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走路千萬不要玩手機(jī)
靜謐的夜晚,老舊的小區(qū)外,狹窄而又漆黑的小道上,一個身材圓潤的小胖子一手費勁地推動著電動車,一手拿著微弱光亮的手機(jī),嘴里還時不時地口吐芬芳。
“奶奶皮,這傻柱子腦子就是木頭做的,既然有了老婆孩子熱炕頭,竟然還跟秦淮茹那綠茶勾勾搭搭,活該兒子改姓!”
臉色猙獰的小胖子全神貫注地翻看著手中的小說,這本禽滿四合院的同人小說是他上周剛從某知名免費網(wǎng)站下載的。
全書也看了有七八百章了,基本如同有網(wǎng)友在書帖里勸退讀者的內(nèi)容一致,時間軸混亂,人物關(guān)系錯綜復(fù)雜且毫無人性。
但是勝在字?jǐn)?shù)足夠多,豬腳的金手指也不是太離譜,也沒有變異的小動物劇情,算是無聊打工人聊以慰藉的上班摸魚、下班自娛自樂的糧草了。
當(dāng)小胖子還在為傻柱感到惋惜時,絲毫沒有注意到前方一輛負(fù)重前行的大貨車正在高速向他駛過……....
灰蒙蒙的天,土黃色的街道,南鑼鼓巷里的一座大雜院外的石階上坐著一個身材瘦小的孩童,此刻正一臉哀愁地望向遠(yuǎn)方。
一個黑衫藍(lán)褲的青年溜溜達(dá)達(dá)地走了過來,手里提溜著一個網(wǎng)兜的飯盒,嘴里不知道哼唧著什么曲調(diào),一副春風(fēng)得意的樣子。
當(dāng)他看見門口臺階坐著悶悶不樂的孩童是李家老三后,忍不住上前逗樂道:“呦,三小子,今個是不是又有老師要來家訪了?你可真行,這個月第三回了吧?”
“傻叔,這都怪棒梗,是他逮的癩蛤蟆,而且還是他出的注意,要不然我怎么會想到塞到徐靜理的課桌里。兩個人干的事情,憑什么就我一個被家訪,我不服!”
孩童名叫李桐,是住在前院東廂房李家的三小子。
李家的老人和男人去世的早,現(xiàn)在家里就只剩下寡居的李王氏和兩個兒子一個女兒一起過活。
平日里靠著縫補衣物和街道辦發(fā)放的糊紙盒、紙片、折頁子的零活才能勉強(qiáng)糊口。
家中的老大今年也二十九了,到現(xiàn)在還是大齡單身青年一個,也沒個正經(jīng)工作,說是在東直門的糧店扛大包,其實就是一個人賣苦力的。
給人的印象就是一個經(jīng)常低著頭說話,有點駝背,渾渾噩噩的這么一個人,按照傻柱的原話講那就是白瞎了他一米九的個頭。
二女兒和小兒子是雙胞胎,上個月剛滿八歲,小兒子長得眉清目秀,二女兒反而有點女生男相,跟院子里幾個同齡的孩子在附近的紅星小學(xué)上學(xué)。
李桐口中的棒梗同樣也是紅星小學(xué)的學(xué)生,不僅李桐同歲還是同班同學(xué)。
棒梗,大名賈梗,是住在中院西廂房賈家的孩子,平日里最是調(diào)皮搗蛋,偶爾還會有些偷雞摸狗的行徑。
這賈家在大院里也是非常出名的。
賈張氏早年喪夫,一個人含辛茹苦地將兒子拉扯大,后來托了院里一大爺?shù)年P(guān)系進(jìn)了軋鋼廠當(dāng)工人。
三年學(xué)徒,兩年一級工,五年升到了二級工。
軋鋼廠是冶金部下屬重點國營工廠,鈑金車間的二級工,那可是等同于醬油、面包這類輕工廠里的三級工,每個月工資35塊5。在四合院十幾家住戶里算是很好的工作了,要不然這小子也不會放棄城里的姑娘,非得娶一個從農(nóng)村來的美嬌娘。
在計劃經(jīng)濟(jì)的1963年首都早已完成了戶籍改革,農(nóng)村戶口跟城市戶口在當(dāng)時那是天壤之別。
就拿糧食來說,城里人不用種地拿公分,吃的是商品糧拿的是國家或集體發(fā)的工資(沒有私營企業(yè))。當(dāng)時的糧本跟著戶籍走的,沒有糧票就只能去黑市買高價糧,再加上什么油鹽醬醋、煤布糖茶了,加在一起可是一筆不菲的支出。
賈張氏也是嘔不過兒子的脾氣,否則按照她的打算,那肯定是在城里面找個家里條件好的,最好是有點學(xué)識的兒媳婦。
