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勸誡
就是熱鬧得都有點過了。
吱呀一聲門開,屋內(nèi)嘈雜的骰子聲、骨牌聲、斗雞叫聲、寶錢叮當(dāng)聲……要錢的、耍賴的、喝彩的、錢輸光了臨時甩賣法寶的……所有的聲音與味道一股腦齊齊沖了出來!
沖得齊鳴是耳鼻難受,也沖得和尚嘴唇嗡動。
“碰!”
眼見不對,余良哲立刻關(guān)上了門扇:“兩位貴客抱歉得很,進錯了?!?p> 這小樓所處,地勢好、風(fēng)水佳,所以不過幾丈寬窄的地基,卻用法術(shù)疊合了近百個屋子,全都由一道門進出。
而余良哲剛告假過來不久,還不太清楚如今哪一間是哪種用處,因此一連開了十多次,門后才終于不再是賭場柜坊,而是一室雅間了。
我之砒霜卻是彼之蜜糖,余良哲一次次開門的時候,齊鳴清楚看得,那張圓胖臉被賭坊中欲望撲面一沖,立刻滿面紅光,如沐春風(fēng)一般。
也明白看到,那屋里除了各式的賭設(shè),或紅眼氣急、或意氣風(fēng)發(fā)的賭錢修士外,還圍了好幾個打扮與余良哲如出一轍的富貴翁,正端坐。
他這才知道,為何釣湖清塘這么大的事情,都沒個人在旁看著和尚,合著都已經(jīng)迫不及待,在這賭坊里將這既下流又上等的欲念煉上了。
邁步入室,放下懷中大缸,和尚終于忍耐不住了:
“和尚多嘴幾句,施主勿怪——賭之一事,無論桌上桌下、不分賭徒、莊家,都如陷泥沼、如沉迷海,是業(yè)火、是惡障,終究陷人誤己,還望施主、虔愿貴派早舍了這惡業(yè)……”
余良哲聞言訕訕,他是做凡間鎮(zhèn)守的,自然知道賭博一事敗德喪行,可不分你本事高低,聰明與否,是凡人還是修士。但他身在集中,食其利益,也不好吃里爬外,只能辯解道:
“大師言重了,小賭怡情,大賭才傷身,這會兒的賭局,準(zhǔn)入的修士大都是富裕闊綽之輩,再者我等也與他們約定過了,無論如何,至多輸夠了三百錢就得走人……出不了傾家敗業(yè)的事情?!?p> 三百寶錢,約莫就是一口不錯飛劍的價格。對于富裕修士,確實不算太大的賭注。但……
賭就是賭,哪有什么大小之分?
管得了樓里,還管得了樓外么?
這不勞而獲的欲火一旦挑起來,放在哪里不能燃燒?落到哪里不能害人?
“罷了。”片刻的沉默,和尚升到喉頭的話變作低低一嘆,不再過多言語。
余良哲吃人嘴軟,他又何嘗不是拿人手短。若不是尚有一座廟宇的承諾還在對方手中等待兌現(xiàn),他方才那句后面就要加上:“莫要等到積重難返時,惡火自焚身!”這般直接顯白的警告了。
再說錢修們貪食賭欲多年,怎么會只言片語就能勸動的?又哪是說服余良哲一人可以左右變更的?
“過年嘛,這熱鬧喜慶除外,還有除塵布新的一番忙活,”余良哲擺好了茶水點心,生著了香薰暖爐,告罪道:
“集上的布置要緊,我得趕快去盯著了,兩位若有什么需要,只需朝著窗戶喊一聲,若要出門啊,記得從桌上拿一枚牌子,回來的時候就不會進錯……”
一番囑托,余良哲的身體也退至門外:“還有就是,開集的時間,是明日申時起到除夕的未時散,可別錯過,不然,就得再等一年了?!?p> 話落,隨著“吱呀”一聲,屋門又閉上。
出了門,余良哲仰頭望了望黑漆漆的夜空。
不知道是那持續(xù)一個多月的巡查風(fēng)波耽擱了生意修煉還是什么別的原因,他最近總覺“餓”的頻繁。就好像凡人的腸胃里生了蛔蟲那樣的感覺,那欲念怎么吃也不夠……
“但愿不是修行上出了什么岔子?!?p> 搖搖頭驅(qū)散雜念,余良哲為兩位客人的房間打上了記號,以防旁人誤入,又短促地敲了五下木門,來催促同道們出來幫忙。
門后,和尚取出蒲團,結(jié)跏趺坐。
之前那釣湖著實是不小的法度,可把他累的夠嗆,剛才幾句注定無為的勸誡,又使他心中難過。
身心俱疲之下,他只向同屋的書生囑咐了幾句,便閉上雙眼。
裊裊飄散的熏香,低低吟誦的經(jīng)文,時間默默過去。
暖烘烘的軟榻上睡過一覺,肩上的信鳥用點心渣喂飽了,手中的志異故事也被翻過一遍,開集的時辰卻仍未至。
沒了倦意也不必修行的齊鳴也無聊到,只能圍著和尚的大缸,看里面“鯉魚”游來游去。
這時候,齊鳴才注意到,那鯉魚的黑背是淤泥,白肚是凈水,金鱗是魚蝦盤聚,烏須是水草纏結(jié)……一湖的所有事物,有生有死,竟然都在法度的驅(qū)使之下,化為一體運動,不禁贊嘆和尚的法術(shù)神奇有趣。
終于,和尚醒了,他停下誦念,抬起眼皮。
在經(jīng)文中求問佛陀菩薩,也不耽擱和尚的神識看清楚周遭,所以齊鳴的諸多無聊動作也都落入到了和尚眼里。
他便忍不住勸道:“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當(dāng)勤精進,如救頭然,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齊鳴是俗家宗派的弟子,又是年幼入道,哪有人專為他講過佛法,所以稍愣了下才逐句理解,明白了這話的意思。
但這期間,和尚的眉頭已然皺起,他觀對方書生打扮,還當(dāng)是肚里有些墨水,沒想到卻是不學(xué)無術(shù)之輩,怪不得眉宇間氣度不對,也怪不得如此行為。
便又接口解釋道:“這是普賢菩薩的警眾偈,說人的日子一天天過去,就好像魚的水溝一天天干涸,勸人珍惜光陰應(yīng)如火燒了眉頭一般,勤勉精進,不應(yīng)懶散放逸。”
“施主年紀(jì)輕輕,正是勤修苦練的時候,更不能貪圖一時舒坦,誤了菁華歲月,不能悠悠忽忽,兀兀度時,須知人生短暫,是一時一刻都浪費不得。”
“而我觀施主這七個時辰,是沒有一刻用在了修行上,施主是想年老時侯再后悔哀嘆,埋怨今日的自己,任憑時光流過,年歲消減么?”
![](https://ccstatic-1252317822.file.myqcloud.com/portraitimg/2022-11-11/b411fa0bf1097d6aae4d2c33eb17535fMx74tj16A1Gc2q9.jpg)
寬陳
復(fù)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