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伏龍橋上
紅墻黃瓦間,夕陽揮灑在長長的宮道上,也為那道靜坐行椅的身影渡上了一層燦金的光輝。
謝嘉寧被迎面而來的灼亮光線一照,不由瞇起了眼睛,抬手半遮掩了去,目光隨之探視向前方,卻見遠處的宮道延綿不絕,一眼望不到盡頭。
余光向兩側瞥去,左右是同樣一望無邊的朱紅墻壁,高聳的宮墻隔絕了更深處坐落的殿宇,只能隱約瞧見一排排雕梁畫棟的殿檐鱗次櫛比,僅僅露了個檐角便顯露出恢弘的氣派。
謝嘉寧安靜坐在行椅上,沿著筆直的路線向朝天殿所在的方向行去。
周圍不時有宮婢與太監(jiān)經過,這些人訓練有素,即便瞧見了謝嘉寧身下不尋常的行椅,也并未面露異色,而是緊緊埋著頭向她與衛(wèi)云珩行了一禮,其后便立即腳步匆匆地向另一個方向背道離去,生怕多惹事端。
謝嘉寧眸色淡然地望著這一切,將進宮以來周圍幾經變化的光景盡收眼底,在心中低聲自問。
從建平門到朝天殿,這便是阿兄曾經走過的道路么?
她低下頭去,目光落在行椅下不斷經過的地面,那里是厚重石板鋪就的宮道,她一寸寸望去,似是想牢牢記住這里的一磚一瓦。
木輪軋過地面的聲音響起,行椅再次穿過一重威嚴而厚重的宮門,短暫進入斗拱遮蔽的陰影間隔,又轉眼重新沐浴在夕陽之下。
行椅被推出朝天門的那一刻,陽光順著金角檐頂斜落,謝嘉寧微微抬眼,余暉在那雙明眸間形成錯落有致的光影,與此同時,她看見了宮門后隱藏的宏偉景象。
歷經歲月磨礪的青磚無窮無盡延展,鋪就成整片遼闊無垠的白玉廣場,又在最中心處一分為五,化作五道栩栩如生的云龍拱橋,跨越縱橫交錯的結冰河水,最終通向位于正中央的莊嚴宮殿。
謝嘉寧呼吸微窒,絲毫未分心去觀賞那座聞名天下的朝天殿,而是將全部目光都落定在前方的護城河上,那里屹立著五座騰龍長橋——
伏龍橋,三年前謝源景身死之地。
謝嘉寧下意識屏住了呼吸。
她終于還是來了,來親眼所見這塵封了謝家沉痛過往的是非之地。
謝嘉寧無聲閉上雙眸,身下麻木的雙腿再次隱隱作痛,雙手開始無可抑制地顫抖,她盡可能不動聲色地在寬袖內捏緊手腕一串佛珠,骨節(jié)因過度用力而發(fā)白,青紫色的血管戰(zhàn)栗著透出蒼白的皮膚。
再度睜開眼時,她已經掩下了眸底不斷起伏的深深恨色,面上取而代之的是我見猶憐的兩行珠淚。
只見行椅上的病弱美人失神凝望著前方的白玉石橋,一雙剪水秋眸中,淚水如斷了線的珍珠般落下,她卻始終緊咬著貝齒,倔強地不讓自己發(fā)出一點啜泣的聲音來。
朝天門側巡走的兩列禁衛(wèi)中,有幾人偷偷窺看向她,一經瞥見宮門前美人落淚的光景,皆步伐一頓,致使身后正常行走的人差些撞上其后背。
短暫驚艷過后,這些禁衛(wèi)驀然回想起皇上今日下達的召見口諭,不乏有明眼人一下就猜出了行椅上美人的身份——
定國公之女,謝氏嘉寧。
一個從小養(yǎng)在深閨之中、不經世事的高門貴女。
由于此前謝大公子身死紫禁城一事鬧得沸沸揚揚,連帶著之后又有流言蜚語向皇京傳來。據稱,謝大公子的嫡妹因自幼與兄長感情甚篤,在其辭世后堅決為其于邊疆守喪三年,天下諸多文人武將聽聞此事都為之動容。
于是有不少人開始好奇,這謝公子的嫡妹是何人也?一經打聽才知道,乃是一位自幼病體孱弱、雙腿有疾的貴女。倒是不曾料想,這身軀如此柔弱的女子,骨子里竟是極為重情重義之人。
有禁衛(wèi)憶及此事,思路豁然暢通。原是當年謝大公子于紫禁城遇刺一事太過冤枉,所以這貴女今日應召入宮后,在途徑親人辭世之地時情緒難以自抑,乃至于在大庭廣眾之下失態(tài),悄然淚流滿面。
實在是情有可原啊!不少禁衛(wèi)思及此處,對其不由心生憐惜。
只是他們不知……這病弱美人面上的眼淚,實是偽裝。
謝嘉寧早在三年前就幾近心如止水,若非有意做戲,此刻即便是看見那意義深重的伏龍橋,也無法令她真心落淚。
于她而言,眼淚無用,只有步步為營的謀劃與握在手中的實權,才能平息她對閹黨生生不息的仇恨。
謝嘉寧掏出衣袍中的錦帕,以袖遮面,輕輕揩拭去眼角的淚珠。再放下長袖時,神情已恢復如常,僅是微紅的清眸與鼻尖顯露了幾分傷色。
