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意大利唐人街的韻味
離開東京后,林瀟的下一站是意大利。她選擇了米蘭這座時尚之都,但她的目的地卻不是繁華的購物街,而是一個低調(diào)卻充滿故事的地方——米蘭的唐人街。
據(jù)資料顯示,米蘭的唐人街已有百余年歷史,是歐洲最古老的華人聚集區(qū)之一。林瀟的直播主題,是尋找這里的“中華韻味”,通過鏡頭記錄那些在異國他鄉(xiāng)拼搏的中國人,以及他們?nèi)绾斡米约旱姆绞絺鞒形幕?p> 林瀟到達唐人街時,正值黃昏。街道兩旁懸掛著紅燈籠,中文招牌和意大利文廣告交錯,透露著別樣的融合感。小吃攤上飄著熟悉的香味,街角還有人高聲叫賣手工藝品。
“這里真有一種回到國內(nèi)老街的感覺!”林瀟打開直播,興奮地向觀眾介紹,“唐人街雖然不大,但每一個細節(jié)都藏著故事?!?p> 彈幕迅速活躍起來:
“燈籠+紅色牌匾,熟悉的氛圍!”
“好懷念家鄉(xiāng)的街頭小吃!”
“瀟瀟,快去找一家地道的餐館嘗嘗吧!”
林瀟順著街走了一段,注意到一家小餐館門口排著長隊,招牌上寫著醒目的中文:“家鄉(xiāng)餃子館”。好奇心驅(qū)使下,她走進去,看到一位四十多歲的華人女子正麻利地包餃子。
“你好,我能采訪一下嗎?”林瀟走上前,用友好的語氣問道。
老板娘抬起頭,露出熱情的笑容:“可以啊,小姑娘,你是記者嗎?”
“不是,我是做直播的,想給大家分享唐人街的故事?!绷譃t邊說邊調(diào)整鏡頭,給觀眾展示老板娘嫻熟的包餃子手法。
彈幕立刻炸開了:
“這手速!專業(yè)的!”
“饞了!趕緊來一盤餃子!”
“瀟瀟快問問她的故事!”
林瀟順勢接著問:“老板娘,您在這里開店多久了?為什么選擇餃子館呢?”
老板娘笑了笑,繼續(xù)低頭包著餃子:“我叫張秀蘭,這家餃子館開了十五年了。當初來意大利打工,語言不通,生活也難。后來發(fā)現(xiàn)本地人和游客都喜歡中國美食,我就想,干脆自己開個店,把咱家鄉(xiāng)的味道帶到這里。”
林瀟驚訝道:“那剛開始一定很不容易吧?”
張秀蘭點頭:“當然難??!剛開業(yè)的時候,原材料難找,語言也不熟,菜單上的錯別字鬧過不少笑話。有次一位意大利顧客點‘豬肉餃子’,結(jié)果菜單翻譯成‘豬的耳朵’餃子,他還真以為會端上一盤耳朵!”
聽到這兒,林瀟忍不住笑了出來,直播間的彈幕更是瞬間爆滿:
“哈哈哈,語言的魅力!”
“豬耳朵餃子,這畫面感太強了!”
“老板娘太有趣了,繼續(xù)講!”
張秀蘭也被逗樂了,笑著繼續(xù)說:“不過,這些年慢慢摸索下來,也就習(xí)慣了?,F(xiàn)在不僅華人喜歡來,我還收了幾個意大利徒弟,專門教他們包餃子?!?p> “意大利徒弟?”林瀟的好奇心被勾了起來,“他們學(xué)得怎么樣?”
張秀蘭招呼了一聲:“哎,盧卡!過來一下!”
沒過幾秒,一個高高瘦瘦的金發(fā)意大利小伙跑了過來,身上還穿著圍裙,手里拿著一團面團。他一臉自豪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好,我叫盧卡!看,這是我剛包好的餃子!”
鏡頭一轉(zhuǎn),觀眾看到他手里的“餃子”瞬間爆笑——這哪里是餃子,分明是一個歪歪扭扭的面疙瘩。
彈幕直接刷屏:
“哈哈哈哈,盧卡你醒醒,這真是餃子嗎?”
“歪成這樣也太可愛了!”
“老板娘,你需要對徒弟嚴厲一點!”
張秀蘭無奈地笑著搖頭:“這孩子是努力型選手,還需要再練練。其實我最驕傲的是另一位徒弟,瑪麗亞,她包的餃子已經(jīng)能賣給客人了!”
聽到這兒,林瀟靈機一動:“老板娘,能不能教我和觀眾一起包餃子?我們也想挑戰(zhàn)一下!”
張秀蘭爽快答應(yīng)了。她熟練地拿出一塊面團,示范著如何搟皮、放餡、捏邊。林瀟跟著學(xué),結(jié)果第一只餃子直接裂開,餡撒了一桌子。
“瀟瀟,我看你包的是‘開放式’餃子吧?”張秀蘭打趣道。
彈幕狂刷:
“瀟瀟的餃子,給我一種涼皮夾餡兒的既視感!”
“老板娘快救救她,直播翻車了!”
“還是盧卡那個歪餃子更勝一籌!”
林瀟一邊擦汗一邊努力修復(fù)餃子:“大家別笑,我一定能成功!”
經(jīng)過幾次嘗試,林瀟終于包出了一個還算規(guī)矩的餃子。張秀蘭夸她:“不錯,算及格了!”
最終,林瀟和直播間的觀眾一起完成了自己的“餃子初體驗”。張秀蘭熱情地煮了一鍋剛包好的餃子,擺上桌后香氣四溢。林瀟嘗了一口,忍不住感嘆:“果然,家鄉(xiāng)的味道最治愈!”
直播結(jié)束前,林瀟向張秀蘭道謝:“老板娘,今天的經(jīng)歷讓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什么叫煙火人間。希望您和您的餃子館越來越好!”
張秀蘭笑著擺擺手:“謝謝你啊,也謝謝你的觀眾。下次再來,我教你包更厲害的餃子!”
直播結(jié)束后,林瀟看著彈幕里觀眾的熱情留言,心里充滿了滿足。
這次的探訪雖然是意外選擇,但她相信,這些普通人的故事,才是唐人街最生動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