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小孩真的可以共享
天吉元年,五月初五。
大邕宜州,夏城澧縣,裴家鎮(zhèn),裴老大家。
今日這戶人家有喜事,家里的大孫女要出嫁,且嫁的還不錯,所以家里一早就掛上了紅布,紅燈籠,貼了大紅的喜字,張燈結彩,就等著姑爺來接人了。
街坊四鄰都幫著忙活,屋里屋外都一派熱火朝天的熱鬧景象。
在這熱鬧的景象中,有一個四歲的小尼姑,夾在人堆里,腦袋亮的有種格格不入的突兀感。
更突兀的是,她嘴角的那一抹油光,很長的一抹,幾乎要從嘴角抹到耳邊了,大概是擦的時候太過豪邁,也太過潦草了。
帶她來的老尼姑凈慧盯著她的小臉:“你破戒了?”
小孩果斷搖頭:“沒有!”
“跟我來,”凈慧牽著她的手,把她領到井邊,讓她看水桶里的水,“沒有破戒,你嘴邊是什么?比你的頭還亮?!?p> 臉上那道油光不止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因為有醬料的顏色,所以在平靜的水面里也格外清晰。
小孩的眼神有些飄忽,支支吾吾的說:
“可能是醬小魚、燒鴨腿、油豆腐……還有,還有燉豬肉吧……”
凈慧:“好吃嘛?”
小孩覷著師父依舊慈愛的臉色,膽子大了些:“一般般……的很好吃。”
“要你還俗去吃肉你愿意嘛?”凈慧試探的問了一句。
小孩難掩雀躍:“真的可以嘛?!”
雖然早就猜到了答案,但是凈慧還是聽的很悲傷。
這已經不是一般的沒有慧根了,她心里只有肉,哪里有我佛的地方啊。
凈慧摸了摸她的頭,溫和道:“還不行,去找你裴大娘吧,吃夠了,咱們就該回山了。”
小孩有一丟丟失望,但轉眼就高興的嘴都快裂開了,還故作忸怩了一下:“師父,這合適嘛?”
“去吧,”凈慧失笑道,“你還要長身體,也沒有正式受戒,我佛不會怪你。”
牛不喝水不能強按頭,孩子不信佛也不能強行讓她信,她們是正經的尼姑庵,又不是邪教。
小孩高興的都快跳起來了,說了聲那我吃完了就來找您,然后立馬就跑掉了。
裴小孩原本就是這家的孩子,雖然被送人了,但對這家人并不陌生,尤其是裴大娘,這是她的親娘,裴小孩每次向她化緣,她都會給滿滿一大碗,且必定會塞給她一個雞蛋,要是有肉,也一定給她一大塊。
裴小孩第一次破戒,就是因為吃了一碗她做的加蛋的面。
當時她可高興了,但是帶她來的凈能師太,可不高興了,后來化緣,師太們都會帶著她繞過這戶人家。
只有師父偶爾會帶她來這里,但也不常來,上次來還是冬天,如今都入夏了。
裴小孩偷聽到師太們說,不帶她來,是因為裴大娘他們有錢了,怕他們把她要回去。
師父說不會,因為她別的爹娘不會同意。
沒錯,別的爹娘,裴小孩有好幾個爹娘。
因為她家里的孩子多,她又是女孩,所以她親生的爹娘不想要她,又不忍心淹死她,就準備把她送人,當時有好幾家沒孩子的,他們最看好裴大娘娘家村子里一戶沒孩子的人家,想去問又怕人家也不想要,索性就多問了幾家。
結果這幾家人都樂意要,趕在一塊上門抱孩子來了。
當時這事鬧的挺不愉快的,有兩家不對付的差點打起來,最后抓鬮,把裴小孩抓給了師太們,又跟其他人認了干親。
裴小孩跟這些干親不太熟,也不常見,只知道遇上了要叫干爹干娘,去他們家里齋飯也能吃到飽,再別的,就沒什么特別的了。
師父和師太們說,干爹干娘們也很喜歡她,所以寧愿她待在庵里,也不會愿意親爹親娘把她要回去,因為她一旦回去了,跟干爹干娘就沒什么關系了,她在庵里,萬一有個什么,好歹她還能給干爹干娘他們披麻戴孝。
為什么在庵里可以,在家就不行了?