之所以假意落淚,是因此前她深思熟慮后認定,此次入宮,只有這樣的表現(xiàn),才符合謝家嫡女于傳言中留給世人的印象。
衛(wèi)云珩繼續(xù)推著謝嘉寧的行椅朝前走去,落日在行椅身后留下長長的剪影,每前行一步,那影子都越發(fā)靠近不遠處的白玉石橋。
奇異的是,謝嘉寧越是臨近伏龍橋,心中思緒便越發(fā)明晰與冷靜。
隨著視線慢慢拉近,她逐漸看到了石橋兩側雕刻的盤龍與祥云,看到了橋面上微微起伏的弧線與色澤不一的青石,看到了冷光粼粼的冰面在夕暉下渡上一層金輝,有如祥兆降臨。
謝嘉寧強行克制住勾起唇角的沖動,突然于腦海中平靜地勾勒出一幅幅瘋狂的畫面。
她聽許多人描繪了許多遍阿兄身死時的場景。
聽說那名北司司衛(wèi)是直接揮刀砍中了阿兄的胸口,直擊要害,因此血當場就飛濺到了周圍幾人的臉上。接著阿兄脫力倒地,更多鮮紅的血漸漸染濕了他身上的玉白衣袍,又順著起伏的橋面緩緩流淌而下,一直延伸向橋尾的青灰石板。
她腦海中的血腥場景逐漸與眼前所見的祥和光景相重合。
“咯噔”一聲,行椅被推上右側最邊緣的一座伏龍橋。這是專供四品以下官員與世家覲見之人所行的石橋,謝源景于萬泰四年覲見時,走的便是這座橋。
謝嘉寧仔細凝望著伏龍橋上的每一道磚石與每一筆雕刻,發(fā)現(xiàn)這里哪怕是青磚之間的縫隙,都被擦拭的一塵不染。
此處早已看不出任何當年謝源景遇刺、血濺伏龍橋留下的痕跡,所有的一切都恰似從未發(fā)生過。
本該是如此的——
可謝嘉寧瞧著瞧著,卻忽然從這朝天而建的伏龍橋上,看見了滿橋流淌而下的鮮血。
血水汩汩不止,赤紅的色澤宛如從地獄爬上來的惡鬼,逐漸吞沒全部視線。
謝嘉寧陡然劇烈咳嗽起來,咳了許久,直到胸腔生疼。再抬起眼時,她移開了目光,轉而遠遠望向了前方氣勢磅礴的朝天殿。
她年幼之時曾聽爹爹和兄長說,紫禁城中的朝天殿,乃是全天下最尊貴的地方。
那時她不懂,便問兩人,為何朝天殿如此舉足輕重?后來兄長的回答讓年幼的她始終銘記在心,兄長說……
只因這朝天殿之中的君與臣,于一言一策中,為百姓創(chuàng)下了錦繡江山,為大歷延續(xù)了海晏河清。
因此這么多年來在謝嘉寧的印象里,紫禁城與朝天殿,都應是承載著天下百姓希冀與大歷前景的神圣之地。
火燒的殘陽下,謝嘉寧將目光緩緩劃過周圍的一切景物,接著抬手以華貴長袖掩面,再次輕微咳嗽了兩聲。
袖袍后無人可見之處,她唇邊悄悄劃過一抹諷刺的笑意。
此處何來的神圣之地?
這皇宮之中的一磚一瓦,分明都寫滿了“吃人”二字。
大歷本不該是如今這般模樣。
謝嘉寧漸漸收起面上的冷色與諷刺,隨之行止有禮地放下遮面的袖袍,不叫人看出一絲端倪來,這時她卻忽而察覺不遠處傳來一道毫不遮掩的凌厲視線。
謝嘉寧心中一動,有所預感地朝那方向回視而去。只見血色殘陽下,一名頭戴玄黑三山帽、身穿絳紫錦蟒袍的頎長男子立于旁側的伏龍橋上。
那人逆光而立,妖冶俊美的五官浸在連片陰影之中,只隱約可見高挺鼻骨與劍眉鳳目,一雙眸子幽沉如深潭,正以極具侵略性的目光打量著她,毫無收斂之意。
謝嘉寧下意識眼眸微斂,心中升起審視與警惕之意。她分明瞧見,那人佇立之處乃是五座石橋之中,位于最中央的拱橋。
那是只有皇上才能通過的伏龍橋。
光天化日之下,那蟒袍男子就這般泰然自若立于原地,毫無畏懼之色。
謝嘉寧望著那處,眸色隱有波動。
此人明明未鋪張任何浩大聲勢,身后也沒有任何太監(jiān)或宮侍相隨,卻僅此一人,就把張狂之意盡數(shù)透出。
諾大的紫禁城中,蟒袍男子隔著幾座間距不遠的白玉石橋,與行椅上的狐裘女子對望少頃。
下一刻,凜凜寒風吹來,謝嘉寧不由虛弱地掩面輕咳了幾聲,并隨著行椅向前推動的步伐與那人錯開了視線。
她回過頭正視前方,面上依舊不露聲色,通身卻蔓出一股徹骨冷意。
錦衣蟒袍,為宦官之服;絳紫之色,喻指位高權重。
此人身份已不言而喻。
謝嘉寧眸色不變,四肢百骸的刺骨冷意卻逐漸沸騰起來,心底也隱隱升起一股炙熱不明的瘋狂。
是天意嗎?竟讓她于此是非之地,遇見了此等是非之人。
南司督公,裴禧言。
她已經等這一天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