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回到明末當小代

第三十三章 大同黨

回到明末當小代 訊越者 2042 2022-12-21 15:35:20

  顧澤明講完了這三大定律,身體有一股偷竊的喜悅,但是說抄襲,這也沒有根據(jù)了,牛頓這個時候剛剛出生,顧澤明又怎么抄襲他呢?

  日后這牛頓與布萊尼茨,牛頓與顧澤明,估計會成為科學史上的公案,牛頓將成為悲情英雄,甚至因為傳教士的文獻,牛頓發(fā)現(xiàn)萬有定律的故事將會被認為是東學西漸的表現(xiàn)。

  想想就覺得有意思,顧澤明是孫悟空還是六耳獼猴呢?

  他又想起這五指山來。

  大圣已成繞指柔,五指山壓不自由。

  借問愚公何處有?個個都做稻粱謀。

  稻粱謀,為王侯,愁似春水向東流。

  喚起愚公千百萬,同心齊干,為民謀福,為仙搬山。

  想來這解救之道就在這千千萬萬的“愚公”里面。

  就在顧澤明思考這條嶄新道路的時候,李自成在長安打出了進京勤王的旗幟,改順為明,一時天下景從。

  被崇禎許諾世代鎮(zhèn)守武昌的寧南侯原本還不愿意承認北邊的政權,即使是王介之和王夫之一番苦口婆心的勸說,這左良玉也是不為所動,現(xiàn)在聽聞這李自成打出招牌來,左良玉立馬跟進,率領二十四萬大軍朝北京去。

  但說來好笑,他的二十四萬部隊其中有二十萬都是老百姓,而一般的老百姓能被抓進去嗎、他們都是流民,這就是左良玉往日要餉銀的妙招。

  率領江北四鎮(zhèn)駐守在徐州一代的馬士英帶著十萬軍隊也打著進京勤王的旗號,朝著北京出發(fā)。

  而此刻從長江一帶沖在最前面的卻是王介之和王夫之二兄弟,他們率領的一千義師突破大順在湖廣方面的大將白旺的封鎖,來到了河南境內(nèi),與原先被大順棉侯袁宗第打敗的河南地主劉洪相回合,在河南拉其了一支萬把來人的隊伍,朝著北京勤王而去。

  一路上的野心家都覺醒了,乘著這個機會招兵買馬。在四川攻城略地的張獻忠個停下了步伐,在攻克瀘州后,偃旗息鼓,派了一支千把來人的軍隊,領頭的是一個年輕的將領,他的名字叫李定國,雖說是二十三歲,可已經(jīng)是戎馬半生了,成熟與青稚在他這張臉上完美顯現(xiàn)。

  而這些在顧澤明的意料之中,也在他的意料之外,距離這些人千里之外,顧澤明也不可能知道這其中的情形。

  “列位,晉朝人阮籍曾經(jīng)登上廣武說:‘時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我想我也是這樣,‘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后漢李固寫給黃瓊的信中將,‘陽春之曲,和者蓋寡,盛名之下,其實難副?!艘凶灾?。

  不過他還是說‘自生民以來,善政少而亂俗多,必待堯、舜之君,此為士行其志終無時矣’,做事還是要有這個態(tài)度,我們從前說要大同,但這個大同不是等出來的,而是我們這些人干出來的...要是等大同,等明君圣主,那我們這個事情就不知道要干到猴年馬月了,我來講個故事吧?!?p>  顧澤明環(huán)視方以智,顧炎武等十四個人,陽光剛好透過窗戶灑在他們的肩膀上。

  難道這是天意?

  希望真的在他們的身上?

  “中國古代有個寓言,叫做“愚公移山”。說的是古代有一位老人,住在華北,名叫北山愚公。他的家門南面有兩座大山擋住他家的出路,一座叫做太行山,一座叫做王屋山。愚公下決心率領他的兒子們要用鋤頭挖去這兩座大山。有個老頭子名叫智叟的看了發(fā)笑,說是你們這樣干未免太愚蠢了,你們父子數(shù)人要挖掉這樣兩座大山是完全不可能的。愚公回答說:我死了以后有我的兒子,兒子死了,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這兩座山雖然很高,卻是不會再增高了,挖一點就會少一點,為什么挖不平呢?愚公批駁了智叟的錯誤思想,毫不動搖,每天挖山不止。這件事感動了上天,他就派了兩個神仙下凡,把兩座山背走了。我們做事也是這樣的,就是一代又一代,老子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我們要干什么事情呢?就是為百姓謀幸福,為天下謀大同。宋代的歐陽永叔寫的《朋黨論》似是而非,以致后世黨爭不斷,北宋有靖康之恥,我大明有東林黨,有浙黨,有楚黨,齊黨,處士橫議,天下騷動,招致甲申之變,在我看來,真正的黨只能有一種,那就是牢牢遵循古今之通義的黨...”

  “義有三種,有一人之正義,有一時之正義,有古今的通義,不可以不察。以一人之義,視一時之大義,則一人之義私矣;以一時之義,看古今的痛義。而一時之義私矣;公者重,私者輕,公者千古,私者一時?!?p>  “私者一時,公者千古?”顧炎武站立了起來,剩余十三人也站了起來,他們都是學儒家經(jīng)典出身,但到衍圣公帶頭投降清軍之后,自他們焚燒儒學經(jīng)典之后,他們的思想處于一種迷茫事情,而顧澤明給了一種公者,私者這樣的比較后,他們的人生又有了一種奮斗目標。

  世界觀是一種審美,毫無疑問在顧澤明日復一日的宣傳中,現(xiàn)在終于有了一批審美相像的人。

  “我提議...成立大同黨,同意的請舉手。”

  在場十五個人全部舉手,大同黨就要成立了。

  天地會貫穿了清朝的歷史,我這大同黨應該能更久吧,顧澤明對于未來有著自己的暢想。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