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短篇

散文詩歌

散文 過年

散文詩歌 春江夜雨 2047 2023-01-29 14:44:04

  散文《過年》

  作者:春江夜雨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zhuǎn)瞬又是一年。

  至于近些年來的過年,總覺得過年的氣氛和年味越來越淡了,對于往昔過年的記憶,大多是平平淡淡,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印象。唯有在我少兒時的六十年代中期,過年時的情景至今仍然歷歷在目。

  小時候的日子真的很苦,所以那時的小孩們都早早的盼望著過年,盼望著過年能有好吃的,盼望著過年能有新衣裳穿。而對于大人們來說,則把過年稱之為“年關(guān)”。

  雖然那時候大多數(shù)人家都很窮,但過年的氣氛還是很濃厚的,甚至在年前的半個月里就能感受漸濃的年味。

  從臘月二十四到臘月三十,是大人們最為忙碌的時候,忙著準(zhǔn)備過年的年貨。若是農(nóng)家,一邊要忙著把自家的農(nóng)產(chǎn)品拿到街上去賣,換回需要的年貨,一邊要忙著磨淀粉、做豆腐。若是城鎮(zhèn)居民,除了水不要花錢,可以到河里去挑,其它的哪一樣都得拿錢去買。那時候物資匱乏,有些食物是憑票供應(yīng),若是不巧很有可能碰上缺貨,有票也買不到。

  到了二十八九那幾天,是鄉(xiāng)下人上街辦年貨的高峰,街道上人擠人,肩碰肩,有買的,有賣的。香燭紙錢,鞭炮、春聯(lián),再買上幾張新的年畫,這幾樣是家家必備的。至于其它的食品年貨,各家根據(jù)自身經(jīng)濟狀況,或多或少都會買上一點,畢竟一年只有一次,那是孩童們久盼的日子。

  臘月二十四是過小年,幾乎家家都會接祖。接祖儀式莊重虔誠,先是將祖宗的牌位認(rèn)真擦拭干凈,恭敬地供奉于堂屋條幾上的正中,一邊敲罄,一邊喊著祖宗們回家過年。在牌位下方的四方桌上擺上三牲碗(雞、魚、肉),斟上三杯酒,擺三雙筷子,依次一字排開。

  一切準(zhǔn)備就緒,在門口的一側(cè)給祖宗們焚香燒紙、燃放鞭炮,以示迎接,這就算把祖宗們接回家了。先是讓祖宗飲酒,酒畢,再上三碗米飯。待祖宗們酒足飯飽之后,家人們才能開始用餐。從臘月二十四開始,直至正月十五完年,再把祖宗們送走,送祖儀式大至與接祖相同。這年也就算過完了。

  大年三十的午后,家家開始貼春聯(lián)。那些上午就早早貼上春聯(lián)的人家,債主就不會去欠債的人家討債了,這是都知道的規(guī)矩。那時候的春聯(lián)是沒有印刷的,即使有賣,也都是會寫毛筆字的文化人書寫的,只有極少人家買一兩張紅紙自己寫,也有的是請人書寫。

  三十晚上,吃年飯一般都比較晚,依然先是祭祖。年飯的飯桌上雖然菜品不多,難能可貴的是有了一點葷腥,與平時相比,實可稱為豐盛,最主要的是可以敞開肚皮。

  吃過年飯,少數(shù)家境稍好的人家,桌上會擺出糖食糕點、大多數(shù)家貧的人家只能擺上一點花生瓜子之類的零食。其實這也只是為了應(yīng)景而已,大都是舍不得吃,留著撐個門面,待正月里街坊鄰居及孩童們來拜年或串門時用來招待他們。

  三十晚上,家家都有守夜的習(xí)俗,不等到午夜放過開門鞭炮之后是不會睡覺的,有些人家甚至通宵達旦。那時候沒有電,要么煤油燈,要么點蠟燭。必不可少的是家家都會燒一盆炭火,一家人圍著炭火聊天守夜,寓意著來年家庭興旺、紅紅火火。

  吃過年飯的小孩們手提燈籠,成群結(jié)隊的去往街坊鄰居家拜年,見到大人們都會說一些吉祥祝福的話語,討得大人們的喜歡,可以收獲一些糖果、瓜子、蠶豆、花生之類的吃食,偶爾也會得到幾分錢的賞錢,那是孩子們高興得不得了的事情。也有些三五成群玩炮仗的小孩,把炮竹拆散一個一個的燃放,大多是舍不得整掛的一次性放掉。在斷斷續(xù)續(xù)的爆竹聲中,充滿著孩子們的歡聲笑語,那是一年中孩童們最快樂的時光。

  午夜,辭舊迎新,鞭炮齊鳴,“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fēng)送暖入屠蘇。”人們在辭舊迎新的爆竹聲中,寄托著對來年的憧憬與希望。

  正月初一人們都起得遲。哪怕是家里再窮,這一天的早餐是不會吃粥的。正月初一互不串門。初二更不能去別的人家,只有在舊年街坊鄰居或親戚家有老人過世,初二才可以去拜新靈。

  雖然初一初二不出門,但是整條街上卻異常熱鬧。、舞龍燈、舞獅子燈的,踩高蹺的、疊羅漢的、玩雜耍的,敲鑼打鼓,吹拉彈唱,民間小調(diào),黃梅京腔,不亦樂乎。演至精彩處,喝彩聲聲,兼有爆竹助興。前一隊剛剛過去,后一隊接著上來。《豬八戒娶親》,八戒、悟空、媒婆、妖精,那扮相動作,那臺詞對白,令人捧腹;《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那道具妝容,那逗樂情節(jié),妙趣橫生。街道就是流動的舞臺,一邊演出,一邊緩緩移動前行。文娛節(jié)目可謂是豐富多彩,天天如此,日日更新,一直持續(xù)到正月十五。

  正月初三到十五,老街的劇團天天晚上都有戲劇上演,票價一角錢。那時小孩子們很少有自己的零錢,知道日子艱難,斷不敢向大人要的。沒有錢買不起戲票,心又不甘,這些小孩們,其中很多是同?;蛘咄嗟耐瑢W(xué),聚在一起在戲院進場入口處的人群中故意推搡,故作擁擠。在人群里擠來擠去,若是被擠到了檢票口,后面的一群小孩便會非常默契,使勁猛推前面的小孩,兩個檢票員攔截不及,進入了檢票口的小孩撒腿就跑。檢票員卻不敢去追,若去追那一個,便會有一群小孩魚貫而入。因為畢竟是小孩,再說這又是大過年的,也就只能隨他去了。也有的小孩瞅準(zhǔn)時機,趁檢票員稍不留神,從前面正在檢票的大人們的腋下迅速鉆進入口,一溜煙跑進劇場混入人群。

  此上之法,故伎重演,總能屢試不爽。進了劇場沒有座位,只能找個適合的空處站著看戲,若見有人查票,只能四處與之躲貓貓。

  記得《墻頭記》、《竇娥冤》、《白蛇傳》……這些古典戲劇,都是少兒時過年在故鄉(xiāng)老街的劇院里看到的,其中的有些劇情至今尚能記得。

  幾十年一晃就過去了,幾十年一晃就老了。回想起曾經(jīng)的那年那月,逃票看戲———這也算是在我少兒時,關(guān)于過年其中的一段特別的記憶吧。

  寫于2023年元月29日

  農(nóng)歷癸卯年正月初八

  作者原創(chuàng),謝絕轉(zhuǎn)載與復(fù)制。

春江夜雨

那年那月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