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新鹽法!(求追讀收藏)
這兩日,朱高熾真是被那本奏本難住了。
微胖的身軀都瘦了兩斤。
翻閱洪武留下來的、關(guān)于計口鹽法的典籍,試圖看看計口鹽法的弊處,可高皇帝的過失和弊政,誰敢寫?
因此。
看到的,都是寥寥幾筆,或者史官稱頌的記載。
恍恍惚惚回到東宮,朱高熾面上似是陷入深思,連朱瞻墉怎樣出現(xiàn)在身前,也沒瞧見。
“瞻墉啊,父王今日無暇,你吃些糕點便回去吧?!?p> 說著,輕嘆一口氣,把面前的錦盤推到朱瞻墉面前。
朱瞻墉是來告訴朱高熾,他被人坑了,朱棣還不知鹽法的事,這本疏奏閱不閱,皇祖都不會高興。
可父王還不知他攔截解縉的馬車,所以,朱瞻墉還需裝出茫然的樣子。
“父王有心事?”
朱高熾似是覺得壓在心里不舒服,于是點點頭:“父王本想,趁著觀政的機會,替你皇祖分憂,如今一本疏奏,就難了三日……”
他長吁短嘆時,奉天殿的老太監(jiān)大步進來傳:“太子殿下,陛下問那疏奏,何時送去奉天殿?”
朱瞻墉把那本疏奏遞過去:“這本疏奏,東宮不閱了。”
朱高熾楞了楞,震驚地看著這個膽子很大的兒子,不過現(xiàn)在想閱,也只是無能狂怒,閱奏不是打勾打叉,背后牽扯許多百姓。
聽著朱瞻墉的話,老太監(jiān)心里有些生氣,但也算有了答復,轉(zhuǎn)身回去稟報。
朱高熾深深地吸了一口涼氣,側(cè)過頭有些生氣:“混賬!怎能說出這樣的話,完了,你皇祖定抽你的皮……”
“子不教父之過,皇祖要教訓我,會先教訓誰?”
朱高熾面上一緊,感覺后背發(fā)涼起來。
“咋辦?”
“一會兒皇祖召父王,父王如實說便是?!?p> 朱高熾輕嘆一聲:“你可知,計口鹽法的難處?”
“兒臣當然知道?!?p> “如今江南各府百姓的民怨很深?!?p> “父王知曉,為何嗎?”
查遍典籍,也沒找到原因,朱高煦茫然看著朱瞻墉,一副想聽他接下來的話的模樣。
朱瞻墉早就和老朱商量過了,言簡清晰地說:“按戶口賣鹽,百姓吃不完,朝廷每月仍按家中人丁,強行給百姓賣鹽,增加了百姓的負擔,如同一種強制的賦稅。”
朱高熾面上恍然大悟。
他是體恤民情的人,從北平府南下京城時,見了許多荒涼之地。
“難怪,難怪啊,難怪江南各地民怨如此深,百姓活不下去了啊?!?p> “每月規(guī)定買固定數(shù)量,對百姓來說,是一筆很大的負擔?!敝煺败溃骸坝嬁邴}法該廢止了?!?p> “可……可是戶部的賬目如何算?”
“兒臣想了一個辦法,若是皇祖問起來,父王就這么說吧。”
朱高熾疑惑,聽完后表情漸漸精彩起來,還不等他問朱瞻墉,奉天殿的老太監(jiān),又來傳喚了:
“太子,陛下召您去奉天殿?!?p> 朱高熾整了整常服,跟著老太監(jiān)來到奉天殿。
邁入殿門,便看見朱棣端坐在高位上,蹙著眉峰,這是來京城后,第二回在奉天殿見朱棣。
大殿中,還有都御史陳瑛。
“兒臣見過父皇!”
朱棣瞇著眼睛,冷然問道:“朕聽,觀政三日,你便不想閱奏了?”
“父皇不知,松江府上的計口鹽法疏奏,屬實難斷?!敝旄邿胍荒槥殡y的樣子。
“難在何處?”
“當初奉行計口鹽法,是因為百姓多次買鹽,小錢太多,戶部難以核算,才改為如今的計口鹽,按照人丁,每月按固定數(shù)目賣給百姓?!?p> “可百姓未必能吃完,朝廷每月強賣,如同徭役,加重百姓負擔。”
朱棣聽完解釋,雖然理解,但眉峰仍舊蹙著:“朝中每天,都有這樣的事,天下難事,何止這一樁?!?p> “兒臣已想到對策,只是想與父皇商議。”朱高熾抬頭。
都御史陳瑛轉(zhuǎn)頭,這鹽法,起初是他向朝廷提議,要讓朝廷控制鹽的販賣,又要方便戶部清算,當初想了許久。
因為朝廷當時沒有辦法,同時解決這兩個問題。
只能兩權(quán)相害取其輕,他倒是想聽,還有什么對策?
“說來朕聽聽?”朱棣聲音很輕,注意力卻全在朱高熾身上。
“兒臣想到的辦法是,鹽仍然由朝廷販售,但來買鹽的人,由百姓變成商人,販給他們固定的數(shù)額,再由商人賣給百姓,百姓想買多少都是自由,買賣賬目的核算,也從朝廷,轉(zhuǎn)移到了商賈身上?!?p> 這是朱瞻墉和老朱多次探討的結(jié)果。
朱棣輕笑一聲:“這不是,高皇帝早年奉行的開中?”
“是,恕兒臣未說完?!?p> “高皇帝早年實行開中鹽法,是讓商人運輸糧食,到邊陲換取鹽引,再運到各地販售,但兒臣想,改一改,由用糧食換鹽引,改為用銀兩換鹽票,在各地設鹽司,領(lǐng)票買鹽。”
朱棣眸子微微一凝,糧食運到邊陲,屯田時,邊軍吃不完,屯在倉庫里也是腐爛,變成銀兩,就能收入國庫,充盈國力。
心思回轉(zhuǎn),便知是善政。
朱高熾又補充:“此外,朝廷需立一條新律法,公候、宦官和文官大臣,不得向朝廷請乞鹽引,朝廷也不得以鹽引,折色為俸祿,發(fā)給官員?!?p> 雖然不知目的是什么,但這是朱瞻墉讓他說的。
這套鹽法,從開中法,到明中期葉琪變法,再到清朝的票鹽法、鹽律,一步到位。
其實,開中法很好用,讓商人運糧到邊陲,當軍餉,節(jié)省朝廷一大筆糧食運費。
但它被壟斷了。
明中以后,公候甚至太監(jiān),都向皇帝要鹽引,因此,需頒布這樣的鹽律。
陳瑛心頭一顫,目光在朱高熾身上很久沒移開,本想第一次觀政,給朱高熾下馬威,可是,眼下他也挑不出毛病來。
朱高熾緩緩抬起頭:“不知父皇意下如何?”
朱棣也是心里震撼,從交易到律法全都考慮到了,他簡直不太相信,是朱高熾想出來的,側(cè)過頭看向老太監(jiān):“去,將文淵閣的大學士,六部部堂全部召來,朕有要事與他們商議,等等,去一趟雞鳴寺,把姚廣孝也召來!”
PS:汗,本來是想兩章連發(fā)的,但上一章發(fā)完后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