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錯過發(fā)表
鄭龍湊過去一看,才發(fā)現(xiàn)林晨的賬號又處于被殺倒地的狀態(tài)中,就嘲笑他說:
“嘿嘿,你不行?。 ?p> “你懂個蛋!是這個家伙神經(jīng)病,無緣無故就跑過來砍我?!?p> “嘿嘿?!?p> 無所謂,反正對鄭龍來說,今天的任務已經(jīng)基本搞定。他把u盤插進電腦,將今天所寫的稿子保存進u盤里,就關機回家。
“回家吧?!?p> “再玩玩吧,再玩玩?!?p> 那個年代的少年,對于網(wǎng)吧都有種迷之執(zhí)著。就算家中已經(jīng)有了電腦的鄭龍,也是更喜歡網(wǎng)吧的氛圍。畢竟許多人在一起放浪形骸的感覺,是無與倫比的。
不過,天色真的已經(jīng)晚了。
“還玩,你看看都幾點了?”
林晨這才一驚,趕忙看了看手表,“??!”
“都這么晚了!你剛剛怎么不提醒我?”
“我剛剛提醒你的話,估計你要砍的人就是我了?!?p> “不跟你說了,我得趕緊回家,不然要被揍死了!”
話音未落,林晨就關上電腦,一溜小跑到網(wǎng)吧前臺下機,然后頭也不回地跑出了網(wǎng)吧。
“呵呵,還真怕死。”
鄭龍笑了。
他一個人回家。
2001年的莆城市,還是個比較落后的小城市,跟后世到處都在修建高樓新區(qū)截然不同,整個城區(qū)簡直一覽無余。平素逃課上個街,都有很大幾率碰上正好休假的老師。
鄭龍走在空蕩蕩的大街上,用口袋里僅有的兩塊錢買了個燒餅吃。
只不過是簡單地撒上一點芝麻,燒餅便香氣四溢。
“真好吃!”
說來也怪,后世中鄭龍早已不知道吃過多少燒餅,但沒有一個有少年時代吃過的好吃。
這就跟朱元璋曾在打仗時吃過一家農(nóng)婦做的菜,但等他得了天下,再找到那農(nóng)婦做給他吃時,卻怎么也吃不過當年顛沛流離時所享受的美味了。
又好像后來有許許多多人寫青春文學,但沒有人能寫得過郭明明一樣;就好像后來有無數(shù)人高中退學去寫小說,但沒有一個人再能像韓寒那樣引發(fā)媒體的強烈關注。
好像之后無數(shù)人寫玄幻修真都市,情節(jié)千奇百怪,但很多人卻還是罪喜歡中原五白那些小說一樣。
人,或許還是念舊的。
不知不覺,鄭龍就走近家門。
“你還知道回來!”
還沒進家門,鄭南星的聲音就從屋子里傳了出來。鄭南星不是個很嚴厲的人,但鄭龍最近一段時間的表現(xiàn),也是讓他有點生氣,聲音自然便透出點威嚴來。
“剛剛在學校自習了一會?!?p> 鄭龍很流利地撒了個謊。
“我信你才叫有鬼了!”
“好了好了,別說這些了,快進來吃飯吧!”
錢麗珍從冰箱里拿出飯和菜,放進微波爐里熱了一下,就給鄭龍端了出來。
有煎帶魚,還有臺式香腸。
都是鄭龍最喜歡的菜。
“吃完了趕緊回房間復習去!”
“嗯!”
說吧,錢麗珍重又拿起報紙看了起來。而鄭南星,則是在一旁不緊不慢地喝著功夫茶。
韓信點兵,關公巡城…
這就是鄭龍一家的日常狀態(tài)。很簡單,也透著一點溫馨。
“媽,這兩天有沒有我的電話?或者我的信?”
鄭龍邊咬臺式香腸,邊隨口問了一句。
“信倒是沒有,電話也…”
錢麗珍猶豫起來,又說:
“電話倒是有一個,不過是個詐騙電話?!?p> “詐騙電話?找我的?”
“對啊,說是要發(fā)表你的一篇小說,我一聽就給掛了!這年頭,騙子越來越多了…”
“什么?”
正在吃飯的鄭龍一聽到這句,差點沒把快要咽下去的飯噴了出來!
自己苦等數(shù)天的電話??!就這么被娘親當成詐騙電話了!
“媽,那個電話…應該不是詐騙電話…”
正在喝茶的鄭南星聽到鄭龍的話,不屑地說:
“就你也想發(fā)表文章?呵呵,也不看看你的成績怎么樣?你語文成績很好嗎?”
“這跟語文好不好沒啥關系…好吧,或許有點關系,不過…總之,那通電話很重要,我要打回去的!”
然后,鄭龍跟鄭南星以及錢麗珍說明了來龍去脈,又告訴他們電話應該是從上海打來的。
“這么說來,難道是真的?”
錢麗珍睜大了眼睛,簡直不敢置信——畢竟在老一輩人心目中,發(fā)表文章是一件大事,代表著通往仕途的道路。雖然他們不太明白,寫文章再也不是像古代一樣,是知識分子的專利了。
不過,在拿到白底黑字的證據(jù)之前,他們是絕對也不會相信鄭龍的話的。
“媽,我們家電話有沒有來電顯示的功能?”
“沒有,廢那個錢干啥?”
哎!
鄭龍簡直要崩潰了,一個大好的登上文壇的機會,或許就要這么被錯過了,怎么會不叫人扼腕嘆息!
不過,轉(zhuǎn)念一想,《芽萌》雜志社應該有在網(wǎng)上留下什么電話之類的東西吧。傳真,只要有傳真也行。明天就自己打過去跟他們講!
而此時,《芽萌》雜志社的史一編輯,也是異常地郁悶。
她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對方家長居然把自己當成了詐騙犯。
試想,在海上市乃至包郵地區(qū),只要一提到芽萌雜志社,誰不是覺得如雷貫耳響當當?shù)??哪知道在建福省,自己雜志的知名度居然到了這種程度?!
而且,今天晚上就是下月組稿的最后期限了!
在那個信息尚不暢通的年代,想要直接聯(lián)絡作者,實在是件比較困難的事情!
可是,按照雜志社的規(guī)定,未成年作者第一次發(fā)表文章,是要經(jīng)過其監(jiān)護人同意和許可的!
雖然,不通過同意和許可也沒有什么大問題,但這個習慣作為一個雜志社的傳統(tǒng)被保留了下來,作為剛進來實習的員工,也不太好破壞。
“哎,也只有忍痛割愛,先把這篇文章放下來,下期要是有機會再放上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