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說,我是他和媽媽到寺廟求來的。所以從小就喜歡帶我去逛廟會,尤其是六月十九觀世音菩薩的法會。
我們?nèi)叶紱]有皈依,不得不說是淡薄的宗教信徒??墒窃诹率拍翘?,全家老小都會去寺院燒香祈福。就是沒有信仰的人們,也三五成群的結(jié)伴而出。目的地都是街上的普陀寺,求財求好運。就算是當(dāng)官的都開車去燒高香……
熙熙攘攘的人群,從街上排隊排到寺院的山門。車水馬龍的擠擠挨挨,琳瑯滿目的小吃還有各式的香燭。天下熙熙,皆為名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要是都廣種福田,都為眾生而活又何必去求呢?法向內(nèi)求,捫心自問我今天是順著自己的良心做人做事的嗎!哎,本末倒置的,都在作繭自縛。
?。ㄞr(nóng)歷)六月十九是佛教界的重大記念日——觀世音菩薩成道日。
佛教認為,此日念佛、誦經(jīng)、持咒、放生猶為殊勝,具大功德。為什么把六月十九日定為觀世音菩薩成道日呢?這是因民間由來以久的一個說法演化而來的。
傳說很久以前有一位妙善公主,妙善公主后來于六月十九日成道證果,現(xiàn)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相,于是后人便把這一天定為觀世音菩薩成道日。
宋朝太師蔡京撰寫的《大悲觀世音菩薩得道證果史話碑》,碑文中說:妙善公主,在此香山修煉得道,妙善公主的舍利(遺骨)就葬在北宋熙寧元年(一零六八年)重建的“大悲觀音塔”下面。
“大悲觀音塔”是結(jié)構(gòu)堅固雄偉的八角九層密檐式磚塔,現(xiàn)尚保存完整。
觀音,最早起源于敘利亞的摩尼教教義,阿拉姆語單詞:Karia,含義是:一呼可至的救苦救難之光。
觀音,后來又作觀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光世音菩薩等,從字面解釋就是“觀察(世間民眾的)聲音”的菩薩,是四大菩薩之一。
他相貌端莊慈祥,經(jīng)常手持凈瓶楊柳,具有無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間災(zāi)難。
在人們遇到災(zāi)難時,只要念其名號,便前往救度,所以稱觀世音。他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同大勢至菩薩一起,是阿彌陀佛身邊的脅侍菩薩,并稱“西方三圣”。
《悲華經(jīng)》的記載,在過去的時劫中,當(dāng)阿彌陀佛仍然為轉(zhuǎn)輪圣王的時候,觀世音菩薩即為此王的第一太子,名為“不眴”。
當(dāng)時寶藏如來為轉(zhuǎn)輪王授記以后,不眴太子上前稟白佛陀說:“世尊,今日我以廣大音聲,告知一切的眾生,我所具有的種種善根,全部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
愿我行菩薩道的時候,若有眾生遭受到種種苦惱恐怖等事,退失了追求正法的信念和力量,墮落到?jīng)]有光明的大黑暗處,身心不安憂愁孤獨貧窮困苦的時候,沒有可以求救保護的人,沒有依靠也沒有屋舍。
如果他能夠憶念著我,稱念我的名號,而那個求救的音聲被我天耳所聞,被我天眼所見,如是一切苦難眾生,若我不能為其免除如此種種痛苦煩惱者,終不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佛果。
世尊,我今天更當(dāng)為了眾生的緣故,發(fā)起最上殊勝的大愿,期愿假使當(dāng)轉(zhuǎn)輪圣王(阿彌陀佛),在西方凈土安樂世界,作完種種諸佛度化眾生的勝事,入于無余涅槃之后,乃至正法仍然住世時,我將在那時,修菩薩道利益眾生。
