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乾隆盛世的相聲王爺

天橋八大怪(七)鼻嗡子

乾隆盛世的相聲王爺 赤腳的狐貍 469 2007-11-24 15:02:00

    歷史上關于鼻嗡子的資料較少。相傳鼻嗡子是一個怪里怪氣、窮相畢露的無名氏藝人。他的名字無人知曉,大伙兒都管他叫“打馬口鐵壺的”。有人說他原為山西某地的一名伙計,因好唱被辭退來京,遂在天橋自樹一幟,不知此信息是否準確。他以洋鐵筒塞入鼻孔中,復將洋鐵壺懸于腰間,兩手拉一梆子呼胡,一邊走一邊拉,一邊唱。有時兼打其腰間之破洋鐵壺聲,鼻中所塞鐵筒作唱后之尾音。每唱一句,其煞尾之尾之音即以鼻筒代之,甚為可笑,他也被列為“八大怪”之一。

  當他正式為觀眾表演時,還特意打扮一番,頭上戴著花,臉上抺著粉兒。當他在鼻孔里插上兩鐵筒嗡嗡發(fā)聲時,即用手拿一只小棍敲擊著腰間掛的那只馬口鐵壺,即發(fā)出有節(jié)奏的聲響。同時嘴里和著的曲調、鐵壺的節(jié)拍唱小曲。大家看他那手腳忙活的可笑的滑稽動作也會大笑不止,留下較深因縣印象。清代《天橋雜口詠》曾以七言詩稱贊“鼻嗡子”:

  麻鐵壺敲韻調揚,亦能隨手協(xié)宮商。

  當時牛鬼蛇神樣,看到而今轉覺強。

  鼻音一響上場來,抺粉簪花亦怪哉。

  但練游人能注目,今朝不負大煙灰。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