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行下才有效
太子:滕文公
滕定公去世之后,太子對他的老師然友說:“過去孟子曾跟我在宋國交談過,我心中念念不忘?,F(xiàn)在不幸出了喪事,我想拍你先去問問孟子,再行喪葬之禮?!比挥丫偷搅肃u國,向孟子請教。
孟子說:“這樣做很好?。「改溉ナ懒司蛻摫M心盡力。曾子說:‘父母活著的時候,用禮侍奉他們;去世以后,用禮埋葬他們,祭祀他們就可以說是孝子了?!P于諸侯的禮節(jié)我沒有學習過。但是,我曾經(jīng)聽說:三年的喪期中,披麻戴孝,喝稀飯,這些要求自夏商周以來從天子到老百姓都是這樣遵守的?!?p> 然友把孟子的話傳給太子,太子決定喪期為三年。滕國和國君同姓的臣子都不愿意,議論說道:“我們的宗主國魯國都沒有實行過這樣的三年喪期,我們的先王也沒有實行過這樣長的喪期,到了你這里卻要違背,這是不行的。而且《志》書上說:‘喪禮和祭禮要依從先人們傳下來的規(guī)矩?!?p> 太子說:“我這是從賢人那里學習的?!庇謱θ挥颜f:“過去我沒有學過禮儀,只是喜歡騎馬和劍術?,F(xiàn)在百官都不贊同我的做法,我擔心無法完成大禮,你再替我去問問孟子?!?p> 然友又到鄒國問孟子。
孟子說:“這樣啊,但這種事首先還是要靠自己??鬃诱f:‘先君去世了,政權暫時交給宰相管理,喝著稀飯,臉上透著黑色,到自己的位子上就哭泣。百官看到?jīng)]有不悲哀的,因為自己做了他們的表率。
在上邊的人喜歡做些什么,下面的人必定喜歡的更厲害。君子的德行就像是風,小人的德行就是小草。風吹草,肯定把草能吹到。’所以關鍵還是在太子自己啊?!?p> 然友把孟子的話告訴太子,太子說:“是這樣啊,關鍵還是在我?!?p> 于是行埋葬之禮前的五個月,太子一直住在草棚里,沒發(fā)布過任何命令和戒律。百官和親族,都說太子知禮。等到下葬的時候,從四方來看的人,看到太子臉色十分悲傷,哭得十分悲痛,前來吊唁的人都十分滿意。
評:上面的人有什么樣的行動,下面的人就會效仿什么樣的行動。
處于下位的人是因為不能堅持自己的德性,沒有主見,所以就像趨炎附勢的藤蔓;處于上位的人有權力有影響力,所以就像一棵大樹,高不可攀。大樹立在那里,那些細小的藤蔓就會過來攀沿附勢。
君子的德行是風,小人無德行是草,風吹草倒,無風草立。小人對道德的毀壞需要君子來扶持。
處于上位的人了解小人的品行目的,就可以克之于千里;處于上位的人發(fā)揚良好的道德品行,就可以伏小人以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