當(dāng)無量壽佛正法,在初夜分滅去之后,我即刻在其后的夜里,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佛果,繼續(xù)度化一切眾生?!?p> 觀世音前身早已成就佛果,號“正法明如來”。其后又以菩薩的身份乘愿再來,到普渡眾生。正法明如來是古佛中的古佛,他所教化的和菩薩摩訶薩無窮無量從亙古至如今,在法界宇宙無數(shù)的銀河系中,己培育出數(shù)不盡的菩薩摩訶薩成就佛果,是十方如來之師。
“正法明如來”,為了幫助眾生脫離苦海,帶果行因,倒駕慈航,成為了觀世音菩薩,一方面化身千百億,度于一切國土六道,他無剎不現(xiàn)身,是千處祈求千處應(yīng)的一生補處最后身菩薩,能救度一切苦難,聽一切世界聲音,沒有一點厭倦,不辭奔波,毫無怨言,就連他的眼淚也化成了21度母,一起度生,慈悲智慧不可思議。若有一眾生沒有成佛,觀音菩薩則依從誓言,決然不會成佛。在無量劫后,阿彌陀佛滅度,西方國土正法無人護持,觀音菩薩就會在當(dāng)日下半夜成佛,名號“普光功德山王如來”,運持西方極樂世界正法。
另一方面,觀世音菩薩本覺妙心,與如來佛同一慈力,又下化眾生,與一切眾生,同一悲仰,自己身同眾生,幫助釋迦牟尼佛弘法,又幫助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說法,為一切眾生說法,大雄愿力無邊無量。觀世音菩薩一生都在為眾生奉獻自己,所以至今最被崇拜。
釋迦牟尼佛曾多次演說觀世音菩薩與娑婆世界的因緣
最直接的是佛在《地藏經(jīng)》中這樣告訴觀世音菩薩:你與娑婆世界有一大因緣,所有的天龍、鬼神乃至六道中的苦難眾生,若能聞你名號,或見你形像,或敬仰贊嘆你,這些眾生必生於無上道,且必獲不轉(zhuǎn)退心,常生人道或天界,享受安樂,等到因緣成熟時,會遇佛授記,他日必將成佛的。(具體見《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
“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觀音菩薩的信仰千百年來早已廣泛流傳。她是大乘佛教慈悲救世精神的體現(xiàn)。慈悲即觀音,在中國婦孺皆知,深入人心。
觀世音菩薩象征泛在的真理,無形而無所不在,有“人類的仁慈保護者”之稱。
智、悲、行、愿是大乘佛教四大菩薩之標征,這就是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
中國四大菩薩信仰之盛形成了四大名山道埸。文殊表智慧、觀音表慈悲、普賢表行踐、地藏表愿力,大乘佛教理念人格化凝聚在四大菩薩之中,使至理成為有血有肉的形象事跡;在智、悲、行、愿之中,觀世音菩薩是慈悲的代表。
大慈與人樂,大悲拔人苦,觀音菩薩在現(xiàn)實娑婆世界救苦救難的品格,使其成為慈悲的化身。
“天有不測風(fēng)云,人有旦夕禍福,”在自然界的災(zāi)變與人間社會禍難不可能消除的情況下,“千處祈求千處應(yīng),苦海常做渡人舟”的觀世音菩薩就是人們永遠的信仰和求助的希冀。
我?guī)捉?jīng)生死,都是無路可走。最后還是心中的明燈讓我走出無邊的黑暗。當(dāng)然,我也是罪業(yè)深重的凡夫。所以我還在徘徊于生死的苦海,甚至懷疑世間的真實與虛妄。
無名煩惱,一念未滅一念又生。無窮的困惑啊,何時才是盡頭?媽媽也是要吃素齋戒沐浴的,恭恭敬敬的祈求佛菩薩的保佑。自己的身體都那么的孱弱,還只顧及子女的安危幸福。
只有母親,才會不顧自己的去關(guān)心愛護子女的。
記得有一個故事,講的是一個執(zhí)著的青年一直都不知道觀世音菩薩是什么樣的相貌。
就四處的找人詢問。
可惜的是,很多人都只是聽過菩薩的傳說。幾乎沒有人知道誰才是觀世音菩薩。直到這位年輕人遇到一位已經(jīng)悟道的大德高僧,才解開了迷茫的心。
那位禪師告訴孩子,你只管回家去。遇到一個將鞋子穿倒穿反了的,就是你要找的菩薩啦!