裴小孩也沒聽太明白,反正要她選的話,她希望吃飯的時候在裴大娘家里或者干爹干娘家里,其他時候和師父師太們待在庵里。
雖然她不喜歡做功課,但庵里還是比山下好很多。
至于具體好在哪里,她也說不上來。
裴大娘給她一個很大的雞腿,讓她坐在廚房的小杌子上吃。
七女和八女,一個流口水,一個嗦手指,蹲在灶臺邊,眼巴巴的看著她……手里的雞腿。
裴小孩:……
“你們想吃嘛?”裴小孩松開咬著雞腿的嘴,細聲細氣的問,神情很真誠,仿佛只要兩個姐姐點點頭,就能吃到肉。
八女手指頭還在嘴里,都來不及掏出來,就忙不迭的點點頭,眼睛锃亮。
七女有點害羞的搓著衣角說:“想。”
腦袋光光的小尼姑恍然大悟,“哦”了一聲,然后毫不猶豫的扭過身去:“不給,我化來的?!?p> 裴小孩就說那眼神有點奇怪,像守在鄭家魚攤邊上的貓貓狗狗。
可她不是好心的鄭娘子,盡管師父常說做人要善良,但是裴小孩還是覺得嘴邊的肉更重要,想想要善良的分出去,她就想哭,哪怕她已經飽了,還是一口接一口的把肉吞進肚子里。
她好久沒吃肉了。
七女和八女也好久都沒吃到肉了,家里的肉要緊著爺奶爹爹和客人吃。
今天那么多肉,她們想吃,可娘只給了一個夾著青菜的饅頭,然后就讓她們燒火去了,說客人走了再給她們。
騙人的,家里的客人,總要把肉吃的一干二凈,什么都不會剩,何況今天的客人還帶了禮,肯定吃的更狠。
摻了細面的饅頭再香,也不如肉啊。
八女扁起嘴,快要哭出來了。
七女想說那是她家的肉,不給吃白食的賠錢貨化,可她不敢說,娘對這個送人的妹妹最好了,她不止自己不說,還扯著八女一起轉過身,小聲道:
“別哭,不然娘該罵咱們了。”
大喜的日子,最忌諱掉眼淚了,除了新娘。
新娘哭的越傷心,越說明這家人對孩子好。
裴大女有點哭不出來,她想笑,她要嫁的人家是開酒鋪的,是那家的獨子,成親前去買酒菜肉食的時候,見過好多次了,他說旁的不好說,至少以后吃食是管夠的。
他爹娘也總是笑吟吟的,好脾氣的往她買的酒菜里多塞許多。
可惜她很少能吃到。
家里窮的時候她跟著餓肚子,富起來也沒她什么事,可今日以后就都好了。
她怎么能不高興呢?本以為會嫁個鄉(xiāng)下泥腿子或是出苦力的。
她太高興了,擠不出眼淚,哭聲都像笑聲,直到三女狠狠掐了她一把。
她想起娘和家里的妹妹們,總算落下淚來了。
鞭炮噼里啪啦的響。
裴大女蓋上蓋頭,由大爺爺家的哥哥背出門,送上花轎。
裴小孩腆著鼓溜溜的肚子,擠在人群里看那個不怎么好看的新郎,還被人踩了一腳,但撿到一枚喜錢。
憋著一包眼淚,偷偷抹了那不長眼的一身油。
一些人隨著花轎移動,要去送親看熱鬧,裴小孩才不去,艱難的從人群里掙扎出來,就看見師父嘆息似的看她,可又沒有真的嘆氣。
她油漬漬的手抓著銅錢。
有點兒心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