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蔣欽、周泰三人既是同時而來,不便有所偏重,劉備一同接見三人。
見了三人,劉備先施禮道歉,道:“怠慢三位豪杰,備之過也?!?p> 噓寒問暖,關懷備至,引三人縱論當今天下時事、古代良將功業(yè)、生平志向,無不暢所欲言,歡如故交。
魯肅三人每個人都覺得劉備重視自己。
魯肅身材極高,足有八尺,體貌魁奇,相貌堂堂,談論天下形勢,才氣縱橫,道:
“如今袁本初虎踞冀州,文武相濟,足以成事,公孫伯珪非其敵手,張飛燕亦難抗衡,肅料袁本初必得志于幽冀并三州,縱橫于大河以北,此劉公之大敵也。
兗州曹孟德志存高遠,似有雄才,若其過了黃巾之難,能站穩(wěn)兗州,豫州又無主,或許能借勢而起,割據(jù)一方,此劉公攔路之石也,需盡快將其扼殺。
其他如南陽袁公路、徐州陶恭祖,皆非劉公敵手。
若能盡快驅(qū)逐曹孟德、討平袁公路、降服陶恭祖,據(jù)青、兗、豫、徐之地,方可南抗劉景升,北拒袁本初,趁機奉迎天子,號令天下,此光武之業(yè)也!”
劉備道:“魯君之計固然極善,但非臣子如備者能聽。若天假其時,備當一匡諸侯,尊奉天子,立桓文之功,為周召之業(yè)!”
蔣欽身高大瘦削,為魯肅、劉備所激勵,也大聲道:
“冒矢石,討不臣,披堅執(zhí)銳,欽之志也!愿從劉公掃平天下,再興漢室!”
慷慨雄豪。
周泰勇鷙猛壯,也緊跟著高聲道:
“泰也愿為劉公效死!不論是上刀山下火海,還是沖鋒陷陣于萬軍之中,只要劉公一聲令下,泰絕不皺一下眉頭!”
粗疏剛猛。
劉備大笑道:“備有國讓蕭曹之規(guī),有子揚、子敬良平之謀,有公奕、幼平賁育之勇,何愁天下不定、漢室不興、功業(yè)不立?”
遂以魯肅為參軍事,以蔣欽、周泰為屯將,分屬陷陣、摧鋒二營之下。
武衛(wèi)三營猛將如云,典韋、劉猛、徐盛、蔣欽、周泰、耿奇等皆在其中,囿于三曲編制,難以發(fā)揮所長,劉備考慮擴充三營為五營,以典、劉、徐、蔣、周分統(tǒng)之。
不過蔣周二人尚未有功,倒不急著給予名號。
隨著劉備勢力膨脹,吸引來的賢才豪杰越來越多,元從舊部除了少數(shù)幾人外,大多數(shù)相形見絀。
關張趙自是脫穎而出的例外,其他如張式,一個典農(nóng)校尉已經(jīng)讓他很吃力了,再加重些擔子,肯定會出紕漏;
耿奇,當年在涿縣也號稱勇武,但別說與典韋相比,就是比蔣欽周泰也大有不如,漸漸在武衛(wèi)營中難以服眾;
陳愷,以前不顯眼,這一段時間卻表現(xiàn)突出,具有成長潛力,且觀后續(xù)如何。
公孫瓚撥給劉備的第一撥兵士,周衢戰(zhàn)死,謝榮雖然莽撞,但能夠折節(jié)學習,成就當不至于校尉。
陳祿,文武全才,可惜度量略狹,希望以后能夠打開眼界,不再斤斤計較眼前得失。
元從謀臣只簡雍一個,才具不說跟日后的諸葛亮、魯肅、劉曄、田豫比,就是跟孫乾相比,也差了不少。
無怪乎后來簡雍只是東方朔之類的寵臣,并無什么職掌。
劉備腦中轉(zhuǎn)動,將麾下臣屬過了一遍,深有英雄輩出、長江后浪推前浪之感。
初平三年(公元一九二年)五月,西涼諸將李傕、郭汜、張濟、段煨等聽從賈詡之計,合兵西攻長安。
路上又與胡軫、楊定合,沿途收兵,至長安時眾十余萬,與董卓舊部樊稠、李蒙等合圍長安。
六月一日,李傕等攻破長安,呂布率數(shù)百騎兵逃走。