年輕人將信將疑的回去,一路走來都沒有遇到一個穿鞋子穿反了的人。懊喪的回到家,推開門……誰知年邁的老母親聽得兒子回來的動靜,就忙不迭的將鞋子穿倒了出來見久違的骨肉。兒子一下子愣了,一下子也覺悟了。后來就安安心心的在家侍奉老母親,像恭恭敬敬的對待佛菩薩一樣承歡膝下,盡一份孝道。
這則故事,已經(jīng)是禪宗的一個公案。打機鋒的禪師都喜歡以此將慈悲的菩薩是如何度化眾生的。同時,也可見母愛的偉大,就和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佛菩薩一樣世世代代被傳誦。
一切佛菩薩不離人間,不離六道輪回的任何一道。
觀世音菩薩的蹤跡,你不一定要到寺廟中求,不一定要到南海去找,說不定你在街上遇到一個最窮苦、最可憐的人,那個就是,只是你有眼無珠,不認識而已;如果此時你行一些慈悲,做一點布施,那便得大利益了。
或者一個你看了最不順眼、最討厭的人,也可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甚至可以說每個人家中都有一尊觀世音菩薩,或許是你太太,或許是你先生,或許是你爸爸,或許是你媽媽。
有的人喜歡東拉西扯,往往煩惱一來,或者遇到危難,便念道:「我的媽!」這個沒錯,本來觀世音菩薩就是我們的媽媽嘛!我們的媽媽也就是觀世音菩薩。世上沒有比母愛更偉大的了,學(xué)佛能依此精神而修,那是很容易上路的。也因此,觀世音菩薩現(xiàn)女身的場合,非常之多,以母愛的光輝來照應(yīng)我們。
由于觀音菩薩是這么慈悲,這么不辭辛勞地在我們?nèi)碎g濟物利生,因此清代有位女詩人金云門寫了兩句名詩:“神仙墮落為名士,菩薩慈悲念女身?!?p> 一方面描寫她自己的丈夫,同時也影射天下文人;一方面感念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特別與所有世間女性有緣的愿心。
觀世音菩薩非常同情這個世界女性們的苦惱,女人家的問題太多太多了,往往欲訴無處,上不敢對父母親言明,下難以向兒女啟齒,如果再碰上一個不懂體貼,不知憐香惜玉的丈夫,那也只有默默嘆息,無語問蒼天了。
此時觀世音菩薩正是這些女性們在精神上最后唯一的憑借與依持。這首切身體驗有感而發(fā)的詩句,在我看來是所有贊頌觀音菩薩文詞中最動人細膩的一首。
觀音菩薩在這個世界上?,F(xiàn)女身,以慈母的德性與形像,撫慰一切有情種種的苦痛。我們?nèi)裟苌钋辛私馐郎弦话銒D女們作為一個女人的甘與苦,那么也便差不多能體會得這個世界種種不同的生活滋味了。
蒼松子
此書的要旨已經(jīng)逐漸的顯現(xiàn),我也快因為自己的無知而付出沉重的代價?;蛟S有人說的現(xiàn)在的孩子越來越聰明是真的,不過忤逆的同樣屢見不鮮,所以我一直希望包括自己在內(nèi)的人有信仰,又有心靈的歸宿。道可道非常道,什么才是道呢?不要入輪回成為三惡道的禽獸后才相信——原來,六道輪回是真實的??! 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fā),請勿轉(zhuǎn)載!