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短篇

解道孟子

小人不諫則不悅

解道孟子 清水浮沉 634 2013-01-28 22:01:00

    小人不諫則不悅

  孟子離開了齊國。齊國人尹士對別人說:“孟子要是不知道大王不能做到像商湯和周武王那樣,就說明孟子不夠聰明。如果明明知道齊王不能做到那樣,可還是來了,就有追求利祿的嫌疑。不遠(yuǎn)千里來見齊王,沒得到重用所以才離開,住了三天后在晝這個地方才離開,為什么要走的那么慢?我對他的這種行為十分不高興。”

  學(xué)生高子把尹士的話轉(zhuǎn)達給孟子。

  孟子說:“尹士怎么能理解我呢?我從千里之外來見齊王是希望他能夠施行仁政,這是我希望的。沒得到重用而離開齊國,這是我想要的嗎?我在晝住了三個晚上才離開,我還以為離開的太快呢,我希望期望能夠改正態(tài)度。如果他改正了態(tài)度,就一定會召我回去。我離開晝而齊王并沒有派人來追,我才毅然決定要回去。我即使要回去,心中也舍不下齊王啊。

  我看齊王還有施行善政的基礎(chǔ),齊王如果用我的主張,豈止是能讓齊國的人安居樂業(yè),就連全天下的人都會安居樂業(yè)。齊王要是能回心轉(zhuǎn)意,我天天都會期盼那天的到來。

  我難道是某些小人嗎?小人,勸諫君主不成,就惱了,怒形于色,要離開就想走得越快越好,直到走了一天才想找地方住下?!?p>  尹士聽說了,嘆道:“我確實是小人了。”

  評:小人追名逐利,嫉賢妒能;尹士自作聰明,心胸狹窄。重名重利的人,是想從善舉中獲得利益,所以善舉不成,利益不獲就會惱怒、怨恨于眾,人們非但沒有從中獲取好處,反而得罪了小人。

  小人勸諫,為了功名利祿,勸諫不成,就會埋怨君主,君主得罪小人,小人報復(fù)于民,所以小人之利害實則禍國殃民。

  孟子推行主張,盡心盡力,樣樣為民,真大人是哉。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