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橋八大怪(五)田瘸子
田瘸子是清朝光緒年間在天橋的雜耍場上專練盤杠子的民間老藝人,其本名已不可考,因為他在天橋賣藝幾十年,從未向人透露過本人的身世名號,似有隱衷,別人也就不好再問。
此人幼年武藝極有功夫,因踢用力太猛遂致殘決。但也有人說,他當(dāng)年與人爭斗,被對方打傷的,空間孰是孰非,誰也說不清。但以殘腿人能在杠上耍練各種技術(shù)動作,還是頗不簡單。他每天帶著一個徒弟來到天橋賣藝場地,先將杠架支好,而后讓他的徒弟先表演一二招小玩藝兒,作為引場,然后他一瘸一拐的走到場了上來。他就像《打瓜園》中的老漢陶洪一般,精神矍鑠,絲毫無龍鐘老態(tài)。他在杠子上騰來翻下,手肢靈活地做各種動作。如亂套頂、噎脖子、左右順風(fēng)旗、燕子翻身、哪吒探海,變幻無窮,不可名狀。觀眾看后無不喝彩稱贊。每表演一次能收得當(dāng)十大錢三五千不等,一日下來,進錢也有三四十千之?dāng)?shù),進項可謂不菲。
武術(shù)名家的“二指祥功”早就為人們所熟悉,田瘸子最拿手的功夫便是用兩個指頭支撐,在杠子上拿大頂、倒立,這在當(dāng)時的天橋演藝圈內(nèi)也是堪稱一絕的。
田瘸子的身體雖殘疾,卻有異乎尋常的力氣,虎一般的迅猛和猿猴般的靈巧。一逢演出時,總是先以幾個簡單動作吸引觀眾,等到觀眾圍攏后,才逐一拿出看家的本事。他的許多高難度的精彩絕妙的動作表演,其名堂都與歷史人物或神話故事有關(guān)。如白猿偷我、劉玉臥、黃香臥席等。此外就是模仿性的動作形態(tài),如鴨子鳧水、鷂子翻身、倒掛金鐘等。
“白猿偷桃”是屈一膝夾杠,雙手抱膝作神話中白猿捧桃獻母樣子,然后繞杠倒轉(zhuǎn)七八圈兒,疾如風(fēng)馳電掣,令人眼花繚亂。今天體操運動員在單杠上做的“單掛膝回環(huán)”動作,不敢當(dāng)年田瘸子的白猿偷桃頗相似。
“劉伶醉臥”是以單臂彎曲著杠,另以一手托頤作醉臥狀,全身重量支撐于一臂,其難度則更大。劉伶乃古代魏晉時期一大名人,與阮籍、嵇康等合稱“竹林七賢”。又因他“常乘鹿車,攜壺酒,使人荷鍤相隨”,“以酒為名,一飲一石,五斗解醒”,故以酒仙著稱,于是后人留下了“杜康酒劉伶醉”的佳話。劉伶與當(dāng)時太子少傅張華是好朋友。他不遠(yuǎn)千里到遂城(今河北徐水)訪張華,常以酒為樂,死后就葬在了徐水古遂城西的張華村。
“黃香臥席”是雙手握杠,兩臂彎曲,腰與兩腿懸空平挺,并倒手在杠上旋轉(zhuǎn)一周。黃香,東漢江夏人,字文強。他九歲喪母,侍父至孝,暑扇床枕寒以身溫席。他博學(xué)經(jīng)典,能文章,京師號曰:“天下無雙,江夏黃童”。官至尚書令。后來被人黃香的故事編入“二十四孝”中,在中國廣為流傳。因此將“黃香臥席”的典故作為盤杠子的名堂會更受廣大市民歡迎。
孫寶才曾這樣回憶過田瘸子,他說:“他的本領(lǐng)就是練把式。你看他,只一只手落地,把整個身子都豎起來,這叫單拿大頂。他還會倒翻跟頭,身子向后一翻,倒過到又站在你跟前,這叫燕子翻身。他還有個絕技,在單拿大頂時,把身子向左右傾斜,仿佛讓風(fēng)吹人歪了一樣,這叫左右順風(fēng)旗。田瘸了還有個特點,錢到手就花光了它。一個子兒也不剩,多掙多花,少掙少花。這是由于江湖人成天東西去,并無定居,一般都不置恒產(chǎn),不作長遠(yuǎn)打算,過一天算一天,加之他們吃苦的時候多,一旦有錢了,就要盡情享受。第二天再說第二天的,勒緊褲帶再賣藝去?!?p> 田瘸子最精彩的動作是“騎杠”和“二指倒立”。騎杠是兩腿前后分開騎于杠上,身前或身后連續(xù)旋轉(zhuǎn)數(shù)圈兒,其股骨夾杠大致相同?!岸傅沽ⅰ笔且允持负椭兄钢?,將身體體徐徐倒立起來,這是田瘸子“壓軸子”節(jié)目,驚險無比,每練時全場觀眾,也使他在天橋聲名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