,不再是團結(jié)的三桓與勢單力薄的公室的斗爭,而是三桓勢力內(nèi)部的比拼。
誰是三桓第一,那誰將掌控整個魯國。
也就是說,對季孫宿來說,真正符合季氏家族利益的,是將除自己季氏以外的叔氏和孟氏給不斷消弱!
現(xiàn)在,有一個消弱叔氏家族的機會,那還不好好利用?
這個機會,就是將叔氏家族的內(nèi)亂給擴大化,不但要讓牽涉到的叔氏家族宗親家臣更多,而且還要讓內(nèi)亂帶來的影響更加持久!
季氏家族不但不要幫助叔氏家族平息豎牛之亂,反而還應(yīng)該從中謀求更直接的利益!
季孫宿終于采納了南遺的意見,他就對叔氏家族這場內(nèi)亂采取了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tài)度。
于是,豎牛、南遺和仲叔帶等人就開始興風(fēng)作浪了,為了干掉叔氏家宰杜洩,他們在叔孫豹的葬禮上使勁發(fā)著陰招。
杜洩雖然憑著自己的本事連續(xù)破解了這些陰招,但畢竟是寡不敵眾,最后被迫逃亡。
叔孫豹唯一的嫡子仲壬就更悲劇了。
公元前537年春,剛回到魯國的仲壬,就遭到了一伙強盜的襲擊。
當(dāng)然,這伙強盜正是南遺部署的,仲壬的下場就是被亂箭重傷,不治而亡。
豎牛大方地將叔氏家族在魯國東部邊境的三十個城邑統(tǒng)統(tǒng)送給了南遺,南遺是季氏家族家臣,這樣一來,季氏家族得到的利益大了去了。
叔氏家族新任宗主叔孫婼再也坐不住了,此時的他已經(jīng)完成了一切家族繼承規(guī)定動作,那就要好好履行宗主職責(zé)了。
叔孫婼早已從仲叔帶的口中覺察父親叔孫豹死得蹊蹺了,當(dāng)時仲叔帶為迫害杜洩,居然阻止杜洩指揮叔孫豹的靈柩自朝門出發(fā)去墓地。
仲叔帶搬出的理由是叔孫豹并非壽終正寢,而是暴斃。
很顯然,仲叔帶失言了,這叫叔孫婼警覺起來。他悄悄調(diào)查叔孫豹最終死因,最終確定是豎牛將叔孫豹給活活餓死了。
然后,叔孫婼又綜合分析了孟丙和仲壬被殺的前前后后,最終得出的結(jié)論就是年邁且重病染身的父親叔孫豹被豎牛蒙敝,最終引發(fā)了一場場悲??!
殺父之仇,焉能不報?
叔孫婼將自己與豎牛盟誓的盟書一把扔進火爐,召集了除豎牛以外的所有家臣,悲憤道:
“叔氏大難,皆因豎牛一人之故。豎牛禍亂叔氏,其罪有三:殺嫡立庶、割地賄賂、迫害家宰,此三罪有一可處死!
眾位隨婼捕殺豎牛,殺豎牛者,賞千金、帛百匹!活擒豎牛者,賞封邑,任大夫!”
豎牛聽聞消息后大驚失色,這才知道叔孫婼先前答應(yīng)他的是一場游戲一場夢,那還不快跑?
豎牛急急如漏網(wǎng)之魚,惶惶如喪家之犬,朝齊國而去。
但他還能逃得了嗎?
一群對他恨之入骨的人就在齊、魯兩國邊境隘口等著他哩。
原來,豎牛出逃的消息一傳出,被豎牛害死的孟丙、仲壬的兒子們帶著家丁就守在邊境線上,來了個守株待兔,將豎牛給宰了。
據(jù)說,豎牛的頭被砍了下來,血淋淋地掛在刺蓬中。
處理了豎牛后,叔孫婼對季氏非常不滿,尤其是對季氏家臣南遺。
但此時的季氏家族勢力太可怕了,叔孫婼只能將不滿藏在肚里。
有人說,叔孫婼殺了豎牛,違背了他與豎牛的盟誓,在把盟誓看得跟天一樣重要的春秋時代,叔孫婼難道就不怕落下一個失信的非議?
用陰謀論調(diào)來評價叔孫婼,貌似叔孫婼就放任了豎牛害死孟丙和仲壬,再放任他割讓三十城邑,自己與豎牛結(jié)盟,活脫脫一出“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大戲,使自己這個庶子穩(wěn)坐叔氏家族宗主寶座,成了這次叔氏家族內(nèi)亂的最大受益者。
最后,又干掉豎牛,使自己在整個叔氏家族的威望得到極大提升!
這樣的人,厲害,心夠黑,臉夠厚,謀夠深。
但孔子不這樣看,他認為叔孫婼是一個有德行的人,“具有正直的德行”,如《詩經(jīng)·大雅·抑》里的那句話“有覺德行,四國順之”。
孔子認為,叔孫婼雖然由豎牛扶立,是自己擔(dān)任叔氏家族宗主的最主要功臣,但他卻不因此盲目感激重用豎牛,反而根據(jù)豎牛的罪行作出了誅殺豎牛的決定,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
叔孫婼到底是怎么一個人?
在接下來的魯國春秋風(fēng)云里,他當(dāng)然是一位主角,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