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塵宣保年間,婳城井紡之地,有一柔掩浸情之女,名喚蘇怡是也。其自幼失雙親,孤苦常伶仃,仗七分才筆以抒胸,聊三分針指定牙介,日子也算過的去。
其本多愁良善屬,莫求榮華富貴,不貪奢逞美局,唯愿愜得好郎君。但三擔朝梳,終是空縈歡喜,頹嘆道:“百己所思,勿若心耳之?!比擞袆裱?,說什么歲月無心,慘把桃花落。這話入耳也罷,面來笑笑,獨記里終難。
塵世之謂,漫欲如私星。靈犀之正,比滄海探花,開敗兩無緣,更甚惹茫茫。人間非炙忠蓋義之屬,安能慧其情之重。所謂至苦至凈,至悲至喜,然也。
這日逢春夜雨,蘇怡燃起油燈,坐于奩臺之前。見她神色呆滯,脈脈有詞云:“
黯雨深深,此心又向何方去。滿庭冰絮,誰道無憑據。
燭上眉間,怎寂孤人旅。休思慮,癡簪未慮,慮慮空知慮?!彼龝r常如這般,契者必痛心難表。
適逢芒種,裁啟心意,打計做來鴛鴦鏡,換得新妝照。于是清簡而出,游尋于街門,約銀七日獲,乃歸之。
待其期至,盼淵蠢蠢,匠家卻告曰:“點鴛而色,鴦自無多。”蘇怡乃問道:“您這是何意?”匠家道:“圍木可雕,鏡心還需顏料,只夠孑鴛一只。這樣吧!我就收您半價,如何?’蘇怡凝昔相道:“命本這般,就隨這造化吧?!苯臣倚Φ溃骸肮媚锬獓@息呀!百年之后,誰又不是孤人呢。況我見姑娘眉目清澈,自然能遇到個好郎君,不過時機而爾?!碧K怡笑應道:“謝謝您的話,愿您平安吉祥?!?p> 鏡立于室,自云道:“孑鴛不鴦,卻與我心,也算同病相憐了。”
蘇怡常將心事訴與鏡中鴛,不知多少朝夕。某日夜里,天降奇光,入鏡而鳴,驚醒睡中人。掌燈查酌,感為近日多憂,衍生夢噩,便以繼寐。
此光乃星月之靈精,令那鴛從鏡中可出,化為人形。他心道:“今已為人,當為何患乎?”揆其自身來故,因鏡框為李木方姓李,因孑鴛方稱思鴦,李思鴦是也。度其神怪之誕,弗敢動跡于她心,乃歸化鏡鴛。
一曰真腸浪漫,一曰真聆摯還,惜若不此間。蘇怡念己化鏡鴦,李思鴛愿己共鏡前,此蓋乎緣也。
蘇怡不解鏡鴛之去,乃訪匠家道:“您可知為何鏡中鴛失?匠家道:“姑娘是不是經常擦拭?”蘇怡允首,匠家笑道:“這就合情理嘍!顏料總是要掉的。”蘇怡恍然心道:“我豈會這般問?“匠家見蘇怡訥神,乃問道:“可是需要再畫上?”蘇怡禮道:“不必了!我有些唐突,望您見諒。畫鴛已去,那便順其自然。”
物形風色,總有消枯之墮。這畫鴛不必再說,說已是又來人。
蘇怡不再對鏡心傾,如此便再無可傾之處。李思鴦見她日漸憔悴,百虞討歡之法,卻無一始行。非也不行,乃因不知以何機相認,總于周招徘徊。
如此!鴛鴦見鏡不見人,情心見鏡不見鴛,啟了鏡鴛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