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蜂》羅隱(唐)
此詩雖題名曰《蜂》,但從詩中所反映的境界來看,象征意味濃厚,帶有明顯的對菩薩利眾精神的歌頌。
下面以觀心視角賞析之。
無論平地與山尖:平地,代表日常沒有波瀾起伏的生活狀態(tài);山尖,代表有特殊事件發(fā)生,身處于風口浪尖時的狀態(tài)。觀心修行,面對這兩種狀態(tài)時,都需要將其作為觀修之境。平時也觀,遇事也觀。平時多觀,遇事時方能定得住,觀得起。當不論什么情況,都能時時處于寂靜清明的觀照之中,就能依靠觀照的力量實現(xiàn)超越。
無限風光盡被占:在超越的觀照中,一切皆自在而清明,透著無言之大美。禪門曰,本地風光。此風光之妙處,如茶如酒,飲者方知。無限風光盡被占,智慧的覺照已然進入化境,遍一切時,遍一切處,風光無限,無限風光。
采得百花成蜜后:雖然如是,亦時時精進,不舍大愿——眾生無邊誓愿度,煩惱無盡誓愿斷,法門無量誓愿學,佛道無上誓愿成。雖然自己已經(jīng)沒有任何需要完成的事,但為利益無量無邊眾生故,還需要繼續(xù)學習無量法門以為度眾之方便。
為誰辛苦為誰甜:在超越智慧的觀照下,沒有能度之我,亦沒有所度之人,連“度”也是一個假名。因為一切生命的真相,當下即是清凈、自在、永恒。何須度?度,不過是一種引導,一種夢中的游戲,是夢的一部分,無需執(zhí)著。能度與所度,若執(zhí)著分別,則已落入夢境,自度尚不能,何能度他?若無執(zhí)著分別,則一切即是大道之光的游戲,盡管快樂地游戲不要迷進去就好。
整首詩讀來,透著一種濃濃的禪韻,是一位禪者的隨緣吟詠,自娛自樂——其中的超越與灑脫則如美酒出窖,香飄十里。而辛勤、精進、無我、利眾的菩薩精神,亦自在其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