好看能頂個錘子用,她當(dāng)年年輕那會也是十里八鄉(xiāng)的大美人,否則也不會被老賈娶進(jìn)城。
可自從老賈死后,家里沒了經(jīng)濟(jì)來源,她一個農(nóng)村戶口還沒工作的寡婦帶著一個拖油瓶,那日子過的可真是一天不如一天,一日不如一日。
后來依仗著自身的姿色與周圍幾個“仗義疏財”的老大哥們的幫助下,才算是勉強(qiáng)糊口,后面慢慢地熬到了兒子長大,又進(jìn)工廠拿工資,日子才算是有了盼頭。
對于眼么前的兒媳婦秦淮茹,賈張氏是打心眼里一百個瞧不上。雖說她也是農(nóng)村出來的,可是在她看來秦淮茹那可真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
秦淮茹那豐腴的身段,一雙撩人的桃花眼,活脫脫就是一個最會誘惑男人的妖艷貨色。
平日里這賈張氏對自家兒媳婦是伸手就打張嘴就罵,幾乎是一天的好臉色都沒有給過。不過這豐腴貌美的兒媳婦也是真有能耐,第二年就給賈家添了一口男丁,婆媳之間的關(guān)系這才算是稍微緩和了一些。
可惜好景不長,前幾年賈張氏的兒子因為上班打瞌睡出了事故,癱在床上躺了不到兩年就一命嗚呼哎哉了。賈張氏帶著大肚子的兒媳和孫子孫女發(fā)送走了兒子以后,身上的尖酸刻薄開始變本加厲,無論是誰跟秦淮茹站一起時間長了,她都覺得對方是想要勾搭走自己的兒媳婦。
因為這個,賈張氏在這大雜院里可沒有少得罪人,算是全院里口碑最差的人了。
倒是她家的兒媳秦淮茹那可真是高情商,逢誰都是笑臉相迎,輕聲細(xì)語之間說不出的萬種風(fēng)情。這大雜院里的男人,無論是否單身,估計沒幾個夢里沒跟她有過漣漪的。
其中,與賈家同住在中院的傻柱就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每月都會主動的給賈家送錢送吃食,就為了那俏寡婦能瞟他一眼,然后就能樂呵呵一整天。
傻柱,原名何雨柱,同小他四歲的妹妹何雨水住在中院的正房和一間耳房,兩人很小的時候就沒了娘,狠心的老爹河大清十幾年前就拋棄兩個孩子跟一相好的寡婦跑了。
兄妹倆在一大媽和聾老太太的救濟(jì)下磕磕碰碰長大,好在傻柱小的時候跟父親學(xué)了一手好廚藝,現(xiàn)在在軋鋼廠的大食堂里當(dāng)廚師。
一個月工資37塊5,吃喝基本不花錢,刨去每個月給念高一的妹妹何雨水10塊錢,那小日子過得還是相當(dāng)?shù)牟诲e了。
至于為什么名前面加個傻字,倒也跟他的好勇斗狠,做事不顧后果的愣頭青性格有關(guān)。小的時候賣包子還收過假票子,就被自己親爹罵過他是傻柱子,可一個小孩被人騙了誰能真記在心上,可后來院里的人才發(fā)現(xiàn)這個傻字跟他非常得貼切。
到后來除了后院的易忠海仍然叫他柱子,其他人都喊他傻柱,他也就聽之任之了。
“好了,爺們回家了,你在這慢慢等吧?!?p> 傻柱笑呵呵看著搖晃著拳頭表示要做點什么的李桐,大邁步離開了,也沒有規(guī)勸的意思。
男孩子之間的事情,拳腳相向就是解決事情的最好辦法。
甭管對不對,反正傻柱是這么認(rèn)為的。
不服,不服就去問后院的許大茂去。
傻柱進(jìn)了院門,幾個住在倒座房的男人見他下班回來了,相熟的就互相打了聲招呼,不過也就只限于此了。
對于這些住在前院的鄰居們,傻柱可不是很待見,一是這些人大多都是外來戶,不是土生土長的首都人,二是這些人家里的經(jīng)濟(jì)條件普遍的比中院與后院的土著住戶們要差些。
要說前院里他傻柱能瞧得上眼的就只有兩家,住在前院西廂房的閻埠貴一家,以及東廂房的李家人。
李家人就不用說了,有了同院的賈張氏做對比,同樣守寡的李王氏那可真是誰提誰要豎起大拇指的女人,拿聾老太太的話講,擱在過去那是可以立貞節(jié)牌坊的。
而像那賈張氏年輕時候的做派,都不知道得要進(jìn)多少次豬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