李傕等遂殺太常種拂、太仆魯馗、大鴻臚周奐、城門校尉崔烈、越騎校尉王頎,吏民死者萬余人,狼藉滿道。
六月二日,天子在被脅迫下,下令大赦天下,以李傕為揚武將軍,郭汜為揚烈將軍,其余諸將皆為中郎將。
李傕等以朝廷名義殺司徒王允、司隸校尉黃琬、左馮翊宋翼、右扶風王宏等,權(quán)傾朝野。
李傕等欲以賈詡為左馮翊,賈詡推辭,又以為尚書仆射,賈詡又推辭,最終受任為尚書。
鎮(zhèn)東將軍、青州牧劉備以從事中郎費通為使者,前往長安,拜見天子,貢獻財物、珍玩。
又發(fā)布討伐黃巾之檄文,率兵進入濟北國,于盧縣擊滅黃巾一部,斬獲數(shù)千人,隨即南下,攻占蛇丘,又取巨平。
巨平縣屬于泰山郡,而為黃巾襲取。
應劭心中不安,詢問正在其處做客的劉備使者王文。
王文答道:“歷城屬我濟南,而應公擅自占據(jù)不還,請以歷城易巨平。”
應劭同意,遂撤歷城之兵回奉高。
徐州刺史陶謙也打出討伐黃巾之旗號,舉兵西上,擊敗彭城相薛禮,占據(jù)彭城。
薛禮率敗兵南下?lián)P州。
陶謙表任汲廉為彭城相。
臧霸、孫觀、吳敦、昌豨應劉備所邀,率兵自費國北上,擊破南武陽,襲占魯國之卞縣。
魯國相陳逸束手無策,困守魯縣不出。
劉備、臧霸會師夾擊泰山之勢已十分明顯,應劭又怒又懼,大罵劉備狼子野心,跋扈不臣。
王文請見應劭,應劭欲殺之。
一向強硬的應舉卻勸應劭再次召見王文,看他意欲何為。
應劭猶豫后同意。
王文見了應劭,對其怒視恍若未見,從容道:
“應公,今日形勢如此,已非人力所能為。
劉公提青州精兵駐于巨平,泰山之險已不足憑,又有臧宣高、孫仲臺將悍卒北上,兩相合兵,何止數(shù)萬?而應公之兵不過數(shù)千,如何能敵?
為公之計,莫如開城迎劉公。劉公必厚德應公,仍會置應公以郡守之位。
以劉公之英明神武,若平黃巾、定兗州,奉迎天子、再興漢室,并非難成。
屆時應公亦有功,則應公不僅免于禍,且得其利也?!?p> 應劭難決,詢問親信。
應舉率然道:“形勢比人強,彼為刀俎,我為魚肉,身家性命皆操于其手,猶豫亦有何益?”
他之前是力主抵抗劉備的,但那時東有臧洪,現(xiàn)在臧洪已為劉備所破,且其已平定后方,兵力源源不斷,袁本初、曹孟德又各有事,難以為援,泰山一郡之地如何能敵青州一州之力?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非智者也。
應劭長嘆一聲,一下子老了好幾歲,對王文道:“歸告劉公,老夫愿降?!?p> 劉備得信大喜,泰山兵精,自己與臧霸合力,雖有把握必破奉高,但肯定要付出相當?shù)膫觥?p> 如今應劭投降,真是天大之喜。
魯肅建議:“應仲璦非果決之人,心中仍有僥幸之念,將軍當速將此事落定,勿要給其搖擺機會?!?p> 劉備然其計,遂帶領五百騎兵立時出發(fā),繞過博縣,直奔奉高。
應劭答應投降后,回去想了半天,果然又心有不甘,舉棋不定,對應舉道:
“泰山精兵數(shù)千,足以守奉高數(shù)月,其時袁本初或曹孟德不能派出一兵來救么?”
應舉勸諫道:“首鼠兩端,取禍之由。袁本初遠水不解近渴,曹孟德自顧不暇,如何來救?望曹孟德能速破黃巾,豈非期許太高?”
應劭仍舊猶豫,親兵來報:“劉青州已至城下!”
應劭大驚:“何其速也!”頓足道:“開門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