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沁從回憶中緩過神來,捋了捋思緒,厲聲說道:“殺葉明德的不是他人,而恰恰是你們衡山派自己人,他的愛徒,呂毅!”朱子沁說完這句話,撩開遮在眼前的亂發(fā),朝葉婉茜看去,他堅定不移的目光霎間變得震驚起來,方才站在葉婉茜身后的呂毅不見了。同樣震驚的眾人似乎也察覺到了這一點,大家的目光齊刷刷地在搜尋此人。朱子沁說的這個消息對葉婉茜和李秋堂來說確如一個晴天霹靂,不管朱子沁所說是否屬實,也不管呂毅潛逃是否因此事而內(nèi)疚,當(dāng)務(wù)之急是要找到此人與朱子沁當(dāng)眾對質(zhì)。
就在眾人為呂毅弒師一事而大為震驚,葉婉茜和李秋堂驚疑呂毅何時消失之時,人群后方傳來了嘈雜的聲音。此時眾人的焦點立即聚在了后方,葉婉茜透著密集的人群看不清什么,她只見著剛剛圍成一圈圈的人不多時變得鱗次櫛比,葉婉茜眼光直直射過去的地方,是大家排成的一個通道,就在這通道形成那一刻,葉婉茜看到了這樣的畫面:濮陽宣押著呂毅朝這邊走來。葉婉茜下意識地瞥了一眼身旁,猛地驚覺濮陽宣果真不在身邊。
呂毅受著眾人一路議論和唾罵走到了葉婉茜和李秋堂的身邊。呂毅局促不安,不敢直視二人。李秋堂見到此人,怒不可言,立即拔劍相向,并憤懣道:“你這叛徒!混蛋!畜生!連師傅你也敢謀害,我看你是喪心病狂了!今天我就師傅報仇!”呂毅見師兄李秋堂來真的,連忙跪倒在地求饒,道:“師兄!師妹!我無心的,是朱子沁,對!是朱子沁指使我干我的,軟骨迷魂散也是他給我的,我真的是鬼迷心竅上了他的道,才無心錯手殺了師傅!”濮陽宣發(fā)問:“你怎會和朱子沁勾搭,你們是怎么認識的?”朱子沁看著呂毅驚慌不知如何作答的樣子,輕妄地發(fā)笑。濮陽宣急促喝道:“都到這個時候了,你還想隱瞞什么?”呂毅迫于如此緊張的形勢,就把他與朱子沁相識的經(jīng)過以及朱子沁抓著他的把柄如何要挾他做事從頭到尾一五一十地交代了。
說到底,這件事的罪魁禍首還是朱子沁,葉婉茜隱匿在心底的那股沖動在極大的仇恨情緒的滋擾下徹底爆發(fā)了,她猛地奪過師兄李秋堂手中的劍朝朱子沁身上狠狠地刺了下去,朱子沁的胸口鮮血直流,浸潤了衣身,血漬濺到鐵鏈上,發(fā)出暗紅色的光芒來。而呂毅深受這血淋淋的畫面的刺激,一時失了方向,內(nèi)心充滿著對師傅深深的歉意,在眾人不發(fā)覺之時拿劍自刎而死。
中原武林這場風(fēng)云驟變的陰謀事件最終平息了。遠在中原之外的西域一如既往的平靜、安寧。遼闊蔚藍的天穹、一望無垠的戈壁、巍峨挺拔的高山、柔和安逸的環(huán)境和慈祥溫順的百姓使這片地域充滿著神奇與魅力。這是看上去的第一感覺。其實在這片土地上成長起來的人們,并不是天生就是那么的慈祥、溫順。相反是這里險惡嚴峻的環(huán)境造就了人們平和安寧的心態(tài)。生活在這里的祖祖輩輩,都經(jīng)歷著類似的遭遇,高寒與饑餓。他們在與之對抗的過程中漸漸發(fā)現(xiàn)了規(guī)律,總結(jié)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經(jīng)驗,即萬事萬物皆存于心,外物取決于內(nèi)心,心有所擾,外物便渾濁,只有保持內(nèi)心的安寧與純潔才能清繳塵雜,扶正外物。
這個地方廣布廟宇,佛教盛行。佛法深得人心,深深地融入了這片土地。佛法在傳到此處之初就表現(xiàn)得非常融洽。這里的人們需要它,而它也在此處得到發(fā)展與升華。與其說是佛法造就了人們的韌性,不如說是在這片土地上的有著極強韌性的人們深化了佛法。隨意走進一間寺廟,除了看見一尊尊高大嚴肅的佛像,絡(luò)繹不絕的香客和禮佛誦經(jīng)的和尚,在這里,人們還口耳相傳著一個傳說:記不清是多少年前,在這片地域還是一片荒莽之地時,土地貧瘠,環(huán)境惡劣,人煙稀少。一位高僧游經(jīng)此地,在此地住了些日子,參悟了許多問題。這里湛藍無比的天空,遼闊而又浩瀚,地勢極高,天空很低,伸出手似乎就能摸到天底,此處的太陽也比以往見過的要大,像是一個光圓的大銅鏡,而不是一個缽盂。高僧每天看著這樣的景象,每次仰頭觀天之時,光圓的大銅鏡泛出柔和而繽紛的光圈來,那光圈近在眼前,光芒四射,高僧向著光圈,頂禮膜拜,口念經(jīng)文,像在與佛祖對話。此后,那位高僧就在此處居住了下來,興建寺廟,收受教徒,傳送佛法,直至圓寂于此。
高僧圓寂了,除了留下許多佛法經(jīng)文,還有一些類似武功心法的佛經(jīng)。高僧生前的一位徒弟繼承了他的遺愿,做了那間寺廟的方丈,對那些類似武功心法的佛經(jīng)采取了禁錮了態(tài)度,不許弟子偷練,將其長年封鎖于寺廟閣樓中。多年后,他的一個弟子繼承了寺廟,他做方丈之后就解放了閣樓,帶頭習(xí)練那禁錮多年的武功經(jīng)法并傳授弟子。此后,寺廟弟子群體練習(xí)武功經(jīng)法成為了他們每日除禮佛誦經(jīng)之外的功課。長此以往,歷經(jīng)無數(shù)高僧的繼承與發(fā)揚,武功經(jīng)法一代一代地流傳下來,形成了今天的少林寺和西域天冥教。西域高僧云游中原之時,在中原留下了許多足跡,并傳播佛法禮經(jīng),這些足跡中當(dāng)屬嵩山少林寺印記最為深刻。而西域天冥教的形成則是當(dāng)?shù)貝簞萘﹂L年控制寺廟的結(jié)果。諷刺的是,產(chǎn)自西域的佛法多年后遭遇了本土流變,反而在千里之隔的中原留下了正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