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玻璃工坊
無需思慮,當(dāng)弘治皇帝聽說,能批量制造望遠(yuǎn)鏡后,他即刻同意,將那石英晶石礦藏,賜給了張鶴齡。
當(dāng)然,作為代價,張鶴齡得保證按月交付望遠(yuǎn)鏡。
對張鶴齡來說,這筆買賣做得很值。
兵部采買望遠(yuǎn)鏡,是要拿錢出來的,這無形中,又平攤了自己建造玻璃工坊的成本。
再者日后玻璃生產(chǎn)出來,還可制造其他產(chǎn)物,或是對外販?zhǔn)邸?p> 那玻璃門窗,在這個時代,想來是稀罕之物,該是能賣個大價錢的。
“朕今日心情不錯,陪朕出去走走!”
弘治皇帝難得不再勤勞政事,居然要主動散心,張鶴齡自當(dāng)陪同。
跟著他一路出了御書房,到了御花園中,閑逛了片刻。
弘治皇帝今日心情看來不錯,連帶著連氣色都好了許多。
見他日漸健康,張鶴齡不免欣喜:“陛下,那暖閣檢修得如何了?”
這家伙常年待在那暖閣之中,才致使身子不濟,現(xiàn)在他離了暖閣,氣色明顯好多了。
張鶴齡猜想,那暖閣該是有問題的。
果不其然,說起暖閣,弘治又是一陣唏噓:“幸虧有你提醒,朕前陣子派人檢修暖閣,竟是發(fā)現(xiàn)暖閣下方的坑道竟早已破損?!?p> “那炭火之氣,順著那破損處漫到暖閣之內(nèi),朕竟是毫無察覺?!?p> “想來,朕一直身子衰敝,正是那炭毒所致!”
雖早有預(yù)料,但如今聽弘治確認(rèn),張鶴齡還是有些吃驚:“幸虧發(fā)現(xiàn)及時,未有釀成大禍?!?p> 弘治皇帝點了點頭,眼含感激地望來:“此番又得你相助,否則朕這身子,怕再扛不住多久了。”
他這話,倒是一點都沒錯。
歷史上的弘治皇帝,不就是第二年就死了么?
張鶴齡心下暗想,有了自己這一番指點,弘治皇帝或許能多活個幾年。
若是精心調(diào)養(yǎng),說不定還能長命百歲,這對大明來說,也算是個好消息。
且不論治理能力如何,弘治畢竟勤勉寬厚,有他在,這大明朝堂能得正常運轉(zhuǎn),百姓也勉強能混個安樂。
……
既得了弘治點頭,張鶴齡自然是光明正大地占了那石英石礦,派人大肆挖掘開采了起來。
為圖方便,他將那玻璃工坊,設(shè)在了西山腳下的集鎮(zhèn)里。
那香水工坊已建制完工,流民宿舍也已修建完善,工匠和流民們正好空閑下來,張鶴齡將之全拉了來修建起玻璃工坊。
西山腳下,看著民夫們頂著嚴(yán)寒,一車一車地拉來石英礦石,張鶴齡激動不已。
要不了多久,這些石英石,都會變成晶瑩透亮的玻璃,為他帶來大筆收入。
“伯爺,您這集市里,怎生賣了這么些稀奇古怪的東西?”
第一次到這集市的王守仁,倒像個好奇寶寶,走到那官道之側(cè)的店鋪里,對著那店鋪中販?zhǔn)鄣母魃锲?,都極是好奇。
這些日子以來,王守仁三天兩頭就往伯府里頭跑,美其名曰是共商玻璃制法。
但實際上,他是在看到伯爵府里殘存的香水作坊,對其大感好奇,又掉頭研究起酒精和香水來了。
這家伙,對自然科學(xué)極感興趣,碰到個什么新奇物事,都要埋進去鉆研一陣兒。
張鶴齡欠了人家一個人情,自是不好推阻。
他對這王守仁倒是極欣賞,覺得此人有股鉆研勁頭,倒不失為一個奇人。
今日玻璃工坊開工,他便邀了王守仁一道,來了這西山腳下。
此刻,王守仁正手執(zhí)那店鋪中新上的藤帽,好奇張望了起來。
他將那藤帽戴在了頭上,又取下來細(xì)細(xì)把玩。
看了一陣之后,復(fù)又戴回頭上,走過來好奇道:“伯爺,這東西倒是有趣,不知伯爺制了它來,是用作何處?”
張鶴齡笑著解釋:“這集市的顧客,多是那西山的采煤人。我這藤帽,正是為他們量身定做?!?p> “哦?”
王守仁又取下藤帽,用手敲了一敲:“這是防止山石和煤礦崩塌,用來防護頭部的護具?”
“不錯!”張鶴齡點頭:“這藤帽結(jié)構(gòu)簡單,造價低廉,卻又有一定的防護功效。采煤人戴上它,可以防止礦洞中礦渣掉落,砸中頭部致人受傷?!?p> 事實上,這藤帽不過是戰(zhàn)場上頭盔的仿制品,其堅固程度,自然是比不上那精鋼打制的頭盔的。
但那頭盔造價高昂,又是軍伍專用,尋常的民夫,自然是買不起的。
花幾個銅板,就能買個藤制安全頭盔,真出了意外或能保條性命,這自然是件美事。
這頭盔,已繼口罩、手套之后,成了這集市的又一暢銷品。
每日過來爭相購買的人極多,帶動這集市人氣越來越旺。
“倒是有趣……”
王守仁撫著這藤帽愛不釋手:“下官助伯爺找到那石礦,伯也可否賞這一個藤帽與下官,也算是還下官一個人情?”
張鶴齡哈哈一笑:“你若喜歡,拿去便是。”
他又看著那邊正破土動工的玻璃工坊:“此番你幫我這么大忙,換個藤帽就滿足了?”
“嗯?不然呢?”王守仁眨了眨眼。
張鶴齡對這位哲人兼發(fā)明家,倒更有興趣了:“你早就發(fā)現(xiàn)了琉璃制法,為何不利用其來開設(shè)琉璃工坊,憑此牟利?”
按說他能制出無色琉璃,這已是超然于世的先進發(fā)明,憑著那無色琉璃,他該是能大賺一筆才對。
可這家伙,似乎全不將這當(dāng)一回事。
似乎他所在乎的,只是研究創(chuàng)造的過程而已。
“牟利?”
王守仁呆了片刻:“下官并不短缺銀兩,何以要靠那東西牟利?”
張鶴齡笑道:“難道你是覺得……身為仕族,不該經(jīng)商營利?”
讀書人多有這個毛病,覺得經(jīng)商是下九流的勾當(dāng),恥于與之沾邊。
可王守仁卻連連搖頭:“下官從不以商道為低賤職當(dāng),不過營生手段而已。世間諸道,皆有其理,這買東賣西之道,自也如是?!?p> “下官家境雖說不上優(yōu)渥,卻也衣食無憂,實是無需靠這些營生牟利?!?p> 他又朝張鶴齡這邊望來,眼里滿是疑惑:“但下官不解的是,壽寧伯家中良田萬畝,該是不缺銀錢才對。為何您對這營生牟利之事,這么感興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