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xiàn)代言情

穿越年代,村花攜夫逆襲了

春風吹來萬物生 雜交水稻暖人心

穿越年代,村花攜夫逆襲了 沁園雨 2080 2024-04-11 14:26:44

  楊柳月接到黃主任通知,大隊禮堂明天要騰出來開大隊社員大會。掃盲班要放假一天。

  “今年才3月初,就是第四次召開全體社員大會了。不知道又會有什么大事要宣布。”

  當楊柳月向學員們宣布放假一天的消息,大家都議論紛紛。他們已經習慣每天過來學習了。在這里的時間學到了,過得很充實。每天跟楊老師大美女在一起養(yǎng)眼,又養(yǎng)心,還養(yǎng)腦。

  今年第一次開會是成立農村信用社,第二次開會是掃盲班的成立。第三次開會就是送醫(yī)下鄉(xiāng),讓社員們的疑難雜癥得到有效治療。

  三次大會都給大家?guī)砹藢崒嵲谠诘暮锰帲蠹叶几杏X這世界轉動的比往??炝?。所有人都期盼明天的會議再有好的事情發(fā)生。大家也認定會有好事宣布。

  第二天的社員大會如期而至。大隊主任黃青山喜不自禁地在會上宣布:“鄉(xiāng)親們,我昨天從公社開會回來,公社就決定今年新余大隊作為雜交水稻試種的大隊。今年我們的全部的水田都將換種雜交水稻?!?p>  這可是盤古開天辟地以來第一等新鮮事啊。雜交水稻是什么???農民祖祖輩輩種田,都是自留稻種。每畝田的種子要留二十多三十斤。

  今天黃主任在會上說,雜交水稻只要兩斤半種谷一畝。每株水稻的株距和行距可以有留六七寸遠,而且每蔸只要一粒到兩粒種子。

  以前插秧都是密密麻麻的,每蔸起碼要十多粒種子。

  那些老農們在心里飛快的打著算盤。照這樣推算理論上兩斤多種谷插一畝田是夠的。農民是稻谷為生命,有人擔心地問:“兩斤種子,就那么一點禾苗,產量能上得去嗎?”

  “大家可以絕對放心,只要大家按農技員說的技術種田,畝產一千斤是沒有問題的。這還是保守估計?!?p>  “什么?一千斤?”會場上快炸開了鍋。

  “這個產量可能嗎?我們的常規(guī)稻二十多斤一畝的種子,最高產量也只有五百多斤。”

  “可不能全部種上雜交水稻,要是沒有上去產量,大家就會鬧饑荒的。”

  這個世界的人們大家最怕的就是餓肚子,災荒年大家都餓得發(fā)昏過。民以食為天,假如種雜交水稻失敗了,那將是一場新的災難。

  黃主任看到大家都持懷疑態(tài)度,非常理解大家的想法。

  “大家都把心放肚子里吧,這不是什么喊口號的運動,是公社領導為大家爭來的一波大福利。”

  雜家水稻的種植,確實是黃一飛上縣里爭取到的試種機會。黃青山主任不好意思說是自己的兒子去爭取的。

  “之所以今年的掃盲如此迫切,就是為了讓大家能夠改變以往作田的套路,讓大家看得懂農藥化肥的用途,真正作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說這話時,黃書記把贊賞的目光投向了楊柳月。這段時間,掃盲的學員不斷反饋,跟著楊老師學習,漲了知識,漲了見識。

  農藥?化肥?以前大家種田都是去山上砍了號筒桿,辣葉草等一些中草藥治蟲,肥料也是生產隊的豬牛糞和漚的氹糞。

  以前一整年除了春天插早稻秧,夏季搶收搶插的“雙搶”,秋天收晚稻谷那一兩個多月時間,幾乎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薅草皮漚氹糞。

  每一丘田里都有一個這樣的糞氹。等那些草皮漚的臭臭的,水都變成了黑水,收了稻谷后就把漚好的肥泥巴擔開到滿田做肥料。

  還有一件耗時耗力的事就是自制草本農藥。這樣的農藥,遇到大的水稻病蟲害,效果就很差,所以水稻的產量幾乎靠天吃飯,很少達到六百斤一畝的產量。

  每年周而復始,農民除了冬季冰天雪地能休息幾天,長年都在不停勞作。原始的肥料制作,加上熬制農藥,就夠人忙了。

  難怪今年開春就組織學文化,還沒有開會動員大家薅草皮漚糞氹了。

  “以后上頭會給大家派氮磷鉀化肥和農藥下來,都不用擔心水稻的肥料和治蟲的農藥了?!秉S書記喜不自禁地告知大家。

  “這都是真的嗎?有現(xiàn)成的農藥和化肥,那該多好。”

  社員們一個個心里都在疑惑,都像聽著天方夜譚。照黃主任這么說,那以后大家的好日子就要來了。

  “不但有現(xiàn)成的肥料和農藥,一百斤的化肥比幾萬斤自制肥的肥效強多了。一瓶農藥可以打五六畝水稻?!秉S主任很激動地告訴大家。

  “今天還有一個好消息告訴大家,政府為了配合我們的雜交水稻發(fā)展,給我們每個大隊配備了一臺手扶拖拉機。”

  他環(huán)顧了會場一眼,把眼光落在那些青壯年男勞動身上說,“每個大隊要培養(yǎng)兩個開拖拉機的師傅,四十歲以下的男勞動力都可以報名參加公社的農機培訓?!?p>  拖拉機是什么,年前所有人都沒人知道這個物種。

  正是在掃盲的教材上,大家看到了拖拉機的圖片,知道它力大無窮。有了它,就不用肩挑背扛了。沒想到這么短的時間,大家就要看到真正的拖拉機,還可以使用上它了。

  大家的小心臟都快蹦跶出來了,誰不想神氣活現(xiàn)地開上拖拉機呀。

  馬上就有人躍躍欲試,但大多數(shù)人想是想去試試,但畢竟隔行如隔山,怕那機器不好駕馭,反而上了自己,不敢報名。

  周春雷也想去參加培訓,但是自己的文化底子薄,右腳又受過傷,不敢報名。

  “快點報個名,手扶拖拉機只需左腳踩離合器。”楊柳月知道老公心里擔心什么,不停推搡著他去報名。

  聽老婆這么一說,周春雷猶猶疑疑地報了名。他想著全大隊只要兩個人,即算沒有選上自己,去見識一下新機器也不錯。

  人群中,楊柳月默默地給老公伸出大拇指點贊。

  最后確定了八個人去參加培訓的名額。

  這個會議的信息量很大,每個新的名詞對于生活在閉塞落后的農村人而言都很費思量。

  但是今年新鮮事接連不斷,大家已經習慣了接受新鮮事物。

  “跟著政府的節(jié)奏走,準沒錯?!?p>  散會后,萬般感受凝成了這句話。社員們信心十足的各自回家去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